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达老婆梁欢年轻图片(最后女婿英达给予致命一击)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段特殊的岁月里,年轻的谌容在农田里顶着骄阳劳作。
豆大的汗珠从她的额头上接连掉落在土壤中,她没空擦拭,因为生产队的猪还等着她回去喂呢。
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谌容每天都忙得脚打后脑勺,晚上沾到枕头就睡着。她没时间去回忆,也不敢去回忆。
曾经她在中央广播事业局译制组工作的日子,虽然经常熬夜,但是有奔头、有希望。
谌容不知道的是,未来她会写出一部部传世的著作,未来她的三个孩子会在影视界掀起一阵浪潮,未来她的女婿会坑了他们全家……
1936年,谌容出生于武汉。她的父亲是那个年代少有的高材生学霸,毕业于中国大学法律系,也曾担任过国民政府的大法官。
不到两岁的时候,谌容患上了肺炎。这在今天非常常见的儿科病症,在当年可是非同小可的。
因为病情严重,当时谌容的家长已经放弃治疗了。就在这时,一位老中医出现了。他救了婴儿谌容的命,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
抗战时期,武汉沦陷后,父母抱着谌容一路逃往老家重庆。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当时的重庆经常被敌机狂轰滥炸。童年的谌容就经常看到有人被炸死在身边,她早习以为常,甚至几次自己也是死里逃生。
抗战胜利后,谌容的老爸被调进北京工作,谌容第一次来到了北京。
不过两年后,她又随着爸妈调回了重庆。谌容的童年和那个年代的大部分人一样,一直是动荡漂泊的。
这次在重庆,她差点活不下来。重庆解放之前,国民党撤离的时候放火烧城,整个重庆几乎化为一片焦土。
谌容被困火场命悬一线的时候,她老爸只身冲进火海把女儿抱了出来。
谌容家境富庶,父母也非常开明能够接受进步的新思想。从小谌容虽然各处搬家,但是她一直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她天资聪敏,求知欲强,学东西特别快。更值得一提的是谌容写了一手好字。
十六岁时,花季少女谌容中学毕业,在重庆西南工人出版社门市部卖书。这可不是普通的店内销售。
众所周知,山城重庆是个魔幻立体5D城市,不是周围都是山,是这座城市就在山里。
谌容稚嫩的肩膀经常要背着一大筐书,翻山越岭去卖书。
一年后,出版社门市部和新华书店合并,更名为新华书店。谌容的工作内容却没有任何改变。
以前所有的记录、沟通都靠手写文本,因此写一手好字是非常重要的。那时候有很多人就是因为字写得好,得到了提拔。
谌容也是其中之一,因为她在卖书时写的收据发票上的字,得到了领导的赏识。于是她被调入《西南工人日报》编辑部。
谌容的工作内容就是帮编辑部的工作人员们做一些杂务:领工资、领粮票、领电影票,还有就是看读者写来的信件,听广播中的新闻并做记录。
这种枯燥、机械、重复的工作,谌容一做就是3年。工作之余她还自学了全部的高中课程。
直到1954年,谌容有机会可以考大学。凭借自学的扎实基础,谌容考上了北外的前身——北京俄文专修学校。
大学期间,谌容遇到了真命天子范荣康。这位范先生可不是一般人。
1930年出生的范荣康比谌容大六岁,他16岁入党、18岁参加工作,是一位根正苗红的老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范荣康先是就职于《新华日报》,后调入《人民日报》工作,一路从记者、编辑、评论部主任,一直做到副总编。
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短视频的年代,大家的学习、工作效率非常高。
大学毕业那年,谌容以俄文高材生的身份被分配到了中央广播事业局(后来分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她成为了俄语组的新闻翻译。
也是在同一年,她的长子梁左诞生了。接下来的十年间,谌容先后又生了一儿一女——梁天、梁欢。温馨的五口之家正式成立了。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疑惑,谌容的丈夫是范荣康,为什么三个孩子全都姓梁。
前文提到,范荣康很早就参加革命了。那时候参加革命是风险很大的,一旦被抓会连累全家。因此很多人在参加革命的时候都会给自己改名换姓。
范荣康原姓梁,本名为梁达。参加革命时改名为范荣康,后来就一直用这个名字了。不过孩子们自然是要认祖归宗的,因此就都姓回了本姓。
后来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在特殊时期谌容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
阳光驱散了阴霾之后,谌容回到北京成为中学俄文老师。这时候,她不仅有时间回顾过去,也有许多感慨。
回城后的第二年,谌容的长篇巨作《万年青》问世。这本书经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
可是新的麻烦又来了。那时候不像现在。现在如果你业余时间搞点兼职做个斜杠青年,所有人都会觉得你有正事儿。
那时候的人如果除了本职工作还做别的赚钱的事情,那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比如,谌容作为老师,竟然出版小说,这还能行吗?
谌容被“罚奉”3年,可那时候小说的版权稿费也是非常少的。于是那三年,谌容郁郁不得志,一家五口所有的开销全都靠着范荣康那份微薄的工资。
虽然在人生的低谷,但在范荣康的鼓励下,谌容很快振作起来,重操笔杆子继续笔耕不辍。
那时候谌容家里每天都上演着这样一幕:谌容伏案奋笔疾书,范荣康坐在旁边的桌角处阅读写字,大儿子和小女儿也坐在附近跟着爸妈一起读书。整个家庭的文化气息非常浓郁。
画面为什么缺少了一个人,因为小儿子实在是看不进去书。他会帮大家做一些简单的饭菜,然后匆忙打扫一下,尽量不发出任何声音。
就在全家人都沉浸在文学的幸福中时,小儿子两天早就偷偷跑出去看电影了。
文字的东西对于梁天,别说吸引力了,简直就是一种折磨。他更喜欢电影、戏剧中直观的活色生香。
他的同学们由于家长工作的原因,经常能带着他去看电影、看话剧,甚至还能带他混进去看样板戏、河北梆子、相声等戏曲节目。
梁天来者不拒,全都喜欢得不得了。每天安顿好家里的各位学霸,他就悄悄出门寻找自己的快乐时光。
1979年,谌容的第三本小说出版了。《人到中年》让谌容得到了广大读者以及业内人士们的广泛认可。她也从“作者”变成了“作家”。
这部现实主义的作品,讲述了青壮年时期赶上“那十年”、时过境迁却已人到中年一事无成的故事。
那些年里的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过来的,谌容的作品就是在讲述大家的故事,每个阅读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而谌容并不是通过作品抱怨吐槽,她的故事让人们知道这样的经历不是个别情况,而是历史洪流中的每个人的经历。她还想让读者们知道,辉煌的时代正在来临,每个人都未来可期。
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文学作品,却有着积极正能量的思想,这在当时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也是早期出现的正能量文学之一。
就像现在一样,谌容成了当红作家,作品《人到中年》被拍成电影。谌容更是以编剧的身份出现在电影中。
电影的男女主角分别是当年的超一线的达式常和潘虹,电影和两位主角都因这部电影拿了很多奖项。
谌容的文学地位得到了认可,这对她来说简直就是人生的曙光。此后,她一直孜孜不倦地写出了各种优秀的作品。
而她的三个孩子也渐渐长大。大儿子梁左和小女儿梁欢完美继承了谌容和范荣康的文学基因,两人先后考上了北大中文系。
那时候大学生的金贵程度堪比现在的国宝大熊猫。而谌容家一下子就出了两个大学生,还都是考进了北大,这简直就是传说中的学霸家庭了。
不过在这个书香门第的学霸家庭中,却还有一个特例,小儿子梁天。他根本不是读书的料,除了学习他几乎对什么都感兴趣。
梁天性格温润,天生的好脾气,脑子快又有幽默感,他最擅长的就是笑眯眯地说些好笑的事情,逗大家一起笑。
老爸是人民日报副主编,老妈是著名作家,大哥和小妹都是北大高材生,梁天在家里可以说是一点光芒都没有。
但是妈妈爱孩子,不会因为他是否优秀而有任何不同的。谌容当然也会失望,也会恨铁不成钢,但是她爱梁天一如梁左、梁欢。
梁天整天嬉皮笑脸到处晃悠,用老北京话说就是胡同串子,现在说就是“街溜子”。
谌容不愿儿子一事无成,也担心他遇人不淑走了别的路。于是谌容就给梁天报名去当兵,她想着就算文化不高,有个参军的经历也好,至少能养成好的习惯和性格。
纪律严明的军旅生活被梁天过得非常滋润。他被分到了炊事班,不过却仍然一点肉没长,还是瘦得像根竹竿。
梁天之前经常看相声,可是个铁杆粉丝。不仅能记住台词,自己还能编几句快板、三句半。因此连队很多活动中都能看见他笑眯眯的身影。
没多久,师部宣传队就相中了这个会说会唱的炊事员,把他要走了。在宣传队,梁天认识了战友冯小刚。
别看在部队一帆风水,转业到地方后,梁天的演员之路却戛然而止了。人家都嫌弃他太瘦,嗓子也不亮堂,眼睛也小,形象不好看。
谌容也不想他从艺,报了补习班让他继续学习参加高考。可是梁天每天痛不欲生的样子和一塌糊涂的成绩,很快就让老妈死了心。
谌容托人帮他找了个工作,梁天倒是老老实实去上班了,可是能力不足、水平有限,即便是个接待工作,他也没有什么发展前景。
下了班梁天开始钻研写剧本,写相声台词。他觉得自己形象不好,那就博一博内涵吧,先进了这个文艺圈再说。
谌容看梁天一直这么执着努力,也就放下了固执地想法。她找到在央视工作的老朋友,说小儿子喜欢表演,要是有什么机会可以考虑让他跑个龙套打个酱油。
那个年代的人,即便是动用人脉也最多就是想让儿子有机会去见识一下。
后来梁天得到了一个没台词的龙套角色,非常开心。他笑嘻嘻地和剧组工作人员混了个好人缘,希望大家以后有这样的机会能想到他。
果然,渐渐地开始有人来找他拍戏。即便大部分都是没台词、没正脸的角色,他也乐颠颠地当成男主角一样认真努力。
后来在电影《顽主》等作品中,梁天的喜剧天分得到充分发挥,作为配角也非常出彩。
而另一边呢,梁天的大哥梁左则是完全不用家长操心的孩子。北大中文系毕业后,梁左在国家教育部任职。
从小学开始,梁左的作品就陆续有发表。不仅是诗歌、散文、小说这种正规文学题材,他还非常擅长写歌词、快板、大鼓等文艺题材。
1985年,梁左来到北京语言学院做教授。除了本职工作,梁左也一直进行各种文学创作。
有一天,梁左回家时看到家里有客人。他也没当回事儿,直奔书房开始写作。直到妈妈来叫他。
客人正是姜昆,当时姜昆正处于事业低迷期,便前来请教谌容。梁左进屋后,谌容简单介绍了一下他的情况,还把他当时刚写完的小说拿给了姜昆看。
姜昆一眼看中了这部《虎口遐想》,于是梁左同意把这本小说改成了同名相声。
1987年,姜昆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表演了相声《虎口遐想》后,得到了全国观众的喜爱。这也成了姜昆的代表作。
此后,梁左和姜昆合作过多次,效果都非常的好。
时间来到九十年代,有一个年轻人,也是北大毕业的,他出国留学后接触到了情景剧。回国后他想把情景剧带入国内,打算拍一部讲述家庭故事的情景喜剧。
这个年轻人打算找个老手写剧本,于是他找到王朔。王朔对他的计划很认同,但却觉得自己并不擅长这种题材。
王朔当即向他推荐了梁左。年轻人找到梁左,两人同是北大校友,也有很多共同话题。两人一拍即合,直接定下了题材以及大概剧情。
接下来梁左着手开始写剧本,年轻人开始找人拍摄。
这个年轻人就是英达,这部中国首部情景喜剧就是当年万人空巷的《我爱我家》,他的妻子就是女主角宋丹丹。
梁左当时有心栽培弟弟妹妹,于是在创作剧本时,基本就是按照自家情况写的。退休的老革命老傅,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全姓贾。这就和梁左家一样,孩子们姓回了本姓。
而剧中贾志新这个角色就是为了梁天创作的,所以后来也由梁天亲自出演。梁天也因为这个角色一战成名。
一百多集的剧本,梁左叫来了妹妹梁欢帮忙。于是梁左梁欢兄妹成为了该剧的编剧,弟弟梁天作为主演之一,英达宋丹丹两口子一个导演一个女主角,这部《我爱我家》诞生了。
可是剧没等拍完,这个“家”就乱了套了。
导演英达爱上了女编剧梁欢。耿直的梁天看不下去,后面几十集都没出演;梁左也是非常生气。而英达的原配妻子宋丹丹还在剧组中坚持到了最后。
戏拍完了,英达红了,和宋丹丹离了婚。离完婚不到俩月,他就娶了梁欢进门。
这件事谌容当然是非常生气,可是儿女大了也不由娘了。女儿执意要嫁,谌容也没有办法。
不过,梁左、梁天、梁欢当年在国内的喜剧界也是非常出名的,两个写一个演,开启了国内喜剧的新篇章。
后来的梁左又创作出一系列优秀作品,《海马歌舞团》、《新72家房客》、《闲人马大姐》等作品都是出自梁左之手。
如果这个故事就这样发展下去,也是一个不错的结局。可世事难料……
2001年,71岁的范荣康去世,全家陷入了沉痛的悲伤之中。
然而老爸去世还不到一个月,大儿子梁左突发心梗也跟着走了。
相继失去丈夫和长子,谌容受到的打击是旁人无法感同身受的。大家忙着处理梁左后事,因为事发突然,谁也没有想的太细。
英达竟然悄悄来到了梁左的故居,把他创作用的电脑搬走了。
等梁天为父亲和哥哥办好一切身后事,来到哥哥的家中帮忙收拾遗物。他这才惊讶的发现,哥哥家里竟然如此贫寒。
而在哥哥的遗物中,梁天竟然找到了一张几百万的欠条。经过调查才知道,这些年梁左为了做情景剧,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找人借了高利贷。
梁天打算把哥哥生前的遗作拿出来整理出版,收益拿来还债,剩下的还可以做侄女的抚养费。
这一找才知道,英达早已在第一时间把电脑搬走了。梁天去找英达,英达竟然美其名曰“要保护梁左的作品。”说什么不肯把电脑中的作品交出来。
梁天最后只能自行担起家里的大梁。曾经那个笑嘻嘻不争气的小儿子,成了谌容的主心骨。
梁天主动承担大哥留下的债务,并出资抚养侄女、赡养老妈谌容。
梁天不再是那个不靠谱的胡同串子,他退圈的妻子孙凤英也非常支持他的决定。孙凤英付出拍戏,尽量帮丈夫分担。
梁天开了家饭店“梁家菜”,有圈内的名人好友帮忙宣传,饭店生意红火赚了不少钱,几年后终于还清了欠款。
如今,梁天也经常会在影视剧作品中露个脸。
谌容在梁天夫妻的照顾下晚年生活非常幸福,前段时间84岁大寿的照片就能看出来,她精神矍铄、满面红光,状态非常好。
而梁左的女儿,在叔叔梁天和奶奶谌容的照顾下已经从美国留学归来,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了一名编剧。
谌容的一生坎坷波折不断,不过她所有的苦难都在年轻时经历了。
晚年有着小儿子梁天夫妻的陪伴,谌容也算老怀安慰了。
友情提示:原创不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