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真实奇闻怪谈(唐朝人亲自写下的诡事录)
本 文 约 4000 字
阅 读 需 要 11 min
近日,一部以唐朝为背景的悬疑探案剧《唐朝诡事录》正在播出,神秘诡谲的志怪情节让人直呼过瘾的同时,也不禁让人疑问:在唐朝,果真有这么多奇闻怪谈吗?
还真有。上到外星人修月亮,下到各类妖精鬼怪,唐朝人的脑洞可以无限大,想象力也可以无限多。在这些奇谲荒诞的志怪故事中,藏着繁华大唐的另一面。
《酉阳杂俎》:费鸡师、石桥图、人面花……
在《唐朝诡事录》中,有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神医“费鸡师”。主角苏无名在鬼市上撞见他时,还以为他是一个偷鸡贼。但在之后的剧情中,他靠自己高超的医术,帮主角团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这位神奇又有趣的“费鸡师”,并不是编剧原创,其原型来源于一本叫《酉阳杂俎》的唐代笔记小说集。
剧中的费鸡师。来源/电视剧《唐朝诡事录》剧照
在这本《酉阳杂俎》中,作者段成式记载了古今中外无数的奇闻异事。比如书中的“鸡师”,是四川的一位七十多岁、眼睛是全红色的老爷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是位医生,但他帮人治病的方式却十分奇特。如果对此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按以下步骤操作——1、在院中用一只鸡当祭品;2、找一块鸡蛋形状的江石,让病人握住;3、“踏步作气”。
如此一番操作下来,这只可怜的祭品鸡会当场身死,病人手中的石头也会突然碎裂,病人就痊愈了。虽然不太清楚这套治病方式的“科学道理”是什么,大概是出于为每一次因治病而牺牲的鸡的缅怀,人们都把这位老爷爷称为“鸡师”。如此看来,剧中的费鸡师嗜酒如命、玩世不恭,但确实是一位好医生。
不止是人物,《酉阳杂俎》还记载过许多新奇事物。比如剧中“石桥图”一案中的《石桥图》,也来自《酉阳杂俎》。这幅由张萱所绘的《石桥图》,被唐玄宗赐给亲信宦官高力士,被高力士珍藏在自己位于翊善坊的家中。不久后安史之乱,这幅《石桥图》再被发现时,已经“幅裂污坌,触而尘起”。好在发现他的李涿识货,将它买回家中,妥善修复,又经当时的书法大家柳公权鉴定,确定是张萱的《石桥图》。然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李涿得画的消息传出去后,这幅画便被当时的皇帝唐敬宗强要了回去,至此下落不明。或许是这画上确实有什么不足为外人道的秘密?《酉阳杂俎》没写,我们也只能猜测了。
剧中《石桥图》的画面。来源/电视剧《唐朝诡事录》截图
至于剧中可以保养容颜又含有剧毒的“人面花”,灵感也来源于《酉阳杂俎》。在《酉阳杂俎》中,有一种生长在“大食国西南二千里”的奇树。这种树开的花宛如人面,但听不懂人说话。如果你去同这种花说话,它就只会对你笑,然后很快凋零。可惜花不解语,猎奇的人们也只能暗叹花落了。
你以为这是唐朝人脑洞的极致?不不不,唐朝人的脑洞早已经冲出地球,进军宇宙了。唐文帝大和年间,有一对书生上嵩山游玩,一时迷路,在荒草疏木中遇见了一个枕着包袱熟睡的白衣人,只好将他叫醒问路。那白衣人却没什么好脾气,抬头看了他们一眼,又继续睡了(可见仙人也没什么好脾气)。书生们无法,只好再叫,终于让这白衣人起了身,对他们说:“过来过来。”
两个书生便过去,问他是从哪来的。这白衣人便开始“语出惊人”了:
“你们知道月亮是由七宝合成的吗?嗯对,月亮其实就像一个圆球一样,但它是不平整的。太阳的光照在凸起的地方,就是明亮的……为了让它平整,会有八万二千户人在月亮上修整,我就是其中之一。”
说完,便掀开方才枕着的包袱,给二人看自己带着的玉凿、玉斧头等修理工具。白衣人临走前,还给二人分了两袋玉屑饭,又指明了下山的路,说完人就不见了。非但是问路的两位书生一脸懵,恐怕千年后读这故事的我们也得有一阵恍惚。要说这是虚构吧,它准确地描述了月球的形状和光源;要说有点科学道理吧,又实在太超前。只能说倘若一切属实,这大概是“最早的外星人目击记录”吧。
《独异志》:改头换面的一百种办法
除了《酉阳杂俎》,还有许多唐代“段子”同样“脑洞巨大”。比如唐人李亢撰写的《独异志》,也是一本记录历朝历代奇闻异事的小说集。《唐朝诡事录》中的“鼍(tuó)神案”,灵感便来自这本小说集。不过在《独异志》中,脑洞可比剧里大多了。
剧中的鼍神。来源/电视剧《唐朝诡事录》截图
大唐开元年间,敦煌人李鹬到邵州担任刺史,路上经过洞庭湖,便和家人一起泛舟游玩了一番。可在上岸时,这位李大人不知是因为上火还是水土不服,出了鼻血。血迹落在岸上,被江里一只扬子鳄(鼍)舔了去,那江鼍立刻变成了李鹬的样子。于是假李鹬将真李鹬封在水底,自己顶替了李鹬的身份,施施然去邵州上任。从书中的记载来看,这只扬子鳄干得似乎还不错,好几年都没有人拆穿他的身份。直到一年天下大旱,洞庭湖都见了底,真李鹬才被一个路过的道士发现。道士听了他的讲述,施法收服了江鼍,这出“江鼍刺史”的闹剧才落下帷幕。
不仅是鼍变成人这种“跨物种替身文学”,《独异志》记载的“换脸”故事也一个比一个离奇。
剧中可以改变样貌、可男可女的阴十郎。来源/电视剧《唐朝诡事录》截图
唐元和年间有个叫赵云的天水人(不是《三国演义》的赵云),是个爱管闲事的碎嘴皮子。一日到一个为官的朋友家赴宴,中途衙役押来一个罪犯,朋友听了罪名,觉得不是很严重,便打算放了这人继续吃酒,赵云却因为喝得有点上头,开始没事找事。
“这种人怎么能放过?简直是罪大恶极!必须严惩!”
朋友拗不过他,只好判那人杖责二十。判完自己继续去和赵云喝酒,二人都把这件事忘到脑后。或许在赵云和朋友眼里,这不过是地方官任上再平常不过的一次判案而已。
过了几个月,这位赵云接到工作,要出塞跑一趟长差。赵云独自一人上了路,半路走到芦子关,遇到一个人请自己喝酒。爱蹭酒的赵云丝毫没有觉察出异样,正好天色已晚,便没有拒绝,跟人回到了家里。等到了家中,便只见那人桀桀一笑:
“官人可知小的是谁?”
赵云大惊,努力想了半天,却实在想不起来,只好说:“我实在不知道,我们不是素昧平生吗?”
那人便道:“想不到吧,我就是上个月因为你几句话遭了一顿杖刑的人。”
赵云这下可吓坏了,可惜为时已晚。还没等他求饶,便被拖进一个贮满酒的大坑中,泡了一个月。中途没有吃的,只能吃酒糟;渴了也没有水喝,只能喝酒。等泡足一个月拉出来之后,又经过捏泥人一般的“塑形整容”,彻底成了另一个样子。完全改头换面的赵云被当成奴隶卖了出去,直到他身为御史的弟弟外出查案,才有机会递状申冤,将罪犯绳之以法。据调查,这家人世代从事给人改头换面、后当奴隶卖出的勾当。虽然说这家人确实罪大恶极,可赵云也为自己的刻薄碎嘴付出了惨重代价。
唐代志怪小说:瑰丽绚烂 泱泱大成
不只是《酉阳杂俎》和《独异志》,古人瑰丽而浪漫的想象力没有一刻停止。早在西晋,便有张华著《博物志》,记述各地的异俗异产,还收录有许多神话传说。书中有关八月有人乘船渡过天河见到牛郎织女的描述,是如今我们熟知的“牛郎织女”故事的最早版本。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更是被誉为“鬼之董狐”。电视剧《欢天喜地七仙女》中董永与仙女的故事,便由《搜神记》详细记述与描写。
董允与七仙女紫儿。来源/电视剧《欢天喜地七仙女》截图
到了唐代,社会更加繁荣,文化也更加开明。尤其是科举制的施行,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唐代科举制,士人中多以“博学多识”为荣,哪怕曾经不受重视的志怪故事,也被他们珍而重之的保存;一些屡试不第的文人,开始选择游历四海,无形中积攒了巨量的民间传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各样记述民间神异故事的志怪杂事集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出来。
终唐一世,不断有文人用手中的笔,记述着当时人对自然、对世事的大胆想象。即便经历岁月的反复冲刷,我们如今可见的唐代志怪集也有五十余种,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酉阳杂俎》《独异志》,还有武则天至肃宗时期牛肃编撰的《纪闻》、肃宗至代宗时期戴孚编撰的《广异记》等等。我们如今熟知的“野史故事”能够得以流传,就有赖于这些志怪杂事集的记录。
唐代志怪小说“天团”(由左至右:《酉阳杂俎》《独异志》《广以及》书影)。来源/国家图书馆
比如我们的高中必读课文《滕王阁序》,每每提及这篇王勃的成名之作,一定会说到王勃在临赴会前窝在被子里打腹稿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初始版本,正是记载在《酉阳杂俎》中,说的也不单是《滕王阁序》,而是王勃的个人习惯:
王勃每为碑颂,先墨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一笔书之,初不窜点,时人谓之腹藁。(《酉阳杂俎·卷十二》)
由这段记载可知,王勃不是为了滕王阁上一举成名而特意上演一段“打腹稿”的戏码,单纯是作文时的习惯。而且无论什么文章,都是打好腹稿后一气呵成,同时做到辞藻华美、用典巧妙,确实不负“才子”之名。
与唐以前的志怪杂事集以“补史”为目的不同,唐人热衷于撰写异事笔记,更多的单纯的博闻与猎奇。因此在唐人志怪小说中,既不拘于正史本身,更不拘于人物是否真实,即便出现一二确有其人者,也丝毫不加隐晦,随性直书。正是因为有这些杂事笔记的记述,大唐在端方严肃的正史之外,又平添一丝奇异的色彩。
大胆的唐朝人自然不会薄待了鬼怪。在唐人笔下,遇鬼降仙已如路遇乡友,非但不回避,反而交谈者有之,交往者有之;鬼怪神仙也不完全是前来惩恶扬善、普度众生,或许只是来侃两句大山,又或许还得靠人帮忙迁挪生前的棺材。在猎奇的唐人看来,单纯人形的神怪怕是已经吓不住他们了,于是不解语的人面花、会变人形的扬子鳄、建立“长须国”的神奇大虾……纷纷走进唐朝人的世界。绚烂的大唐滋养了千姿百态的想象,文人的笔又丰富着独特的大唐。时代与文人的交互碰撞,为后世留下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龙明. 唐代志怪小说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21.
[2](唐)段成式撰;许逸民校笺. 酉阳杂俎校笺[M]. 北京:中华书局, 2015.07.
[3]李冗撰. 独异志[M]. 北京:中华书局, 1985.
END
相关推荐
最新奇闻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