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找朋网>娱乐八卦>娱乐 > 《金刚川》热映背后,金城战役的政治真相

《金刚川》热映背后,金城战役的政治真相

查看:551 / 更新:2022-02-10 12:21

文/青禾

1950年10月25日,中国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战。70年后的今天,一部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金刚川》正在热映。

这部由管虎、郭帆、路阳三大导演联合执导,吴京、张译、邓超等多名影帝加盟的片子,可以称得上是超豪华阵容了。口碑虽然有争议,热度却一直居高不下。

《金刚川》的故事原型,网上也有不少文章分析过,是取材自志愿军工兵第十团第三连,在连长张振智带领下,于金刚川上舍命架桥的战例。


张振智临危受命,在岩里渡口架一座人和车都能通过的载重桥。可当时——金刚川宽达60米,水流湍急;时间仅有8天,物资接近于零;敌人狂轰滥炸,平均每天落弹三百多枚。

在这样的困境下,张振智带领三连士兵,经过7天7夜的奋战,提前一天架起了一座中水位重桥,并且之后又冒着敌人铺天盖地的炸弹七次抢修,用血肉之躯捍卫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电影为了艺术效果,将“金刚川护桥”的时间节点,设定在了抗美援朝最后一场大规模的战役——金城战役的前夕。

那咱们今天,也就借着电影的机会,来聊一聊这场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金城战役”

01.从运动战到阵地战

抗美援朝战争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年10月——1951年6月,这一阶段属于运动战时期,志愿军总共组织了五次大规模战役。

一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根本没有把中国这个对手放在眼里,没想到志愿军们灵活运用奇袭、计谋,把美国大兵打得十分狼狈。中国军队三战三捷,把敌人由鸭绿江边,一直赶到了 “三八线”以南,着实扬眉吐气了一番。

第三次战役后,美国开始重视对手了,由李奇微接任美国主力军——第八集团军的指挥,开始了对志愿军的反击。

此时的志愿军已是极度疲劳,加之战线不断南移拉长,后勤补给也跟不上,军事装备上更是跟美军相差悬殊,仗打得十分艰难。第四次的砥平里一战,遭到了重大失败,第五次战役末期,更是发生了180师的悲剧,全师11000余人中损失7000多人。


“五次战役”之后,中国志愿军改变了作战方略,在“三八线”地区构筑了三道防御阵地,由运动战进入到了“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阵地战时期。

于是,从1951年6月到1953年7月,双方一直胶着在“三八线”上,这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志愿军多以“零敲牛皮糖”战术,打小的歼灭战,每次战役战斗,小到十几人几十人,大到成千上万人地歼灭敌人,积小胜为大胜。

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就是这一阶段最具有代表性的阵地防御战。我们上学时都学过《黄继光》,黄继光以伤痕累累的身躯堵住敌军轰鸣的机枪眼,为部队反攻创造了机会,就发生在这场战役里。以这次战役为题材的电影《上甘岭》,也早在1956年就被搬上了电影屏幕,主题曲《我的祖国》更是被传唱至今。


02.“最后一役”及其背后的政治博弈

当战士们在“三八线”上浴血的同时,双方也一直在寻求“体面的停战”。

1951年7月,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谈判代表团和中朝联合代表团,就已经在在开城开始了停战谈判,可惜谈判几度陷入僵局,竟然成了旷日持久的马拉松,双方一谈就吵,什么问题也谈不成。

特别是从1952年下半年开始,因为“战俘问题”,谈判陷入了长达一年的僵局。美国人提出了“自愿遣返”的原则,中国方面则坚持必须一个不剩,全部遣返。双方互不让步,谈判桌上又吵了近一年,战场上也又打了近一年。

1953年6月,终于算是达成最后协议,战争结束在即。可妙就妙在,此时,敌方阵营发生了极为严重的分歧。

大家都知道,朝鲜战争是个棋盘,北朝鲜的金日成政权,和南朝鲜的李承晚政权,是表面上的对弈者,背后则是以美英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中苏为首的共产主义国家之间的对抗。但就在背后的支持力量都想要达成和解的时候,南朝鲜的李承晚政权却极为不甘心,他认为如果就此停战,自己统一朝鲜的大业就无法实现了。

于是,李承晚冒着与美国等撕破脸的风险,公开拒绝停战条款,于6月17日晚上,“就地释放”2.7万余名朝鲜籍战俘,将其中多数人强行编入南朝鲜军队,还叫嚣“要单独向鸭绿江进行一次全面的军事进攻”、“一定要实现统一的目标”。

李承晚这一公然破坏停战协定的举动,惹怒了他的同盟伙伴们,遭到美英等国的强烈谴责。而中国方面,则决定以金城以南地区的南朝鲜军部队为主要攻击目标,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战役——金城战役,惩罚李承晚背信弃义的行径。


这一战,由志愿军司令员杨得志亲自点将,任命第20兵团司令员杨勇为总指挥,组织制定作战计划。杨勇动用了6个军的兵力,而且此时,志愿军的武装经过持续不断地更新,已经不再是“小米加步枪”。在炮击的重点方向,志愿军火炮密集度是每公里正面120门左右,达到了二战中打得最激烈的苏德战场的标准。

整体上,对南韩军形成了3∶1的兵力优势和1.7∶1的火力优势。这是抗美援朝参战以来,第一次在地面战场上对敌形成火力优势,也是唯一的一次。结果正如预期,杨勇把五次战役之后最大规模的这场战役,也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役”,打得十分漂亮。

特别是607团侦察连副排长杨育才率领的“化袭班”,以12人之力,袭击了敌军指挥部,在一个多小时的战斗里,毙敌223人,自己无一伤亡,创造了世界特种作战史上的奇迹,杨育才也一举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大英雄。

这一经典战例也被搬上舞台,改编为著名的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

03.最精彩的一仗:奇袭白虎团

南朝鲜军首都师第1团,成立于1946年1月,是南朝鲜首批组建的8个团之一,因为在“三八线”以北的襄阳守备战中一战成名,荣获“国军主力”的美名,李承晚亲自授予新团旗——“虎头旗”,从此得名“白虎团”。

金城战役中,“白虎团”是志愿军西集团右翼68军203师的正面之敌,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203师大胆决定采取穿插战术。

杨育才率领的“化袭班”,是一支由12名作战经验丰富的优秀侦察兵组成的小分队,他们化装成南朝鲜军,在穿插营先头行进。进入敌军防线后,胆大心细的杨育才还穿上一套美军军官制服,伪装成“美军顾问”,遇上南朝鲜巡逻队,便叽里呱啦训斥一番。

“化袭班”就这样一步一步深入敌军腹地。最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了“白虎团”指挥所,短短几十秒钟,“白虎团”团部里的几十名官兵大部被歼,团旗被缴获,团长陆根洙当场毙命。


团指挥所被连锅端,“白虎团”乱作一团,穿插支队的主力趁机直扑上来,203师的主力也及时赶到,激战到早上8点,全歼了大名鼎鼎的南朝鲜军“白虎团”。

整个金城战役下来,共历时15天,志愿军迅速突破南朝鲜军4个师的坚固防守,将阵地向南拓展了140多平方公里,毙伤俘敌共计5.2万余人,超过预定歼敌人数近3倍,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而历来,战场上的胜负,决定了双方在谈判桌上的筹码。

金城战役的惨败,让李承晚彻底失去了“联合国军”的支持,再也无力打下去。中方在谈判中也占据了更多的主动权,有力地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

今天,抗美援朝已经远去,但历史并不会被遗忘。当我们了解了70年前的那段真实历史,再来看《金刚川》,想必也会有不一样的心情吧!

上一篇:

83岁余慕莲肺纤维化ICU留医!护士:病情严重插满喉

下一篇:

42岁梁静茹再恋56岁总裁:别再说离过婚的女人“不值钱”了
标签:南朝鲜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