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贤3部电影背后的现实主义风格 事件真实、人物真实
林超贤3部电影背后的现实主义风格,事件真实、人物真实,提到电影的真实美学,往往和非虚构的电影类型如纯纪录片和新闻片相关,而在叙事电影中将其结合题材、视听、创作进行发展和创新,形成一种以剧情片类型为主,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真实美学。
林超贤3部电影背后的现实主义风格
林超贤导演在北上后新时期创作的动作电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紧急救援》被归纳概括为林超贤“行动”系列片或“行动三部曲”,主要因为这三部影片在取材、叙事、人物、视听上都具有一些相同的美学特征。
从叙事背景来看,三部“行动电影”均是取材于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以及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过的救援行动事件,以“真人真事”叙事策略体现出现实主义美学中的记录性原则;
为追求影像真实感,林超贤导演运用的纪实性创作手法,极力追求实景拍摄和真打实战,向观众还原出现实中行动事件的残酷真相。
林超贤3部电影背后的现实主义风格
三部影片在主题上表现出对中国当下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关注,使影片更加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特征。
事件真实
克拉考尔认为,电影能够到达对物质现实进行复原这个目的,最重要的就是运用好电影的基本特性——记录和揭示物质现实。
林超贤3部电影背后的现实主义风格
为了避免新闻片和真实电影等激进的写实主义,他认为恰当的电影形式是在纪录片和故事片之间取得一种平衡。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便验证和发展了克拉考尔提出“找到的故事或插曲”的现实主义理论主张,同时以“重大事件”改编而成的电影则是新闻片、纪录片、故事片三者的完美结合。
这类影片通常选取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真实事件,并且具有典型性或重大影响力,刻画事件中的人物原型以及所传达的情感或价值观,在叙事上将整个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进行还原,但当中经过加工改编的虚构性因素不能脱离真实事件发生经过的逻辑性。
林超贤3部电影背后的现实主义风格
“真实性”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的最首要原则,电影创作者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加工,引起人们对重大事件背后折射出的现实问题进行反思。
真实改编类型电影在符合原有真实事件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再创作;既要保证改编事件的真实性,选取具有戏剧冲突特点的典型性事件;在保持符合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还需要从电影艺术的角度进行加工,加强影片的戏剧冲击性,使整个影片在表达上更加丰满。
林超贤3部电影背后的现实主义风格
中国的真实改编电影大多以社会主流现象为出发点,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社会现象以及重大灾难性事件。
电影《红海行动》是根据2015年3月29日“也门撤侨”事件改编而成,这一事件的真实情况是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载着撤侨特种部队赶赴也门,停靠在也门港口亚丁,成功护送571名中国公民安全撤离也门。
虽然原事件中的部队在撤侨过程中并未和恐怖组织发生战争冲突,但影片讲述恐怖组织挟持人质、脏弹危机以及中国蛟龙突击队参与的海外军事战争,其事件原型均是来源于当时在也门发动打击胡塞武装组织的军事行动。
林超贤3部电影背后的现实主义风格
影片再现了也门当时发生军事行动中的一些真实细节。据也门撤离侨民中的亲历者回忆时称,从亚丁市区前往亚丁港的沿途只能看到冒着浓烟的轮胎,以及随处可见的各种爆炸、燃烧后产生的碎片和遍地弹痕的街市。
在影片中,撤侨的车辆从大使馆驶出,镜头中沿途的街市就像侨民回忆起的那般伤痕累累;在影片中展现了中国军舰到达港口时侨民高喊:“我们的军舰来了”的真实一幕,再现了侨民安全登录军舰、过安检、分发食物等撤时真实发生过的情况。
林超贤3部电影背后的现实主义风格
影片中蛟龙小队营救邓梅时得知恐怖分子会处理所有挟持的人质,蛟龙小队便立刻行动解救了人质营中的所有外籍侨民,这一细节对应了在真实撤侨事件中,中国帮助15个国家成功撤离200多名外籍侨民的事实。
2020年12月18日上映的动作电影《紧急救援》是中国首部以海上救援为题材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
影片以盘点多个现实中真实发生过的搜救故事为叙事背景,当中包括2004年中国交通部运输部海上搜救中心、交通部运输部北海救助局等救援队伍对突然失火的大连海运集团的客滚船“辽海”轮实施救助,渔船上的330人全部获救;
林超贤3部电影背后的现实主义风格
2006年南海海域遭遇强台风“珍珠”,在东沙群岛有多艘渔船和数百名渔民遇险,我国随即展开海上国际救援行动;
2008年汶川8级地震,在抗震救灾中运送出13.9吨的救灾物资以及救助了225名受伤人员;
2009年在风暴中救助抛锚客轮“华韵1”轮;
林超贤3部电影背后的现实主义风格
2017年在广东珠海登陆的台风“天鸽”导致当地小区被水淹没,共营救出180多名被困者。
影片以四场真实的救援行动为依托进行叙事:
第一场钻井平台爆炸的救援行动是以中石化胜利油田作业修井平台受到台风袭击后发生倾斜为背景;
第二场山体救灾中货车坠崖落水的救援行动是集合了多个我国救捞系统在内陆执行的重大抢险救灾任务,如在救捞队伍派出直升机奔赴汶川执行抗震救任务,旨在为展现我国海上的专业救捞力量;
林超贤3部电影背后的现实主义风格
第三场的国际客机空难海上救援虽然并非根据中国真实的海上迫降救援案例,但中国的海上专业救捞队伍在海上打捞搜寻工作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例如参与了失联航班跨洋搜寻的工作;
第四场巨型油轮爆炸救援是以2018年发生在长江口以东海域的“桑吉”轮发生撞击导致起火以及救援人员冒险救助为背景。
动作电影《紧急救援》结合国内真实发生的救援行动为叙事背景,讲述了中国这支海上特勤救援队的真实事迹,揭开了这支“平凡英雄”队伍的感人故事,具有浓厚的社会意义与现实主义色彩,奠定了影片的现实主义美学基调。
林超贤3部电影背后的现实主义风格
人物真实
安德烈·巴赞的现实主义电影理论主张在银幕上应充分展现人在现实中的处境和存在,而克拉考尔也提出电影应当追求人物形象的真实。
基于此,电影的人物角色最好来源于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具有典型性和时代性的人物形象表达故事中人与现实的关系。
在电影中,“人物真实”体现在影片选取的主要角色是以真实事件中的典型性人物为原型,在人物的形象和表演上遵从人物原型的性格、外貌、心理、行为等基本特征,以此更为逼真地刻画现实中的原型人物形象。
林超贤3部电影背后的现实主义风格
巴赞在评价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时指出其使用非职业演员,在银幕上能更为写实地表现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实际上这一论点也有其局限性。
无论是非职业演员还是职业演员,只要在人物角色的形象塑造、表演细节上根据现实中人物的各类特征为准则,便足以实现电影现实主义美学对形象逼真性的追求。
电影《湄公河行动》的人物角色设置均以“湄公河惨案”真实案件中的关键人物为原型。
林超贤3部电影背后的现实主义风格
“剧组多次赴金三角地区收集材料,与当地警察深入交流案情,从一线公安干警身上提炼素材,塑造人物特征。”
影片中最大的反派原型是金三角大毒枭糯康。为了更贴合人物原型的形象,电影中该角色的扮演者将外貌打造成头发打绺,满口黑牙的毒贩子,体现出毒贩四处逃穿躲避警察以及不修边幅的形象;同时该演员在表演中真实地演绎出了毒贩凶残歹毒的人性特点。
林超贤3部电影背后的现实主义风格
此外,影片中震撼人心的贩毒娃娃兵虽然是由泰国儿童演员扮演,但这一角色的设置并非凭空编造,缉毒警察在多次进入毒贩的巢穴边缘时遇到过当地的贩毒娃娃兵。
除了反面角色,中国公安形象以及警察也对应了真实事件中的人物原型。
电影《湄公河行动》在演员的形象塑造和表演上,为了更加符合真实人物的职业特征与外貌特征,林超贤导演要求演员们为塑造角色而进行一个月的特训,以逼真地体验感增强演员对人物角色的认知和诠释。
林超贤3部电影背后的现实主义风格
在这部动作电影中为了展现男性角色之间的格斗技巧,林超贤专门请到泰王的贴身保镖为男性演员进行动作培训,其中包括射击训练和近身格斗等武打动作。
为塑造当中的女性特警角色,女性演员冯文娟将头发剪成寸头;演员吴旭东主动将皮肤晒黑以更贴近特警战士的外貌形象等。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林超贤导演对与影片细节的合理性、专业性、真实性上的追求,使影片在最后呈现时达到了人物形象及表演细节上的逼真感。
林超贤3部电影背后的现实主义风格
林超贤以现实人物为原型塑造电影人物形象,继承和发展了安德烈·巴赞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提出“还我普通人”的理论主张,通过三部电影的人物角色设置,能看到现实生活中这些中国“英雄人物”的缩影。
从正面向观众还原了中国救援人员英勇善战、不惧危险、舍生忘死的伟大形象,侧面反映出贩毒集团以及恐怖组织凶狠歹毒和丧失人性的形象。
以上“林超贤3部电影背后的现实主义风格,事件真实、人物真实”的相关内容均来自于网络,并非本站个人主张,如有侵权行为,可以在网站底部“联系站长”留言,我们会尽快处理。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