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剧以最不“台剧”的方式走向复兴
《想见你》之后,又有一部台剧成功“破圈”了。
由Netflix出品,瀚草影视制作的悬疑剧《谁是被害者》,堪称五月华语剧世界最闪亮的一颗星。这部改编自徐瑞良推理小说《第四名被害者》的作品,自4月30日上线 Netflix,就将热度与口碑牢牢攥在了手中。
开播当日,《谁是被害者》就夺得了Netflix台湾地区点击量第一的位置。
这波热度迅速席卷华人世界,《谁是被害者》不仅挤进Netflix香港地区排行榜前十,更以超过两万人打出8.1分的成绩,成为豆瓣五月华语剧口碑最好的作品。
Netflix征战华语剧市场以来,直到这部《谁是被害者》才真正上道。不论是有效观看还是观众反馈,《谁是被害者》都远超它之前创作的三部华语剧——《罪梦者》《极道千金》和《彼岸之嫁》。
当然,同期上映的口碑台剧,绝非《谁是被害者》一部。
由《我们与恶的距离》原班人马打造的《做工的人》,也于5月10日在台湾上线了。有趣的是,这同样是一部国际流媒体“落地”台湾的剧作。该剧由HBO Asia投资,于HBO Go、My video同步上线。
事实上,随着HBO、Netflix、FOX等国际影视“巨头们”的到来,原本“垂死病中”的台剧,慢慢恢复了生气。虽然尚不如日本、韩国、印度等亚洲其他市场鼎盛,但在海外资金和配套模式的影响下,台剧的作品风格与未来命运似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流媒体入局,台剧“变奏”
在90后观众的记忆里,台剧是“偶像剧”的代名词。
从当年横空出世的《流星花园》,到接连掀起收视狂潮的《王子变青蛙》《终极一班》,再到铸就了台剧“黄金时代”的《放羊的星星》《恶作剧之吻》《命中注定我爱你》,主打的皆是帅哥美女的浪漫恋情。
这些如今看来满是套路的偶像剧,当时不仅在台湾本土取得了高收视,更是征服了整个东南亚市场。
可惜的是,随着观众的逐渐成熟、海外剧集涌入以及台湾经济文化竞争力的丧失,原本辉煌的台剧也陷入了受众流失的困境。那段时间,台偶剧似乎只“活”在鬼畜里。
《紫禁之巅》被网友鬼畜
苦闷的现实,让台湾传统电视台日益焦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电视行业逐渐式微,本就流失观众的电视市场更加青黄不接。不得已之下,各大电视台开始探索线下、线上“两条腿走路”的新方式。
不过,线上视频平台的成立却没有打破台剧的沉寂。仅仅把自家内容放到线上同步播出的行为,并不能彻底改变台剧缺乏高品质内容的命运。
真正算为台剧注入一股活水的,是2016年成立的“植剧场”。
“植剧场”由台湾导演王小棣牵头,联合7位导演一起成立,获得了和硕董事长童子贤95%的注资。这群从业多年的导演,迫切期待台剧这潭“死水”能够复活,于是尝试了各种新类型剧。
“植剧场”第一季共有8部,以“爱情成长”“惊悚推理”“灵异恐怖”“原著改编”为主题各拍2部,合计52集。按理说,新事物总能带来新鲜感,可这种新鲜感并未打动台湾观众的心。在播出的8部剧中,除了《花甲男孩转大人》收视不错,其他都只能算是不温不火。
再加之,“植剧场”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第一季的8部剧播完后,第二季迟迟没有踪迹。2017年8月份,“植剧场”更传出了撤资收摊的消息。据悉,“植剧场”成立两年来,持续烧钱共计2亿,做的是赔本买卖。
在当时,“不赚钱”本就是台剧的常态。
“自救”的失败,带来的是“他救”的觉醒。市场萎缩和制作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台剧的未来发展,而国际流媒体的入局则解决了这个问题。
毕竟,相比起台湾本地的传统平台,动辄拥有上千万付费用户的国际流媒体代表着更多流量。
更重要的是,与HBO、Netflix、FOX等国际影视“巨头们”合作,也让台剧的制作水平逐步向国际化品质靠拢。慢节奏、长镜头的传统台湾式拍摄手法被舍弃,取而代之的是快节奏的场面调度与随时闪现的特写镜头。其中的典型代表作,便是奇幻剧《通灵少女》。
2017年4月,台湾公视与HBO合作的首部华语剧《通灵少女》开播,一举打破了此前由《痞子英雄》保持了7年的台湾地区收视纪录。该剧出色的表现,不仅打动着台湾地区的观众,更打开了台湾新类型剧的市场。
自此,不仅台湾传统电视台彻底放开了手脚,Netflix等国际平台也闻声而来。在此基础上,轰轰烈烈的“台剧复兴”开始了。
从强势到“放权”,台剧的本土化落地
《通灵少女》的成功,让HBO食髓知味,也让Netflix、FOX看到了开拓华语剧市场的曙光。
老实说,对国际流媒体平台来说,台湾市场更像是一块不得不争的“蚊子腿”。虽然台湾地区的付费用户算不得大头,但其背后的大陆市场却有蓬勃力量。
实际上,在投身台剧市场之前,这些国际流媒体平台早就和大陆尝试过合作。
2016年,HBO Asia与央视六套联合投资拍摄了武侠电视电影《醉侠苏乞儿》和《擎天无影脚黄麒英》,可惜两部作品连及格都算不上。HBO与腾讯视频更常年有着业务往来,《权力的游戏》《新闻编辑室》《西部世界》等剧也接连在腾讯视频上线。
2017年,Netflix通过与爱奇艺版权合作的方式,间接与内地影视市场产生交集,但二者的合作最终也没能接出硕果。FOX为进军内地陆续推出了《东方华尔街》《心冤》等作品,可惜即便找来了吴镇宇、惠英红等熟脸坐镇,也并没有产生预期的“破圈”效果。
《东方华尔街》
在“直捣黄龙”未果后,以港澳台市场为跳板,自制原创华语剧“曲线救国”,无疑成了国际流媒体进军华语剧市场的最好手段。尤其对欧美市场趋近饱和的Netflix来说,堪称全球最大的华语剧市场更是不容错过的香饽饽。
想要撬动华语剧市场,必然要精准发力。精准发力的前提,便是先平稳落地,让本土人拍本土事。
这是国际流媒体常用的手段,哪怕是酷爱猎奇向的HBO,也在投资《通灵少女》之后,买断了《我们与恶的距离》,拍摄了《猎梦特工》这种颇具台湾特色的剧作。
虽然是由HBO出品,但《我们与恶的距离》的实际制作方其实是台湾公视与CATCHPLAY。
CATCHPLAY也是台湾本土平台,主打的多是电影内容。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与恶的距离》是典型的“植剧场”风台剧,只不过涌入了海外资金,创作时更舍得花钱了。
坚守本土化原则的Netflix,更是从一开始就拉起了一支本土化队伍。
为了进军台剧市场,Netflix不惜花大价钱,挖走了参与《通灵少女》制作的HBO Asia制作部总监埃里卡·诺斯,担任Netflix国际市场原创内容总监。
有趣的是,虽然走的是本土化路数,但Netflix却没有对创作彻底放手。身兼导演、编剧、剪辑数职的陈映蓉曾在采访中表示,Netflix对创作干预颇多。仅仅8集的《罪梦者》,内容团队就提出了40多条修改意见,被剪成了5个版本,整体故事支离破碎。
华语剧市场的首战失利,也让Netflix开始重新审视亚洲区的布局。或许是出于对德剧《暗黑》、韩剧《王国》、西班牙剧《名校风暴》等本土化“落地”的自信,Netflix放弃了一系列原定的买断计划,加大马力推进着原创内容。
《罪梦者》失败后,Netflix又推出了《极道千金》《彼岸之嫁》两部剧。前者遵循了传统的青春偶像式套路,浑如拍了个新版《王子变青蛙》;后者则以台湾本土的民俗文化与超自然元素为基调,可惜的是不仅影像质感梦回90年代南洋剧,故事也没挣脱偶像剧的模子,悬疑不悬疑、整天谈恋爱。
三部作品的接连失败,令Netflix学会了“放权”。《谁是被害者》的制作,由台湾本土公司独自完成,Netflix只承担了出资功能。这或许是该剧成功的关键原因,《谁是被害者》制片人汤升荣认为,“Netflix愿意放手了,愿意相信我们台湾的制作团队了。”
至于已连续与腾讯视频合作两次的FOX,明显在台剧领域更加得心应手。
豆瓣50万人打出9.2分的台剧《想见你》,就是FOX与台湾三凤制作各自投资50%拍摄的剧集。这部剧的“破圈”,想必也被HBO、Netflix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毕竟,台湾市场不大,付费用户偏少,能否抢在对手前拉拢受众,才是重中之重。在大陆市场暂时难以打开的当下,再小的“蚊子腿”也是肉,吃到嘴里就是赚到。
台剧复兴?任重道远
有人说,2019年是台剧“文艺复兴”之年。
深掘人性阴暗面的《我们与恶的距离》,观照中年女性的《俗女养成记》以及将套路爱情故事耍出“花活”的《想见你》等,从不同类型、不同维度,向观众展示着台剧的高明之处:“廉颇”虽老,但浇水就能“重生”。
翻看近两年的台剧片单,HBO、Netflix、FOX等国际流媒体与跨国媒体集团占了上风。“传统电影公司+国际流媒体”,仿佛成了拯救萎缩台剧市场的新配方。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只要国际流媒体继续选择当前合拍剧的制作方式,所谓的“台剧复兴”似乎来日可期。
不过,国际流媒体看中的并非是台湾市场,而是有着数十亿人口的华语剧世界。但“曲线救国”的道路总归是崎岖的,仅靠版权分销估计并不能让影视“巨头们”满意。
鉴于此,国际流媒体对台剧能保持多久的兴趣,还是个未知之数。更何况,台剧的审查制度与大陆不同,部分作品进入大陆需要做出相应调整,有时还会因删减导致剧情凌乱。
一来二去,愿意在正规渠道看台剧的人就少了。久而久之,台剧的分销价格也就下降了。
当然,对台剧市场来说,倒没必要太紧张。
一来,国际流媒体艰难入局,在取得足够收益前定然不会轻易撤出。今年4月Netflix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近期无计划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二来,Netflix的“水土不服”与本土台剧的接连成功,更表明着台剧的当前困境不是能力不够,而是经费不足。随着佳作的陆续产出,经费自然也就不用发愁了。
从戏说剧到武侠剧,从偶像剧到现实主义,台剧四十年来始终在变化,却总能产生优秀剧集。一方面,这来自于他们可持续的人才储备计划,哪怕前期青黄不接,只要“好风借力”总能收获硕果;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他们舍得一身剐的开拓勇气,求新而后才能求真。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