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红儿子为什么姓解(李卓韦:李银桥之子)
“咱们去看看毛主席吧”。
李银桥拉着侄子的胳膊一脸哀求,侄子却没有答应,而是试探着问出一句“主席还在吗?”
李银桥
反应过来的李银桥难过地摇了摇头,医院大厅显示的时间是2008年8月,毛主席已经离开了32年。
8月25日的时候,肺部感染的李银桥痊愈出院,身体好转但他的情绪却很低落,整天都说不出几句话,而等到9月22日,他因急病复发撒手人寰的时候,也因病症来的太急,一句话都没有留给家人,至于遗物,最多的也都是与毛主席相关的物品。
毛主席
与主席作伴走南闯北的日子,是李银桥一生最为辉煌的时刻,外人眼中,他是毛主席心中的“金牌卫士”,但有件事始终是两人心中的隔阂,至死也未能解开。
5亿农民的方向
出了安平县城再往西南方向走20多公里,就到了李银桥的老家东河疃村,一个聚集3000多人的大村子。
李银桥是家中的老二,1938年跟随贺龙参加革命的时候,弟弟李正乱还没有出生,嫂嫂靳荣贵也还没嫁入李家大门,南征北战的时候,李银桥基本与家人断了联系,但李银桥对家乡亲人却是很有感情的。
图片源自网络
解放后的1950年,李银桥与韩桂馨回了一趟家,父母尚且健在,一家人在大哥大嫂家整整齐齐吃了顿团圆饭,因为李家老屋在日军扫荡中被烧毁了。
人在外面,李银桥却眷恋着家乡的一草一木,解放前不回是因为大业未定,解放后常回却是多了一层背负特殊使命的原因。毛主席已然“进城”却时常忧心下面汇报的情况不实,让他掌握不了农村最真实的情况以及大的国家政策制定出来,实行在地方取得的效果究竟是怎样。
李银桥与韩桂馨
毛主席对这件事情心里发怵,所以才交代身边的卫士们利用探亲休假的机会深入农村,回来后写成调查报告,揭掉“遮羞布”和糖衣炮弹,将最真实的情况陈列在毛主席的面前。
毛主席
李银桥肩负这样的使命,也因一项发现,成就了“五亿农民的方向”。
那是1954年的秋天,农业合作社运动在全国热烈展开,李银桥老家附近的九户农民也是踊跃异常,一马当先的成立了合作社,只不过这九人的实力各有千秋,可分为富农、中农和贫农三个等级。
毛主席与李银桥
头筹者自是不愿让利,六户富、中农觉得和贫农一起办合作社,自己便是吃亏的“冤大头”,热情来的快散的也快,没过多久就退出了,只有三户贫农坚持了下来。
不管外头风言风语怎么说,不管经历怎样的冷嘲热讽,“老三户”都矢志不渝,坚定响应国家号召,走社会主义合作化道路,依靠组织力量实现增产增收。
收获缓慢但步履坚定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而恰巧李银桥在1954年的秋天回乡省亲,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忙不迭的加入回乡调查报告的内容,呈给了毛主席,并且很快引起重视。
李银桥
1955年7月31日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毛主席点名赞扬了“老三户”,毛主席说“他们三人所表示的方向就是全国五亿农民的方向”,三人所在的南王庄村成为了全国农业展现的一面旗帜,而作为三人之一的王玉坤不仅以农民委员的身份于1956年1月30日受邀参加了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还在2月1日中南海的怀仁堂见到了毛主席与周总理。
图片源自网络
看着“农民的代表”,王玉坤的声音止不住地颤抖,是毛主席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出一句“不要紧张,我们都是农村走出的孩子,是一样的人,不要把我想得高高在上,有什么说什么就好”。
身为国家主席,毛主席从不觉得自己有“任性”的条件,他背负的从来不是盛名而是责任,而身为他的卫士,李银桥也从来没有享受过任何殊荣。
毛主席
1962年离开毛主席身边奔赴天津工作的时候,毛主席给予李银桥的不是高官厚禄,而是一句“到了地方要谦虚戒傲,夹着尾巴做人”。
轻飘飘的一句话是毛主席一生清廉、严以律己的从业态度,但落在李银桥的耳中,他却多了一分自卑和懊悔,而这一切都是一件错事,甚至说一个鸡蛋有关。
图片源自网络
李银桥做下错事
因为自然灾害,我国在1959年工农业生产陷入谷底,面临着新中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周总理为了此事昼夜难眠,毛主席也将自己的工资自降三级,每月只领404.8元,其中的大部分还会贴补用作党的活动经费。为了战胜困难,中央领导们带头紧衣缩食,个个搬出自家小灶,吃起了食堂的大锅菜,只为匀出更多的粮食供应给灾民。
图片源自网络
为了掌握灾区最新的情况,毛主席便派出李银桥来到河南基层,替自己看一看底层民众的生活,既是“微服出访”,李银桥并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份,而是埋头帮民众们干活。
每家需要帮助,李银桥都会及时出现,劳心费力的帮他们解决,渐渐的,越来越多人相信他,也越来越多人心疼他,因为李银桥生的很瘦,长期营养不良加上高负荷的工作,身子骨更加显得单薄。
毛主席与李银桥
大家都过得紧紧巴巴,可却有不少人主动给李银桥送吃的,有的时候是一块玉米馒头,有的时候是一块烧好的红薯,论说都不是贵重的东西,但是谨记毛主席“不占人民一针一线便宜”的李银桥却从来没有收过,只有一个大娘例外。
大娘和李银桥的母亲一样的年纪,因此李银桥看她的时候总是多了几分亲近,有一天李银桥正在院子里工作,大娘急急忙忙的从外面走进来,着急的脸色好像发生了什么大事一样。
“怎么了,大娘?”没有回答,她只是走到李银桥的身边,神秘兮兮的从围裙的口袋中掏出几个鸡蛋,不由分说地塞进李银桥的手中。
李银桥(左一)
“大娘,我可不能要,这么贵重的东西,您还是自己留着吃吧,我不饿”。李银桥连忙推辞,可大娘却像铁了心一般留下一句“你不拿着就是给我老婆子过不去,以后有忙我就不找你了”。
手中的鸡蛋成了烫手山芋,伸出的手尴尬地杵在空中,而着急“逃走”的大娘脚底甚至荡起了一层尘土。鸡蛋是退不了了,可李银桥也同样吃不下去。
李银桥知道此事若是传进毛主席的耳中将会是怎样的后果,为了削减自己的罪恶感,这几个鸡蛋他也一直没有吃,而是等到归队的时候分给了同营的战士,自己仅是留下一个,算是不负大娘的情谊。
毛主席与李银桥家人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而李银桥却是自己甘愿做了那个窟窿。他觉得毛主席信任他,自己便不能做对不起他的事情,于是他在主席面前主动坦白,也迎来了预料之中的雷霆震怒。
“李银桥,你在我身边做事也不是一两天,这次怎么这么糊涂?你可知道,几个鸡蛋她们需要攒多久?你可知道,她们或许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上饭?你怎么可以?”
毛主席平易近人鲜少动怒,但这一次却是真的生气了,他让李银桥回去写了一份检讨阐述自己错在了哪里,落笔的时候,李银桥写的情真意切,毛主席看的时候表情有所松缓,但眉宇间的怒意依旧存在。
毛主席与李银桥家人
气头之上李银桥不好再说什么,他想着日后再有机会一定再认真向主席认错,可是没过多久,他就因工作调动离开了毛主席身边,直到伟人于1976年离世,他的那句对不起都没能说出口,自然也就没能收到一句“没关系”的回应,也就算不上毛主席对这件事上原谅了李银桥。
伟人精神的绵延
爱之深情之切让毛主席对李银桥有着更大的期待,鸡蛋事件没说出口的歉意与释怀是二者的遗憾,但毛主席与李银桥的关系还是很好的。
李银桥
1962年4月20日李银桥离开北京奔往天津的时候,毛主席亲自送别,红着眼眶嘱托“以后每年你都要来看我一次,我这里就是你的家”,随后还抄录了一首《七律·长征》送给他做纪念。
而得知毛主席逝世的消息,李银桥在9月9日的当晚就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他在火车上哭了一路,心中不断重复祈愿“主席你醒来吧,即便你天天对我发火,也好过让我接受你不在的事实”。
没能在毛主席离世时陪伴在他身边,是李银桥的一大遗憾,因此在抵达北京之后,他矗立在毛主席的遗体前,就那样站着,一直站,一直哭。
毛主席
从此,每年毛主席的诞辰或纪念日,李银桥都会带着家人去纪念堂看望毛主席,他总是旁若无人地说很多话,最后眼眶通红地离开,鸡蛋事件成了李银桥永远的内疚,也成了他精神自律的警钟。
上世纪八十年代,李银桥家族中的一名后代在县里的一家国营板厂当临时工,想着家中出现了一位“红人”,他便想着能通过李银桥的门路,转成吃“商品粮的”。
李银桥与家人
为了达成所愿,这名小辈大老远的从老家提着包装精美的礼品去探望李银桥,可就是这么“芝麻大点的事”,最后也只得到了李银桥“事在人为”的拒绝。
长兄家的儿子李盼卫年轻的时候也在北京当过兵,按照李银桥的身份地位,给他安排一个好的归宿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即便是亲生兄弟家的孩子,李银桥也没有破例,而是严格遵守组织上的安排。
1992年的时候,李银桥患上了脑血栓,自那时开始,他的生活就难以自理,需要家人轮流照顾,但即便是住院,李银桥也从来不用自己的身份申请特殊照顾,而是谨记毛主席的教诲,永远只住普通病房。
李银桥(左)
17年的时间里,李银桥的病情时好时坏。有变化的是身体情况,但不受影响的却是他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李银桥从来没有忘却过毛主席,经他之口,世人了解了毛主席更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而在2002年,他还与妻子韩桂馨合著了《在毛泽东身边的十五年》这本著作。
2008年9月22日,李银桥离开了人世,在28日举行的追悼会上,很多生前的同事及对其怀有崇敬之情的市民都自发参加了他的遗体告别会,而毛家后代李敏、毛新宇等人也来到了追悼会的现场。
李银桥
李银桥一生中最有意义的时光是伴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而对毛主席而言,敢于说真话的李银桥亦是83载人生中,一处绚丽的闪光点。
风雨同度的日子,他们早已是彼此心中认定的亲人,而那句没说出口的对不起也定在心中收到了那句“没关系”的答案。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