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儒退出《演员2》 你有资本,才敢说真话
李成儒,宣布退出《演员请就位2》了。
脚踢小四,拳打陈凯歌的他,退出时的采访,一如既往的刚,说他朋友里分两派,一派让他别管太多,一派让他看不惯就大胆地说。
很显然,他选择了看不惯就怼。
要问他,为什么这么敢说,不怕被网暴,不怕得罪大导没资源吗?
他还真不怕。
一方面,李成儒是真的财大气粗,不用担心没戏拍吃不上饭。
另一方面,他对影视行业爱得深沉。
看不下去的,必须要说。
李成儒还说,现在这样都是收敛之后的效果,不够他原来的风格。
这老爷子,还真一句话都没瞎说。
李成儒,40多岁才在演员这行混出头,是妥妥的大器晚成。而且,他混出名堂很不容易。
他生在北京一个很穷的家庭,2岁时父亲去世。一家11个孩子,全靠妈妈在铁路上扛枕木、砸路钉、做手工西装养活。
就这,还有两个孩子因为营养不良夭折了。
饥饿,也是李成儒童年最深的记忆。
他不仅跟马抢过豆饼,还跟农村孩子打过架,争地盘挖白薯,当粮食。
穷,也让李成儒早早就开始琢磨赚钱养家。
6岁开始,他跟哥哥一起唱京剧。
12岁报考戏曲学校,因为出身不好,被拒绝录取。
之后上了北京景山学校,上完高中就进了服装厂当工人。每个月拿16块钱工资,养家糊口。
不过,当着工人的李成儒,没放下对艺术的爱好。他经常会参加工人俱乐部的话剧演出。
因为家里离人艺话剧院只有十分钟,李成儒还经常蹭票看演出。一来二去的,他被人艺的话剧演员董行佶吸引了。
李成儒下定决心要跟董老师学习。
机缘巧合之下,他在民族宫碰到了来看演出的董行佶。李成儒胆子很大,直接在门口拦住了董老师,说想跟着他学演戏。
就这样,他入了董行佶的门。
之后,李成儒一边干着服装厂的工作,一边坚持每周上一次课。中间还搬家去了丰台,路途变远,也没放弃。风雨无阻,学朗诵、练台词和表演,学了十年。
其间,还在董行佶的帮助下,考进了北京电影进修班。
从7000人里杀出一条“血”路,跟赵宝刚、张光北成了同学。
进了北电,他的路也没有变得多平坦。一毕业,李成儒在演员这行就失了业。
他去86版《西游记》剧组应聘,想演唐僧。导演杨洁直接拒绝了,说他是业余的,资质不够。
不过,导演关了演员的门,给李成儒留了个做场记的窗。
杨洁让他写一份月工作简报,要交给央视的那种。李成儒做得不错,就被留下了。
他在剧组做了五年,从场记升到剧务,还给剧组推荐了俩演员,演的八戒和沙僧。
别小看这五年。
虽说招演员、买马养马、安排演员吃住行,都是李成儒的活,很累,但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李成儒也收获颇多。
他不仅攒了人脉,锻炼了公关组织能力,还熟悉了导演跟后期的工作。
这经验,对李成儒后来经商、当演员、做导演都是财富。
是的,他当过商人,就在《西游记》剧组里做过剧务之后。
为嘛,这么突然呢?
因为形象不够好,电视台、文艺团没考上。演戏,也没被导演选上。
李成儒又想起之前有电影学院的老教授说他的形象没有特色,很难在42岁之前在演员这行有机会。考虑到此路不通,他果断放弃,转而经商。
李成儒卖过苹果、卖过带鱼,赚了一笔启动资金,开始卖服装。
前面说过,李成儒在服装厂当过工人,所以选面料,他会。
加工工厂他也很快找到。销售的地点,北京各大商场。
租店铺卖衣服红红火火之后,李成儒更进一步。
他在北京最繁华的西单,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品牌“特别特”,成立了北京第一家自选式服装商场。
营业面积达800平方米。
店铺面积大,李成儒的营销策略也很任性。
不管顾客选了多大的面料,一块料子只做一件旗袍。
宣传口,李成儒也没忘。
他在《北京晚报》上登广告,全北京海选漂亮姑娘当售货员。用空姐的标准,在超过5000的美女中,挑出了100人。
这100个美女成了“特别特”最特别的风景。
销售业绩也特别亮眼,用李成儒自己的话说,就是日进斗金。
一天的营业额最高到五六十万。
九十年代,李成儒就开着奔驰宝马当座驾。
最有钱的时候,他买卖外汇,光持仓就有1300万美金。
而当时,北京人均工资才50块钱。
就是现在,他还坐拥一套北京四合院,就在故宫边上。
壕,就一个字。
但太壕易飘,过于有钱的李成儒犯了糊涂。
他不仅比着买名车、奢侈品,连打赏个小费,都出过100美金。最糟糕的是,李成儒连续3年沉迷搞外汇,连生意都不好好做了。
豪赌性质的投资,赚的时候五个小时赚个一百多万。
赔的时候,李成儒一夜陪光。
1993年,美日贸易战,李成儒把资产全线扑入,赔了个底儿朝天。
李成儒愁得从第二天就开始掉头发,到现在成了光头。
赔光了,头脑也清醒了。
李成儒开始反思自己,到底想干嘛。
答案:重回表演。
他用了一年时间,麻溜清仓、还债,然后重回演艺圈。
正巧,他在1991年的时候还遇到过因为《渴望》大火的同学赵宝刚。
赵宝刚当时正要做《编辑部的故事》,给李成儒留过一个文化骗子的角色。
这角色,备受京圈的王朔、冯小刚的好评。
也让赵宝刚很开心,之后又让李成儒在他的戏里演过几个配角。
有了这些角色基础和从商经验,李成儒退了商圈之后,很轻易地演了其他戏里的商人配角。
一直到2000年,40岁出头的李成儒不甘一直被挑选,自己投资剧本,跟朋友一拍即合,搞起了警匪片。
这个剧本,就是《重案六组》。
这剧里血性十足的老刑警大曾,让无数人印象深刻。
《重案六组》之后,最出圈的角色,是冯小刚《大腕》里那个精神病患。
一页纸三百多字的台词,一分20秒的一镜到底。
李成儒突突突地一条就搞定。
他在开拍之前跟冯小刚说,让他把剧组各方面的问题全准备好,中间别出差错,争取万无一失,一条就过。
他做到了,而且表现近乎完美。
一拍完这个镜头,全剧组都在鼓掌,冯小刚也忍不住拥抱他。
而李成儒,花了3个半小时才完全出戏。全情投入的结果,很可喜。
虽然这个角色没有姓名,但李成儒在演艺圈名声大燥。
之后,找他的戏也更多了。
《人生几度秋凉》正直有民族气节的商人周彝贵;自导自演的《龙须沟》里歇斯底里的程疯子;话剧《王府井》里一步步没落的王爷,每一个都很受好评,有血有肉。
《北京日报》对他的评价是:
从《我这一辈子》到《王府井》,从《重案六组》到《龙须沟》,尽管年代背景、人物身份戏戏不同,但个个都是风骨傲立的“北京大爷”,都是李成儒那"本故事纯属真实”。
这份真实,更体现在李成儒对演戏细节的严苛上。
《甄嬛传》导演拍戏前说会尊重历史,追求真实,但拍完,还是有情节过度歪曲。
李成儒直接骂:害人不浅,胡编乱造。
演员演戏用眼药水假哭,李成儒看不惯,上节目直接提出来。
演戏不背台词,依赖提词器,唱“双双簧”,他还是明确反对。
一场皇帝跟大臣对话的戏,每句对白还得演皇帝和大臣的演员助理看着提词器重复提醒。
郑少秋普通话说不好,演戏不念台词数数,李成儒拂袖而去不姑息。
甚至对他自己,都立誓,哪天要是背不下台词,一定退圈回家哄孩子。
他这是刚得明明白白,彻彻底底。
毕竟,李成儒当过富豪,甚至现在也身价不菲,还演戏扎实,被很多同行推崇。批评行业的底气,他不缺。看不惯,就开怼,一切不过是实话实说而已。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