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找朋网>奇闻异事 > 秦始皇真实身份(秦始皇的真面目)

秦始皇真实身份(秦始皇的真面目)

查看:626 / 更新:2023-01-10 09:20

想必很多人都看到过一个视频。

会场上,长眉细目,衣着正式的成功学大师,鼻孔朝天,神情桀骜,深情激动地讲述着关于秦始皇的种种事迹。


什么保全了华夏版图,心中装着整个华夏民族……

当然,将这些观点作为论据,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这是无可厚非的。

毕竟每个人的理解与认知不同。

咱也不知道这位大师口中的秦始皇,是历史上的秦始皇,还是电视上的秦始皇。

毕竟历史并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我们国家近两千年累积而来的史书史料,从某种程度来讲,不过是一份任人挖掘,任人利用的公开宝藏。

至于历史上真正的秦始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那估计是无人知晓了。

毕竟没有人和他真正沟通交流过,也没有人和他一起干过工作。不论说他怎样,总有人会跳出来反驳: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不过,要探讨一个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看他做的事。

显然,新媒体时代下声名鹊起的周文强老师,在讲述秦始皇之前,并没有仔细阅读《秦始皇本纪》,否则也绝不能讲出秦始皇是个“伟光正”的胸襟广阔之人。

为何这样说?

我们来看看太史公摘入始皇帝本纪中的一些事件,依次来判断这位千古一帝到底是何面目。


本纪中有引入了两段他人对始皇帝的评价。

第一位是魏国大梁人尉缭。


此人是位谋士,为秦王献计之后被当成培养对象高规格对待,衣食起居与秦王相同。一番接触之后,他察觉出了这位君主的性格上的“可怕”之处。

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

尉缭的论述可谓有理有据。

先是看体态面相。

第三方视角中的秦王,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

蜂高鼻梁,狭长眉眼,猛禽胸脯,豺狼声音。

这样的形象组合重叠在脑海里,一个阴暗狠厉的形象立马浮现了出来。


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刻薄寡恩,虎狼之心。

居约,个人理解就处于未成事之前。

在没有达到目的之前,很容易就能放低姿态,礼贤下士不计较。但这样的人,在达到目的之后,也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很容易的去鱼肉臣民。

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

尉缭还是看的很明白的。他知道自己一介布衣,却能得到这位一国之君放低姿态的平等对待,说明此人志在天下,并不在意一时荣辱。若是让这样的人取得天下,那么天下臣民,都将成为他的盘中鱼肉,掌中俘虏。

他觉得这样的人是不能深交的,也是自己驾驭不住的,于是偷偷溜了。

当然,后来他还是被抓了回去,当了秦国的最高军事长官。


另外一则评价,是两个江湖骗子逃跑前的密谋谈话。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

侯、卢二生是两个方士。这位卢生应该还是比较受始皇帝信任的重要方士。

这两个人在始皇帝身边应该呆了不短的时间,也亲身经历目睹了这位帝王的一些“骚”操作。当然,这些操作下文会提起。他们两个估计是被这位皇帝的任性做法吓到了,于是开始谋划。

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注意这段评论,无一句不在点上。

刚戾自用,意得欲从。

个人以为,就是说这个人的想法做法,全都内生于自己的本能欲望,根本不听人劝。想杀人就杀人,想打仗就打仗,想吃长生药派人去找。而这个天下没有人能控制住他,此人完全处于一种为所欲为的失控状态。


起诸侯,并天下,以为自古莫及己。

剿灭诸侯,吞并天下,这样的伟业让他觉得从古至今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所以就更加膨胀了。

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

因为天下没人能管的住他,所以臣子的生杀全由他一人掌握。谁敢忤逆就得死,谁惹他不高兴就得死。臣子不敢尽忠谏言,皇帝不知己身之过,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导致这位皇帝越发的骄纵胡来。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

天下的事都归皇帝一个人说了算。这家伙甚至用专门找了个称,来称量各种文书竹牍的重量,日夜都有定额,达不到定额不得休息。

一个人贪恋权力到如此地步,要是给他求来长生仙药,让他长生不老,那天下人还怎么活?

于是,这两个人也溜了。

不过这俩哥们儿也不是什么好人。让始皇帝没事儿就悄悄出去转转,说这样就能驱逐恶鬼的,就是这位卢生。

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已经悟了。

这不就是早期的大资本家做派吗?

全天下就是他的公司,公司运转他一人说了算,这天下没有权利能制衡他的权利,这位“老板”想要干嘛就能干嘛,没人能管得了他。

这样的人,用极度偏执,刁蛮任性,自以为是,寡恩刻薄这些词形容,倒是毫不为过。周老师口中那位为了民族舍弃天下的大胸怀“伟光正”,怕是八竿子打不着边。


看了评价,再来看事迹。这个人到底做了什么,才让他手下得宠的臣子神棍都吓得连夜卷铺盖想要逃跑呢?

从他几个骚操作就能看出来。

操作一: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

秦国在打垮赵国之后,嬴政亲自跑到赵国,把多年前得罪过他的的家伙们全都挖个坑活埋了。

睚眦必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

在这样的人手底下做事,可能到死的那一天都不知道自己为啥会死。

操作二: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一扫六合之后,嬴政同学认为,皇帝死后,根据身前品行事迹安排谥号,不好,非常不好!这不是逼着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主吗?这样的做法没什么意义。于是,他就下令,废除谥法制度,我就是始皇帝,我的儿子孙子们,就一二世三世世世代代相传就好了。

爱惜声明。这样的人一旦知道背后有人议论或者辱骂他,说他坏话,下场可不仅仅是活埋了。

从这里来看,始皇帝对于自己干的事,可能心里还是有些没底的。

他害怕自己死后,自己的后代们在乱臣贼子们的蛊惑下说自己的坏话,给自己安上一个恶谥,那可就死不瞑目了。于是乎,找了个由头直接把这个制度废除了。

个人以为,始皇帝对“青史留名”情有独钟。他带着人外出游巡的时候,可没少在石碑上记录自己的功德。这些碑文在本纪当中记录的相当全面,长篇累牍,词文庄严,全是好词啊,每个字都在称赞自己的丰功伟绩。

这样的人,是不会让自己身后名的裁定权落到他人手中的。


操作三:更名民曰“黔首”

这个操作很简单,就是把平民的叫法改为“黔首”。

但仔细一想的话,其实又没那么简单。

一个小小的称呼,体现的却是当权者内心深处对于这些民众的真实认知。

什么是黔首?

黔,就是黑色。

黔首,可以理解为黑色的头。

始皇帝自以为是水德,所以服饰多用黑色。平民百姓出门,头上都扎着黑色的头巾,所以就称他们为黑头。

泱泱黎民百姓,在他眼中不过是一颗颗黑色的头。这种称呼本身就带着轻蔑与傲慢。而从他对平民的做法,又佐证了他的这种认知。


他视平民为私产为工具,随意征调,肆意压榨,生杀由性。

销天下金石,让黎民无器,纵有不满也无力反抗;

著严法酷刑,让黎民乖顺,不敢起反抗作乱之心;

用李斯郡县制,防诸侯割据自重,重蹈东周覆辙;

徙天下富豪聚集咸阳,便于监管威慑,防止这些人持财作乱;

派三十万大军北击胡族,因为有流言称“亡秦者胡”,既然你要亡我,那我就先灭你。

始皇帝的种种做法,个人以为都是源于他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

毕竟经历了弟弟和假父的叛乱,经历了昌平君叛乱,还经历了狠人荆轲的绕柱刺杀。

在他眼中,可能所有人都不值得相信。他要把一切的不稳定因素都强行掌控起来。防止这些乱臣贼子再犯上作乱。

操作四: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这一长串的内容,总结起来就两个字,任性

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

嬴政同学游玩回家,路过彭城的时候,突发兴致,想要把那尊沉入泗水里的周鼎捞出来,于是派了上千人去入水打捞。结果没找到。

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没找到没办法,只能怪手下不给力。一行人又接着走,来到了湘山祠,结果忽然遭遇了大风,差点就过不了河。于是这位始皇帝勃然大怒,问是这位湘君是何方神圣,敢阻拦我千古一帝。有文化的随从就说了,这里葬的是湘君,据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

始皇帝再次大怒,派了三千人把湘山上的树全都砍光,整个山光秃秃的只剩下了红色的泥土。

没什么说的,就是任性。

操作五: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

嬴政同学带着四位高手便衣出行,结果碰到了强盗,危机之下,高手出招打死了强盗。这给始皇帝吓得不轻,下令关中地区进入严打时期,派人大规模集中搜捕强盗,持续二十天。

操作六: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听事,群臣受决事,悉于咸阳宫。

嬴政同学来到梁山宫,在山上放眼一望,看到自己的丞相前呼后拥,随从车马众多,脸色一变,有些不高兴了,认为丞相的行为有些过分,不好。

结果他身边听到这些话的人,第二天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当事人。

当事人反应迅速,立刻就减少了随从车马。嬴政同学知晓之后,勃然大怒,认为自己的身边有内鬼,轻易就泄露了自己说的话,于是下令将当天跟在他身边的家伙们全部捉拿审问。

结果不出所料,没人承认。

没事,那就全部杀掉。

自此之后,朝廷里没人再知道皇帝的行踪。大臣们听从吩咐处理事务,全在咸阳宫里头进行。


以上这些内容都出自太史公《史记》当中的摘录记述。

至于太史公在选材上有没有“春秋笔法”之意,那我们这些后人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以太史公的职业素养,个人以为不至于去杜撰造假。

史记当中记录的始皇帝,不论从做事风格还是性格描述等方面,都互有照应,个人觉得可信度还是有的。相对于周老师的自由发挥,悲情歌颂而言,这样的始皇帝才像个真实的人。

这位皇帝的功业自不必说,但过度吹捧大可不必。

窃以为,说他是自古以来皇帝里当的最舒服的一位,并不过分。

他是“皇帝”这个名词的开拓者,也是将皇帝权利行使的最流畅者。

独断专权,随欲而行。政由己出,事由己断。

在他的世界里,天下都是他的“玩具”,他想干嘛就能干嘛,想怎么干就能怎么干。

任何人处在这样的位置上,谁能保证不飘飘然干点混事儿呢?

上一篇:

苗家蛊事真实事件(但它才是最残忍的)

下一篇:

北京十大真实灵异事件(历史上十大诡异神秘事件)

相关推荐

最新奇闻异事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