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将军 鸿门宴上被误解了的人
1
一提起樊哙,高中语文课上学过《鸿门宴》的人马上就会想到:那个茹毛饮血的猛将兄。司马迁说项羽“与一生彘肩”,樊哙就以盾为菜板、以剑为菜刀,硬核表演吃生猪腿给你们在座的各位看。
其实生猪腿是误解。生不是没烹调的生,而是未加工未处理的生,比如未锻造的生铁。当时筵席上吃肉,宾客是用小刀把端上来的肉割着吃的。不速之客樊哙既没有座位也没有餐具,所以项羽给他一整块熟猪腿时,樊哙只有以盾盛腿、以剑割肉这样吃。要真是还在滴血的新鲜生猪腿,樊哙牙口再猛毕竟也不是狮子老虎。
以为樊哙仅仅是张飞也是误解。樊哙当然猛,他听张良一声召唤就带剑拥盾直接往里闯,拦他的门卫被直接撞翻在地,于是项羽就这样遭遇了扑面而来的樊哙。怒发冲冠目眦尽裂的樊哙,令力能扛鼎杀人无数的项羽也不得不手握剑柄全身戒备。
但樊哙的勇在于能闯进来,他的谋却在于之后还能全身而退。比起武力,樊哙的言谈更令项羽刮目相看:
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惟恐不能杀光,惩罚人惟恐不能酷刑用尽,所以天下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宫室退军灞上,等待大王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盗贼出入和意外变故。这样劳苦功高,不但不给予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谗言想杀有功之臣,这只是灭亡秦朝的后续罢了。我个人以为大王不应该这样做。
举止豪爽、饮食不拘尚在其次,樊哙一席话有礼有节不卑不亢、言之成理刚柔并济,项羽无言以对的同时还抓不着把柄。换了只会哇哇叫的李逵,早就被项羽一刀咔嚓了。虽然情节多半经过史家润色,樊哙未必一定说得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样的金句,但一场鸿门宴樊哙立大功应该是确定无疑的,毕竟多方在场不是孤证。
所以司马迁才会感叹,说那一刻要是没有樊哙冲进去直面项羽,刘季多半要完。没有樊哙胆识智勇俱全的这一天,就没有后来西汉帝国的两百年。
2
樊哙敢对项羽吹胡子瞪眼,但一般人多半想不到,他居然也会有俯首帖耳的另一面。
刘季把项羽逼得自刎,自己改名刘邦当上了皇帝,紧跟着就把立大功的楚王韩信以谋反的借口抓起来,降成了淮阴侯。有罚就有赏,刘邦同时大封功臣。樊哙排在萧何曹参张敖周勃之下列第五,受封舞阳侯。虽然同样封侯,但韩信跟樊哙的地位没法比:
舞阳侯樊哙是皇帝的连襟、皇后的妹夫、功臣集团的核心成员,不仅是皇亲国戚,更为汉帝国斩将杀敌立过大功。要渊源有渊源、要资历有资历、要功勋有功勋。朝野上下比他功劳更大的屈指可数,比他更得皇室宠信亲厚的没有第二人。
淮阴侯韩信则是过气的大将、贬职的罪臣、遭疑忌的第一人。他不跟旁人来往,旁人也懒得搭理他。他有封邑也等于没有,被软禁在长安哪也去不了,早上说他谋反晚上他就没命。
因此对韩信这样的倒霉蛋,樊哙不居高自傲、能平和以待就算不错了。他也没当过韩信的部下,没有那种始终低对方一头的心态。但包括韩信本人在内,做梦也想不到樊哙是怎么接待的:
韩信进门的时候,樊哙跪着迎接;韩信离开的时候,樊哙跪着送别。称韩信不称淮阴侯,称“大王”;自称不称“哙”而称“臣”。不仅如此,樊哙还感激万分地表示:大王您终于肯屈尊来臣下这里走一走了!
在外人眼里,樊哙的举止确实很难理解:第一韩信不是掌握生杀大权的刘邦,而樊哙接待的礼数规格几乎只有对刘邦能相提并论;第二韩信不是万人敌的项羽,樊哙在万军之中面对项羽都昂然无惧,更没有半点理由会怕手无缚鸡之力的韩信;第三樊哙也不可能有什么类似谋反的把柄被韩信拿捏,之前已经有人告过樊哙谋反了,刘邦根本不理——所有功臣里面,最没有理由谋反的就是樊哙。
所以樊哙这样对韩信只有一种理由:发自肺腑的膜拜和尊敬。
樊哙是见证了韩信从投奔刘季、登坛拜将到平定赵齐、十面埋伏全过程的。目睹了韩信用一群缺乏训练的乌合之众接连不断地打出神仙仗之后,在樊哙眼里韩信就是神。对于天才,樊哙就是这个五体投地的态度,即便他曾亲眼目睹韩信当时被刘邦像抓鸡一样抓起来,即便韩信比他还要小十岁。
樊哙在得势的项羽面前敢吹胡子瞪眼、在失势的韩信面前却心悦诚服地跪,这种跟常人截然相反的前倨后恭,正是樊哙的人所不及之处。
3
横眉冷对的胆略、俯首甘拜的谦卑,都是樊哙超卓识见的表现。但这样的识见,其实早在鸿门宴之前就浮出水面了。
樊哙本来只是沛县的一个狗屠,跟着刘季反秦只因为他是老婆吕嬃的姐夫。从杀狗到杀人,樊哙可谓无缝链接,一路搴旗斩将把刘季送入了秦国首都咸阳。
毕竟是草根出身,刘季一进城就跟大部分手下一样,被眼花缭乱的金银美女迷得魂不守舍——打死打活,人生的意义不就在于及时行乐?刘季天天泡在咸阳宫中研究秦二世收藏的各地美女,哪里也不想去,此时是樊哙最先站出来扫兴:
“你是想拥有天下,还是想就此当个土财主?这些骄奢淫逸的东西,统统是秦国灭亡的原因,你拿来干嘛?赶紧收心离开。”
作为亲戚兼保镖,樊哙来劝谏虽然最合适,但前提是樊哙自己先要有这样的觉悟。就算刘季不听,所幸还有张良及时跟进,讲了一番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的道理后“愿沛公听樊哙言”,刘季才悬崖勒马还军灞上,跟着约法三章尽收人心。樊哙此时表现出的大局意识,甚至超过了刘季。
樊哙有识见但没野心、直爽又不惹麻烦、忠心不贰又长情得经得起时间检验,谁会不喜欢的这种人?所以就算刘邦当上了皇帝,有些事情还是非樊哙不可。韩信死后一阵,刘邦自己也旧疾复发,关在禁宫里闹情绪谁也不见,十几天了周勃灌婴没一个敢进去面对未知刘邦的。
只有樊哙敢。樊哙像当初冲项羽军营一样直接闯进去,周勃灌婴一堆大臣跟在后面,进去只见刘邦独自枕着一个太监躺着。刘邦刚要大发雷霆,樊哙先哭了:
一开始你带着我们从沛县一直打到全天下,多么雄壮!现在天下一切尽在掌握,又怎么这么惫懒!你病了我们所有人都很担惊受怕你知道吗?你不见我们,就跟这个太监一起过?你忘了赵高吗?
有情有理有层次,有破有立有论据,寥寥数语没有一句是可有可无的废话。刘邦的怒火至此也无从发起:既是臣下又是亲戚,胆识可嘉哭泣更难得。毕竟是雄才大略的汉高祖,刘邦一笑起身。
之后相国萧何被刘邦找了个借口下狱,樊哙就以相国的身份带兵出征。从一个狗屠到堂堂西汉的相国,樊哙只用了十四年。虽然有时势造英雄的因素,但也不是每个英雄都能轻易被造就的,四百年之后的何进就是反例。
4
何进跟樊哙一样是屠户出身,他是宰羊的。虽然出身下层,但走了同乡宦官郭胜的门路,何进把同父异母的妹妹何氏送进了宫,期待妹妹能发达了拉一把哥哥。
结果妹妹的发达程度远超哥哥的预料。何氏非常得汉灵帝刘宏宠信,先封贵人后立皇后,何进也就从羊屠摇身一变而成大将军。公元189年刘宏去世后,何皇后生的大皇子刘辩即位,而何进也因此成为权倾天下的外戚。
东汉的历史就是外戚和宦官轮流唱主角,何进当时的对手就是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宦官。手下袁绍建议何进发动兵变将宦官一网打尽,结果因为何太后和兄弟何苗都不支持,何进不敢单独动手。在胆量这一点上,何进已经没法跟樊哙比。
不敢动也罢了,何进偏偏又听了袁绍的主意,召集四方猛将来洛阳逼何太后就范。一堆大臣都认为这是引狼入室的馊主意,但何进此时偏偏又固执己见,召前将军董卓等人进京。在识见这一点上,何进又输了。
召进京也罢了,你何进能弹压得住也没什么。偏偏何进又粗疏大意,跟何太后提议杀尽宦官的时候被宦官偷听到了,于是狗急跳墙的宦官不等何进出宫,直接就在宫里将其当场斩杀。何进一死,其部下攻入皇宫反杀宦官,皇帝和太后被宦官裹挟出逃。何进留下的权力真空无人填补,被心怀叵测的董卓捡个正着,于是天下大乱已难避免。让一个能力不够的屠夫来执掌帝国,东汉想要不亡也是妄想。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何进的一通骚操作来对比,才越显得出樊哙的难得。但即便是这样难得,刘邦要命时也是说杀就杀。
事件的表象很简单:刘邦病入膏肓,有人控告樊哙说刘邦一死、吕后的妹夫樊哙就要带兵杀掉刘邦最爱的赵王如意。刘邦大怒之下就让周勃和陈平一起去前线砍樊哙的头,周勃顺便接掌军队。结果陈平周勃半路上就决定不杀樊哙,带回来刘邦自己处置。陈平带着被缚的樊哙还在回来路上,刘邦就已病逝,陈平直接奔回长安把樊哙交给吕后,吕后一转身就恢复了樊哙的爵邑,樊哙不过虚惊一场。
表象之下,是汉帝国在最高权力交接时的暗流涌动。最终让各方势力都和平相处的关键点之一,正是看似被囚车带回来的樊哙。整场事件更像是刘邦设的精妙局,在《美女和爱子,都只是献祭权力的人彘》里有详述。简单来说,刘邦晚年的最大诉求就是权力平稳顺利交接,而樊哙是唯一身兼丰沛功臣集团和吕后外戚集团核心角色的人,权力交接之际最缺樊哙这样在两个集团之间长袖善舞的润滑剂,杀谁也不可能杀他。
再说刘邦虽然脸厚心黑却不嗜杀,除了杀诸侯王之外功臣一个都没有掉脑袋,真要杀人的话什么时候才轮得到樊哙?樊哙回长安后再没有担任什么相国之类的实权职务,也没有再掌过兵权。一来作为吕后妹夫他掌兵权丰沛集团未必能安心,二来樊哙的治国能力也没法跟萧曹相比,三来作为两个集团之间的沟通桥梁,樊哙在看不见的场合往往比在看得见的场合起的作用更大。
事实上刘邦死后,樊哙基本就不怎么在朝堂上露面了。从此直到去世为止,樊哙再也没有留下什么事迹。他一死,对于丰沛集团和外戚集团都不是好消息,两个集团之间的矛盾再找不到比樊哙更适合来调和的人。有人说樊哙幸运,没有亲眼目睹吕后一死双方火并;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樊哙又确实运气欠佳,他要是能多活十年,周勃和陈平未必就能轻而易举地乱棒打死他老婆吕嬃、砍掉他嫡子樊伉的脑袋——正因为樊兄你早就死了,兄弟们才能毫无顾忌地送妻儿来下面陪你。
当然这都是樊哙咽气时不会知道的。他跟何进非常对称地都死在189年,一个公元前一个公元后。同样是屠夫,王朝其兴也勃焉的时候,樊哙胆识智勇俱全;王朝其亡也忽焉的时候,何进激进保守皆误。王侯将相看起来倒是没有种,而时势造英雄,似乎也没有错。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