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碧石个人资料(原导演离开老成员全换)
如果做一个调查,问有谁不知道《极限挑战》这档真人秀的,相信几乎很少有人没看过。如果再问观众一个问题:这个节目的规则是什么?想必看过第一季到第四季的观众都会会心一笑有这样的一个回答:没有规则。
乍听下,似乎很多人不理解。既然是真人秀综艺,每个关卡必然有规则。这就是广义上我们对于真人秀节目的认知。也正是这样的思维,几乎所有的所谓真人秀节目在游戏设计、剧情设置以及人员构成上都趋于同质。
这样的问题就出现在了新一季的《极限挑战》中,不仅被大家诟病“极限男人帮”的消失,更是直指情节游戏等环节抄袭韩国综艺。更有网友吐槽:《极限挑战》如果是这样,还不如去看《奔跑吧》。所以,这档本被称为国民综艺的评分也是在最新一季收视率和口碑一路下滑。这样的问题似乎出现在了诸多爆款节目之中,即原有的节目已然是爆款,在接下去的后续作品中需要如何保持。
我们将从以下几点来进行探讨《极限挑战》节目之前的火爆以及现在的口碑滑坡以及对现实中的一些思考。
一、所有事物的基调形成在于其核心灵魂的魅力。
在现有的很多节目中,制作方会刻意打造每位成员在团队之中的核心人物。节目架构和发展都会以其为中心,单一的主题再加上较为新颖的游戏部分就成为了一整期节目内容。从制作角度来讲,这是一套行之有效且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套路。
这种流水线式的模式,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拍摄。也正是因为如此,如前文所讲提到的同质化就会出现,观众就会产生审美疲劳。这种审美疲劳会让观众没有继续观看的欲望,与此同时会和以往的节目来进行比较。
这一点上《极限挑战》中显得就与众不同,其第一季到第三季,在豆瓣的评分一直保持着高分,观众对于很多经典片段时至今日都在回味和讨论。这其中,就包括了每位成员各自鲜明的个人特色以及节目组针对个人特色进行的整体结构喜剧的编排,而这一功劳来自于导演严敏对于节目的要求。他把一个户外真人秀用剧情的形式来展现,用不重复的游戏环节体现主题,再配以无剧本式的临场发挥,使得在节目效果上凸显出了与以往节目不同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极限挑战》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节目基调,所有的情节看起来随意,但是反而成为特色。
结构喜剧在节目最终呈现上也相比较其他综艺节目更会有记忆点,观众总会对《极限挑战》的一些镜头念念不忘,甚至很多环节并不认为只是单纯的游戏,也许看似简单粗暴的游戏过程,在最后却能成为每位观众内心思考之后的升华。
比如第一季第二期中,孙红雷和张艺兴一起在一家餐厅中刷脸吃饭,在张艺兴去卫生间的时候,他转身将张艺兴的箱子拿走,并开车离开现场。当小绵羊张艺兴回到前台的时候,发现孙红雷人和箱子都不在的时候,那一刻的表情和感觉非常非常真实。而镜头一转,在车内的孙红雷从起初得意到后来的自责,并回到餐厅的时候,发现张艺兴已经离开。身无分文的张艺兴在地铁里卖艺,换得乘地铁的钱。当站在地铁中的时候,张艺兴双眼已经通红,而孙红雷一直后悔不已。
这样充满着如同影视剧一般的剧情,把每位成员最真实反应给了观众,让观众有了感同身受的观感。这样的代入感也会在观众欢笑之后会反刍其中的环节设置,从中获得启示。这也如同导演严敏所想展现的,他曾在一个采访中这样说:《极限挑战》是一场未完成的社会实验。相比较某些街头去考验人性,《极限挑战》的整体创意策划都高级的多。也正是如此,让观众得到了不同的认知,获取到了各自想得到的养分。正如他在接受采访如是说:《极限挑战》让观众们在观看完之后,努力地去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批判性思维,学会怎么样去尊重自己不了解的事、不了解的人、了解的世界、不了解的生存方式,同时,对这社会、对这世界产生更多的尊重和爱意。然后能够真正在认清社会、世界的真相之后,已然勇敢的去热爱社会,热爱这个世界,热爱我们前进中的中国。
二、打破预期形成反差,事情就已经成功一半。
人们会有一种心理效应左右着对于事物的最新判断——晕轮效应。
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这种心理会让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某件事或者某个人在还未接触或者认识的情况就已经产生了判断。
是否觉得有些夸大?我们不妨来一起盘点一下《极限挑战》中的几位成员最初的给人们的印象吧?
黄磊,实力演员、老师、好爸爸,所有的影视剧给人感觉儒雅、有涵养。
黄渤,实力演员,颜值常被“吐槽”,影视作品中的他几乎都饰演的是草根人物。
孙红雷,实力演员,公认的反派演员代表,几乎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以硬汉形象。
罗志祥,偶像剧演员、歌手、舞者。中国台湾地区的典型艺人代表,多栖发展。
张艺兴,韩国偶像团体成员,舞者、歌手。当时人气偶像团队中国成员。
王迅,实力演员,以喜剧影视为主,同黄渤一样多饰演草根以及反派人物。
这其中只有个别成员有综艺节目经验之外,相当一部分人最多的所谓综艺也只是上过访问类和脱口秀类节目的经验,所以当这样的一个组合出现在一档户外真人秀之中的时候,就已经完全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随着节目的不断推进,对于这些成员固有的印象开始一一打破,他们的另外一面开始显现,每个人开始有了新的形象:黄磊的神算子,黄渤的青岛贵妇,孙红雷的颜王,罗志祥的朱碧石,张艺兴的小绵羊,王迅的大松鼠。这些新的形象给打破了观众对他们的固有印象,无论是睿智蠢萌,还是单纯或无厘头,似乎所有人都乐此不疲的欣赏着这些成熟男人带来的不同视听享受。
相比较近两季的《极限挑战》,重要成员的离开,新成员的加入。节目组虽然沿用了前几季成员的组成设定,但是新成员无论是从咖位还是掌控能力,以及给观众的观感和预期,都没有超过前四季,这也是成为其口碑和评分横腰折断的原因。
想要打破人们的固有印象,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那该如何打破预期形成的反差呢?答案只有八个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拿前四季的《极限挑战》举例,这些成员参加真人秀节目,观众觉得这是情理之中,但是在节目中所展现出的另外一面,就成为了意料之外。这种反差就会快速的打破他们各自身上的固有印象。而在近两季中,成员的固有印象和他们过往展现的形象重合,也就会产生与之前成员的比较,并且产生心理落差。而这样的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快速的形成向下的口碑。
所以,《极限挑战》如果想要重塑昔日国民口碑综艺,要做的其实只有两点:
1)重新选择并挖掘成员不同以往形象的亮点。
作为一档喜剧类的真人秀,现有成员中喜剧演员所占比例过大,且在节目之中所展现的形象和给观众的感受与其过往基本一致,没有更为突出的记忆点。所以,重新选择成员并发掘他们身上的亮点,才能让观众眼前一亮。
2)秉持前四季中的游戏精神及规则。
前四季中的《极限挑战》游戏有一个特点,即为“不重复”。这种不重复不仅是针对自己,也是尽量不去借鉴别人。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的时候,也就会让观众有了参与感。所谓游戏规则“没有规则”是在一个答案情况的不同解答过程,没有唯一胜利法。
三、创新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而是要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诚然,现在的综艺节目多如牛毛。观众的口味被各种节目培养的越来越刁钻。所以,很多节目开始试着改变自己原有的调性以此来迎合观众。
可是,似乎创作者们都陷入了“明学”的怪圈之中: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所以,当满怀信心制作的成果得不到受众的热情反馈的时候,就会开始拖累之前经过很多人努力累积起来的口碑。
不只是《极限挑战》,现在几乎所有的综艺都面临着同样的瓶颈。反而那些极少数保持着自身一贯调性的节目,往往其节目收视以及口碑都依旧保持着较高的水准。比如《国家宝藏》《明星大侦探》系列。
这里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思考:用户想要的是什么。
想要清楚用户要的是什么,就必须去了解自己目标人群的结构组成:年龄、地域、文化程度、审美观等等一系列指标。同时结合现有的资源和手中的产品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这些似乎并没有在传统的企业单位和公司被认真对待。反而事在很多新型互联网公司,有这样的一个职位叫做产品运营经理。相比较于传统的产品靠前运营后置,产品运营经理合二为一把位置前置,从业务洽谈,调研等开始介入,形成第一手资料,避免经手过多的部门和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将用户需求进行反馈和执行,在最大程度上形成合作。
也就是说,现实中我们会面临到很多与《极限挑战》系列一样的问题。但是我们需要学会总结他人在前进的道路上掉下的坑。明白所谓的创新并不是要改变整体属性,而是要在现有更加良好的基础上来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作品或者产品持续的让观众来接受。即使是万花之王的牡丹放在百花园内,也会让观看的人花了眼,更何况是遥控器在手中的观众呢?
写在最后
一个节目的成功与否,会有很多因素对其影响。但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还是人。我们需要坚持什么,摒弃什么这一切似乎都很难掌握。但是,如果最初的一切都发自真心,那同样也能获得真心。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