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路英雄,电影不忍说出的结局,《八佰》背后的故事
《八佰》这部电影我已经等了很久,从听到有人拍了这样一部电影,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导演是谁,但因为那时的旧事,一直非常期待。上映一波三折,但那些英雄不该被世人遗忘。
电影《八佰》海报
朋友是给我打了预防针的,说因为被剪的厉害,可能不会有想象的精彩。提前看了记录片的我,从坐到电影院里就开始激动。
我知道不能精彩并不全归责于剪片,本就是个英雄末路的故事,国难之下,人人都以为英雄必杀身取义,哪怕败走麦城,也是死得其所。而“八百壮士”的结局却令人唏嘘,导演管虎怕也是不忍细说,让故事戛然而止。
带着这样的心态观影,《八佰》这部电影还是达到了我预期的。导演对于战争场面的控制精准,力量绝对悬殊的战斗,绝望之中萌生的坚定信念,人性的低处和高点的穿梭,将这背水一战的绝望,和整个民族被逼到绝境后发出暗哑的嘶吼,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年轻演员们的表演也都特别精彩,这是我没想到的,毕竟这样荷尔蒙爆棚的电影,小生们的模样总是没有姜文之类的有说服力。
可是这部戏中的欧豪,魏晨,李晨,俞灏明,杜淳等一众年轻演员,为我们展现了中国青年演员真正的表演实力。
年轻演员给予角色的热情,将我们也带回了那个浴血奋战的战场,一条条年轻的生命,一张张向着阳光的面庞,这样贴近史实的选择,让我们对战争残酷的理解更加深刻。
1937年的中国风雨飘摇,日本已经在东北,华北战场取得了胜利。这次他们将矛头对准了打开中国内陆腹地的门户上海。
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余万人,公布的死伤是4万余人;国军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这场将持续三个月的淞沪会战拉开了帷幕。可以说这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况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真正开始。
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国际法泰斗厉声教曾评价称:“淞沪会战为上海和长江下游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起到重大作用。”
八佰壮士坚守四行仓库就发生在淞沪会战尾声。欧豪饰演的杂牌军,农民出身,因为战争,被赶上战场,干一些建造工事打扫战场的活。
他和战友小湖北,在国军精锐部队的撤退中被抛弃,又被当成逃兵抓回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在524团团副谢晋元的带领下,坚守四行仓库。
面前已是一片废墟,身后就是十里洋场。守军为拖住士气如虹的日军,给大部队的转移留更多的时间,所以即便早已知道战斗的结局,88师524团的英雄们依然舍身赴死。然而和历史上一样,这支队伍的成员多为湖北保安团的团员——年轻且缺乏战斗的经验。
四百多人要牵制住成千上万战备精良杀红了眼的日军,无异于以卵击石,所有人都明白,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与四行仓库隔江相望的就是歌舞升平的英租界。仓库旁边有两个大型油气罐,日本人碍于国际舆论的压力,无法采用重炮和轰炸手段,只能陆战。这就给了中国军人一搏之机。
势如破竹的日军根本未将这区区四百国军放在眼里,几次攻楼试探失败后,狂妄的日本人立下三小时拿下四行仓库的宣誓,尽显极度膨胀的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下的傲慢与蔑视。
这也难怪......国难当头,四行仓库对岸的英租界照常莺歌燕舞。租界里的民众和英美记者,全程围观对岸的交战,如同在看鸣锣开鼓的《长坂坡》。
可是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积淀的古老国家,之所以可以兴盛至今,大抵是总有人为这民族前赴后继。日本人的长枪短炮一齐杀到,并开始重机撞击楼体。
在装备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一波波军人用身体血肉炸毁日军的重机,谢晋元下令死守,士兵欣然赴死......
“四行孤军”的浴血奋战极大的鼓舞了目睹这一切的同胞,也令国际人士对中国军队产生新的认识。即使伤亡惨重,仍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军营。
当时目睹了这场战斗的上海名医陈春仁回忆道:“八佰壮士”称不需要任何援助,只想要一面国旗。这就有了电影中送旗,升旗,和为国旗献身的一系列情节。
当时的“八佰壮士”是抱着必死决心的,可是战争永远不是英雄主义的乌托邦,战争的身后永远是政治的博弈。蒋介石并没有让英雄们求仁得仁,很快他迫于压力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这对于已经在四行仓库坚守了四天的战士们,可说是晴天霹雳。虽然电影中派出黄晓明这个角色前来,想要捋顺观众的思路。可是当年毫无话语权的国际地位,和现实当中的屈辱和隐忍,时局的混乱哪有道理可讲。
连日的对战给对岸的租界带来了巨大压力。四行仓库那两个巨大的油气罐,一旦日军炮火偏离,油气罐被炸起火,将殃及租界民众安危,甚至半个上海将会被夷为平地。各国通过外交途径照会中国政府,要求政府从人道主义立场命令孤军撤退。
虽无法接受,但军令如山,谢晋元只得顾全大局、执行命令。这便是影片最后,“八佰壮士”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在枪林弹雨中冲桥撤入公共租界的原因。
电影戛然而止,观众们意犹未尽,可现实中的“八佰壮士”伶仃的结篇才刚刚开始。“八佰壮士”以200人的伤亡,在弹丸之地与成千上万日本精锐周旋四日,伤敌无数,无论是军事上,政治上,民族情怀上都取得了胜利。谢晋元被晋升为上校团长。
但壮士们撤入租界后被勒令缴枪,中军拒绝形成对峙,蒋府为求国际上的安宁,派人劝其配合。遵从军令缴枪后,英军很快就将壮士们押运至胶州路,开始了他们不明不白长达四年的软禁。四周铁丝网围困,白俄士兵看守,生活条件恶劣......
本该成为民族英雄,却因为蒋府的妥协,在自己用生命捍卫的家园中备受折辱。
即便困难至此,谢晋元依然带着壮士们严守军纪,努力生产,补贴生计,并捐出数千元,支援国家抗战。
最后,谢团长在日伪多次劝降未果后,被汪伪集团收买的叛徒乱刃刺死。他的遗孀凌维诚毅然担起了亡夫未竟之责,带着熬过“孤军营”的疾病和虐待、却被蒋府抛弃而流离失所的孤军四处求援,无奈均未有回音......
导演定是怀着悲悯愤慨之心、隐去了这场英雄末路不堪的结局。好在电影不像现实,一切留在那战火连天的岁月就好,不说也罢。
此致 敬礼
更多精彩影评,请关注@莫莫影剧社
原创文章,侵权抄袭必究
相关推荐
最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