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墨春秋》分集剧情介绍(1-26全集)大结局
《粉墨春秋》剧情介绍:第五集 打戏(上)
《粉墨春秋》剧情介绍:第六集 打戏(中)
《粉墨春秋》剧情介绍:第七集 打戏(下)
旧社会的学戏被称为“打戏”。
进科班的第一道程序叫“写字儿”,相当于跟科班签下了卖身契,所谓“打死上吊投河觅井概不负责”。即便是那些当年声名显赫的角儿也都是被科班里的师傅打出来的。
曾坐科富连成社、荣春社、稽古社等私人科班的老艺人们至今仍对“七年大狱”一样的科班生活耿耿于怀,而正是这样的打戏生涯造就了一个中国戏曲名角辈出的时代。
随着时代的变迁,学艺于新式科班中华戏曲专科学校里的艺人们,已经不用再以写字画押来卖身糊口,不必挨打也一样可以登台唱戏了。
《粉墨春秋》剧情介绍:第八集 边走边唱(上)
《粉墨春秋》剧情介绍:第九集 边走边唱(下)
京剧界有句行话,北京坐科、天津唱红、上海挣钱。本集着重描述京角儿们跑天津、攻上海
拜码头、打头炮、赚大钱、唱天下的故事。
《粉墨春秋》分集介绍:第十集 花哨的舞台
在上个世纪初西学东渐的浪潮中,传统京剧经历了一场既尴尬而又身不由己的改良。艺人们争演时事新戏,头天发生的新闻,第二天就能在舞台上看到;京剧演员们身着当代服装,和着西洋的乐器,却不得不继续操着传统的梨园唱腔。
随着西方先进技术传入中国,全国人民爱上了科技。梨园行顺应潮流,将声光电化的手段引入到京剧舞台上,于是机关布景风靡一时,让人眼花缭乱。甚至在京剧《天河配》的演出中,运用水池、灯光、纱幕等手段,让仙女们似裸非裸,令当时的观众垂涎不已。
这一切构成了当时颇为花哨的京剧舞台,很多老戏迷和老艺人对此仍然记忆犹新。
《粉墨春秋》分集介绍:第十一集 鲁迅与梅兰芳
1933年初,英国戏剧家萧伯纳来华,引出了鲁迅与梅兰芳的一段恩怨。本集通过他们俩人的故事,展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对京剧的发难。
《粉墨春秋》分集介绍:第十二集 捧角儿的和追随者
上个世纪30年代前后,在京津沪等地的茶园戏馆里,出现捧角的风气。捧角者各阶层都有,上至总统,下至百姓。有官捧、民捧、还有捧角集团,当时声势最大的要数专捧梅兰芳的“梅党”。
《粉墨春秋》分集介绍:第十三集 打擂
打擂就是京剧流派之间的叫板,主要是比艺赚钱争观众,有的艺人甚至累到吐血。最著名的打擂几乎都发生在上海,海派与京派的暗自叫劲儿、海派之间的打擂、梅兰芳和程砚秋的打擂、戏院与戏院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报社对流派的笔战和观众的场下之争,都构成了打擂的精彩故事。
《粉墨春秋》分集介绍:第十四集 余叔岩家的小院
余叔岩是京剧界的顶级人物,他住在北京椿树条胡同,这一带居住着不少京剧名人,四大名旦就有两个住在这里。余叔岩白天睡觉,晚上起床,和亲朋吃饭后开始吊嗓唱戏,余家的院子成了名流贤士的聚集地,象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每晚必到。而余宅门外的胡同里也是人头攒动,余迷聚集,抢占最好的位置听蹭,而在这些听蹭的人里边,就蹲着后来鼎鼎有名的杨宝森。有专家说,自从余叔岩死后,京剧就开始衰亡了。
相关推荐
最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