梁朝伟、汤唯拍完《色戒》大病一场!刘嘉玲发信息 我很佩服你
2007年11月,李安执导的《色戒》面世。
上映便一举拿下“第6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这个电影人梦寐以求的奖项!
李安又一次站在电影届的塔尖,新人汤唯因此名声大噪,各界对梁朝伟的盛赞更是甚嚣尘上.......
每个人都对他们羡慕不已。
但只有他们自己清楚,这部电影拍的到底有多艰难!
李安曾这样描述这部电影:“《色戒》是我投入最深,用情最深的电影,拍摄过程像走趟地狱。”
在一次鲁豫的采访中,他说:
“王佳芝(汤唯)、我、易先生(梁朝伟)、邝裕民(王力宏),我们4个人拍完都生了一个半月的病,大病一场!”
甚至像着了魔一样走不出来,在片场痛哭。引得被他折磨的也不轻的梁朝伟前来安慰:
可见,他说这部电影“拍摄过程像走趟地狱”,所言非虚。
而梁朝伟自己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无法克服心理障碍,导致心理一度出现问题。
还坦言:刘嘉玲在看完这部戏后,发了个短信给他“我很佩服你”!
为什么大家的情绪反应都这么强烈?
除了李安要求的精益求精每个细节都不容马虎之外,最大的难关就是片中的3场大尺度的激情戏!
这才是让李安和两个主演“走过地狱”的原因所在。
现在很多人提起《色戒》就自动把它划入“风月片”里面,只能说他们只看到了外表。
那3场激情戏,并非只为博眼球,在结构上必不可少。
《色戒》改编自张爱玲的同名短篇小说,故事其实很简单,讲的就是:
王佳芝扮成“麦太太”在麻将桌上和易先生搭上了线,但爱欲,才是两人较量的开始。
第一场,王佳芝进屋就被易先生粗暴的搜身,并用皮带绑了她,确定她是否携带武器。
特务头子的多疑和心理压抑导致的变态展露无遗。
第二场,两人扭曲的姿势里夹杂着痛苦与欢愉,易先生虽然在理智上仍保持警惕,但是又沦陷于情欲。(此处假装有图)
到了第三场,王佳芝开始反客为主,甚至可以用枕头遮住怕黑的易先生的眼睛。
可以看出来这个男人开始对她放下了警惕,俩人完全水乳交融。
这三场身体状态的转变,其实也是俩人心理状态的转变。
为之后易先生交出信任,也为王佳芝“背叛”组织让易先生“快逃”,埋下了伏笔。
小说里,张爱玲这样描述王佳芝和易先生:
易先生狩猎王佳芝的身体,王佳芝狩猎易先生的性命,互为猎物。
但王佳芝最终的“背叛”,引发了这个故事的主题:人性!
困在伦理里的人性。
王佳芝的身份是一个抗战时期的知识青年,爸爸带着弟弟远逃英国,留她一个人跟刻薄的舅妈一起生活。
被家人抛弃没有关爱的她,在学校的话剧团找到归属感。
在这里她演戏的天赋被肯定,第一次登台就被捧为“当家花旦”,观众的喜欢同学的爱慕,让她彻底爱上在角色里的感觉。
所以,当几个青涩的学生扮演成别人,第一次与易先生会面时,别人还在紧张的口不择言,王佳芝已经能够用“麦太太”的新身份,自如的与易太太搭话,并赢得她的喜欢了。
她不仅始终在表演的状态,而且有很强的表演欲。
到后来迫不得已与梁润生排练船事,本来满心羞愤的王佳芝,在听到电话铃响的一刹那,便立马切换到“麦太太”模式,飞奔过去接电话与易太太周旋。
她享受呆在“麦太太”这个角色里的感觉。
所以在计划搁浅的三年后,邝裕民再次找到她希望继续刺杀计划时,她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这份奋不顾身里,“爱国情怀”有多少未可知。
但能肯定的是,相比于现实中街上等待被救济的难民、四处战乱的恐惧、家里刻薄的舅妈,她更希望活在“麦太太”的世界里。
事实证明,她演的很成功。
她攻陷了易先生,让嗜血的特务头子交出了宝贵的信任,并且慢慢用自己的柔情,把他重新软化成会流眼泪的“人”。
只不过出乎她意料的是,她用美色和真情诱惑易先生的同时,自己也必然会被反噬。
在不知不觉中她也爱上了他。
看着那枚璀璨的鸽子蛋戒指,王佳芝动摇了:
或许这个人是真爱我的。
此时张爱玲写她“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她的防线在那一刻崩溃了。
终于,在万般纠结之后,气若游丝的吐出两个字:
“快走!”
易先生惊愕之中,迅速明白了状况,仓皇逃走。
一个极限接近成功的刺杀计划,因为王佳芝的“私情”落败......
在正义昭昭的爱国主义面前,王佳芝这个背叛组织的人,无疑是要被千夫所指的。
但张爱玲的“叛逆”之处,便是充满挑衅意味的提出:
人可不可以只忠于人类“性与爱”的本能?
这个大胆的观点即使放到我们现在,也颇有些惊世骇俗的意味,更何况是她生活的那个时代。
所以,这个故事发表之后,立马引起了社会上强烈的反响。
1978年,作家张系国在报上发表了针对张爱玲的批评——《不吃辣的怎么胡得出辣子?评〈色·戒〉》。在文末他说:
这篇评论发表之后,一向不屑搭理这些批评的张爱玲罕见的发文回应了!
她发表在《中国时报》上那篇《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一文,是她一生中仅参与过的两次笔仗之一,可见她对这篇小说的重视程度。
这篇小说张爱玲从1953年开始构思,中间修修改改,直到30年后的1983年才发表出来。
张爱玲在序言中谈到《色·戒》、《相见欢》和《浮花浪蕊》:
“这三个小故事都曾经使我震动,因而甘心一遍遍改写这么些年,甚至只想到最初获得材料的惊喜,与改写的历程,一点都不觉得这其间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
她之所以这么放不下,或许也因为这个故事其实也是她与胡兰成这个反面人物之间经历的投射。
张爱玲如王佳芝一般,都是在香港与上海两地辗转,外貌描写上也有相似的地方;
而易先生更是让人不由的想到胡兰成的汉奸背景。
不论如何,张爱玲还是义无反顾的爱了,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她的信念也如王佳芝一般“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这也是大家对她又恨又爱的地方:爱她惊才绝艳的文笔,又不能苟同于她的处世观。
但那又如何呢?张爱玲全然不在乎。
她只会写自己想写的,爱自己想爱的。这样恣意奔放,或许也不枉此生吧!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