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近山(一战损失7000人)
#头条创作挑战赛#
看过《亮剑》的人都知道,李云龙的主要原型之一是王近山,王近山能作为生猛彪悍的艺术形象被搬上荧屏由此可见他战斗作风之强悍。
他8岁放牛,13岁给地主做长工,15岁参加革命,黄麻起义后,他凭借着猛打猛冲、悍不畏死的精神,一路闯关夺隘、奋勇杀敌,职务也由原本的一名普通小兵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高级指战员。
在土地革命时期,王近山与一名身强力壮的国民党军官近身搏斗,眼见精疲力竭,王近山于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死死拽住国民党军官滚下山崖,试图与之同归于尽,没想到,那名国民党军官当即重伤死亡,而王近山只是头部轻微磕破了点皮。
经此一事,人送他外号“王疯子”。
王近山的“疯”劲儿还表现在战场上死不认输。邓小平说王近山身上充满着“革命英雄主义”,这话诚然不假。
王近山打仗从不因势小而畏战,也不因敌强而退缩,他打仗绝不拘泥于书本教条,统兵也不循古人章法。
即便在日后当上高级指战员,王近山依然热衷于提枪上阵带头打冲锋。王近山这种近乎鲁莽的行为让部队上级主官很是头疼。为杜绝开高级指战员带头冲锋之风,上级军事主官严令王近山不得私自率队冲锋,否则将会受到严厉的惩处。
可纵使如此,王近山仍旧把领导交代的当成耳旁风,该冲锋时照样提着鬼头刀,拽着枪义无反顾地往前冲。
对此,部队上级军事主官一面忙着给他记过处分,一面给他单人安排四五名警卫,以防止他冲锋号一响停不下来的劲头。
王近山敢于拼命,敢于带头打冲锋,部队全体官兵在他的深刻影响下自然也不是孬种。
抗日战争时期,领命埋伏于娘子关打击日寇辎重小分队,此战歼灭日寇300头,缴获而来的战利品足足搬了一天一夜。
按说,仗打到这里已经算是十分出彩了。可王近山反其道而行之,继续蹲在原地设伏,又再次出其不意地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
1943年10,王近山奉命率领一个团的兵力赶赴延安执行保卫任务。临行前,上级千叮咛万嘱咐沿途切不可恋战,若遇敌寇宁可绕行也万不可与之交战。
可没想到,王近山把这一茬忘记得一干二净。当他们走到韩略村时,无意中碰到120多名的鬼子军官战地观摩团,王近山二话不说,愣是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魄,一战就把这窝鬼子给全端了,气得冈村宁次哇哇乱叫。
王近山将军的出色精彩战记还远不止如此,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像这样的事情实在是不胜枚举。
王近山也因自己过人的胆魄和善于指挥的军事才干,深得老首长刘伯承、邓小平等人的高度赞许。
当然,他在军事上能取得一系列如此辉煌的战绩,创造不可胜数的光辉事迹,离不开刘伯承元帅的悉心教导,这一幕,在《亮剑》李云龙军事学院学习时就有着生动的体现。
然而,世界上没有百战百胜的将军,在此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王近山就遭遇了军事生涯以来的最大败绩。
抗美援朝战争是美帝等西方国家企图以朝鲜为跳板,向新生的人民政权发起巨大挑战和威胁的不义之战。
对于美帝西方集团的图谋,人民军队自然不会让他们的奸计得逞,因此,在北朝鲜即将陷入危如累卵的境地,美帝把战火烧到鸭绿江畔之际,中国人民志愿军凭借着手中粗劣的武器,以视死如归的精神,以连续四次战役打得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痛不欲生。
“联合国军”在被中朝联军一番番痛打之后,不得不撤换将领、改变战法,将更为狡猾的李奇微派上朝鲜前线,企图挽回被志愿军将士打得灰头土脸的既定事实。
而“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上任后,为一改先前颓势,便采取磁性战术和大范围后勤轰炸,妄图使用以我军擅长的穿插之术,迂回到志愿军侧后,给我军予以出其不意的袭击。
李奇微的作战意图隐藏得十分周密,对此,我志愿军一时也并未察觉,而此时经过前四次大捷后,赶来参加第五次战役的王近山不免放松了紧绷的神经,所以,第五次战役开打后,王近山麾下的180师由于孤军深入,陷入了“联合国军”的包围,几经冲杀后,原本一万多人的队伍,最终仅有3000余人突围了出来,余下的7000多人从此长眠在异国他乡。
王近山刚入朝,一战就损失7000多人,这不仅对于常胜将军王近山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志愿军统帅彭德怀也更是无法容忍。
因此,对于王近山麾下部队的失败,彭德怀怒吼道:
“你是刘伯承一手带出来的兵吗,这些作战计划是刘伯承教你的”?
言下之意就是训斥王近山:亏你还是“军神”刘伯承带出来的兵!
王近山自然知道此役是由于自己的指挥不当,造成了如此巨大的损失,因此也只能虚心接受批评,可后来王近山以此为动力,在接下来的上甘岭战役等战斗中打得极其出色,不仅一雪前耻,而且狠狠打击了曾让自己付出惨重代价的“联合国军”,最终,王近山将军也因出色的表现和战功,在1955年大授衔中被授予了开国中将军衔。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