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不会告诉你《金刚川》打的是一场本不该打的仗
电影不会告诉你《金刚川》讲的是一场本来完全没必要打的仗
近日,如果要说最出风头的电影,那自然要数《金刚川》莫属,毕竟为了献礼是抗美援朝70周年而拍的,由目前国内最擅长此类题材的导演管虎坐镇,又有有多位大牌实力男星加盟,哪怕只是一个用两个月时间匆匆完成的命题作文,质量却依然值得期待。
由于《八佰》票房口碑双丰收,让市场看到了管虎导演对于此类题材的把控能力,所以临时将《金刚川》的任务委派给了他,正好管虎导演本人也想拍抗美援朝题材类型的电影很久了,所以也满心欢喜地接下了任务。
不论是从主创团队很高的重合度,还是片中的白马、激动人心的配乐来看,《金刚川》似乎都于《八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八佰》是赵子龙舍身救主,《金刚川》是刘关张浴血奋战。
该片有目前国内中生代几位最有实力的男星吴京,张译,邓超主演,再加上新生代欧豪,魏晨和张九霄倾情加盟,每个人的演技都在线,电影的节奏也把控的很好,人物台词较为生动和贴近实际,没有一味的强调集体和主旋律,没有那些假大空的口号强行呼吁爱国,但是却将家国情怀无声的渗透到观众的心里。毕竟这是取材于真实的案例,很多细节都有迹可循,所以观众内心的柔软处能找到寄托。
你可以说一个故事拍三遍有取巧的成分,但人家依然可以完爆大多数同类型电影。这种拍摄技巧我们曾在诺兰的《敦刻尔克》中见过,诺兰玩的很高级,人家一个故事分三条线,每条线的时间线都不一样,单独起来每一个都是独立的故事,最后才有交织。管虎拍的是一个故事三个视角反复解读,可能让人有种疲倦的感觉,对故事失去新鲜感,但总体来说诚意还是足够的,处理的也还行,很多观众还是愿意买账 的。想想这些年的那些抗日神剧和假大空的洗脑主旋律电影,有几部是能看的。
关于于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甘岭》 《英雄儿女》等影片广为流传。“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一度曾是十分火的一句话。
但千禧年之后,尽管主旋律大片井喷,但在抗美援朝这个题材上来说,新时期的商业电影仍旧鲜少触及。而且主旋律题材的片子质量也越难越得到保障。
这场长达近3年的战斗,从运动战为主的第一阶段,到边打边谈的第二阶段,《金刚川》聚焦的是以金城战役为原型的第三个阶段。
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的金城战役,电影讲述的是为使志愿军战士在指定时间内渡水到达战役前线,后方战士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之下,从下午到凌晨,不断搭建并抢修木桥的故事。
而金城战役出了事抗美援朝最后一场战役之外,还是一场本来不该发生的战役。
从朝鲜战争停战的时间点来看,电影中的时间,也就是金城战役发生的时间,距最后的和平曙光只有半个月了。
此时三方都已经准备签署最终停战协议,协议草案整体早已写好,只剩下三方参谋对一些细节文字的修改和推敲。
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已于1953年6月20日抵达平壤,准备参加签字仪式。
所以,电影中美军飞行员的台词其实是错误的,因为此时停战谈判早已达成协议,就差最后双方完成签字那一刻了。
而本该到来的胜利是什么原因导致和平又推迟了半个月,志愿军又发起抗美援朝这最后一仗呢?
答案是因为一个人—李承晚。
李承晚这个被美国选中的南朝鲜傀儡首脑,出于某种利益考虑坚决不参加和谈,而且屡次破坏和平谈判成果。
就在朝鲜停战协定即将签署之时,李承晚当局违背此前商定的关于战俘遣返的协议,决定不遣返朝鲜人民军战俘(其中包括一些志愿军战士),而是在南朝鲜的战俘营就地“释放”。
经过“释放”后,这些朝鲜人民军在名义上就不属于战俘,并被直接扣押在南朝鲜。李承晚还妄想试图把他们直接改编入自己麾下的南朝鲜军队。
抗美援朝战争进入谈判阶段后,期间的针锋相对,以及中美双方忍耐度和智慧的比拼,一点也不比前五次战役时弱。
只要谈判桌上陷入僵局,双方就会在前线兵戎相见。边打边谈,是朝鲜战争谈判的总方针。
在战场上获取更多军事优势后,才能在谈判时有更大筹码,以打促谈。
面对李承晚对战俘协议的破坏,拖延和平协议的签署行为,志愿军决定发起夏季攻势的第三次战役,再次在军事上打击南朝鲜部队,进而引发了这一场战争!而金城战役的主要打击目标,其实是南朝鲜。
这一战也被戏称为志愿军对南朝鲜的收割战,这一战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将南朝鲜共4个军打残,收复阵地160平方公里,为后续的谈判争取了有利的筹码。
我们知道抗美援朝本身就是立国之战,这场战役打到后面其实双方都希望可以早点结束,但是又都怀着点心思,所以导致后续反反复复陷入拉锯,最终是我们的先辈用血肉为我们立了国威,争取到了社会地位。在此,向伟大的先烈们致敬。
相关推荐
最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