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开市两周年,竟然已有这么多千亿市值公司
今天,科创板迎来开市两周年。
截至2021年7月21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达到311家。两年的时间里,科创板迅速积聚了一批“硬科技”企业,占到同时期A股新上市公司的近四成。
消失的字母
不久前,3家科创板公司证券简称后面的U字,消失了。
这个U字,代表一家公司在科创板上市时,尚未盈利。如今,中芯国际、仕佳光子、九号公司3家公司凭借2020年的首次盈利,把“U”的帽子,直接摘掉了。
包括这3家公司在内,科创板的311家上市公司中,有一些特殊类型的企业值得关注。包括19家未盈利企业、2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3家红筹企业。
在科创板多元包容的上市标准下,这些企业得以纷纷登陆A股。一个个“首次”,如今已成为常态。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事。和这些企业处境类似的公司,也开始信心十足地开始冲刺科创板。
已经上市的特殊类型企业也的确争气。还是以未盈利企业为例,2020年,科创板17家未盈利企业共计实现营业收入458.03亿元,相比2019年同期的364.34亿元增长了25.72%,整体亏损收窄。17家未盈利企业净利润总计-6.66亿元,较2019年同期减亏35.85亿元,10家企业实现了减亏。
事实证明,以往不够资格在A股上市的企业,也可以是好公司。这一套多元包容的上市标准,已被市场充分检验。不仅如此,科创板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在发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已成功在创业板等存量市场改革中加以运用。
科技的成色
为了解决“卡脖子”难题,科创板两年来不断在关键领域“招贤纳士”。
截至2021年7月21日,在科创板已上市企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三大先导产业公司数量分别为108家、71家、61家,数量占比超过科创板公司的70%。
科创板生物医药行业公司治疗领域涵盖癌症、艾滋病、乙肝、丙肝、水痘等多种疾病,高端装备制造涉及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硬科技”成色如何,一目了然。
在集聚效应之下,行业龙头也开始逐渐显现。截至2021年7月21日,科创板118家公司市值超过百亿,其中16家公司市值超过500亿元,金山办公、华熙生物、中芯国际等7家公司市值超过10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有了科创板带来的资金,这些公司更加持续发力“硬科技”研究。2020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之比的中位数为9%,研发人员占公司人员总数的比重平均为28.6%,平均拥有发明专利104项,均高于A股其他板块。
坚强的后盾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中,科创板被数次提及——
支持浦东设立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支持在浦东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试点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使用人民币参与科创板股票发行交易;研究在全证券市场稳步实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
这是浦东的重大机遇,更是科创板的利好。实际上,从“出生”到现在,浦东,上海,一直是科创板的坚强后盾。
作为科创板的主场,上海一直不遗余力地支持着这块资本市场“试验田”的发展。目前,上海以44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排在全国第三。同时,上海科创板上市公司募资资金总额位居全国第一,科创板上市公司总市值也位居全国第一。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上海对于这块“试验田”的高度重视。
上海为科创板专门推出了“浦江之光”行动,完善部门联动、市区协同的协调推进机制,搭建科创企业和政策工具两个资源库,打造与科创企业生命周期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为企业培育创新创业的土壤,为科创板提供“硬科技”好苗。
上海浦东新区还联合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同发起设立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目前已有包括南京、杭州、合肥3个省会城市在内的35个联盟城市,实现了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全覆盖,全力为科创板提供源头活水。
在科创板已受理和已上市企业背后,更是一大批上海的创投、券商、律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努力奋斗。
“上海既是国际金融中心,也是我国重要的科创中心,在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如此形容上海。显然,这座城市也会在未来,带着这一独特优势,把科创板建设融入城市发展之中,“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相关推荐
最新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