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沛慈个人资料简介(内地国产剧又输了)
又有台剧要被翻拍了!
继之前已经确定的《王子变青蛙》之后,有网友爆料翻拍版《命中注定我爱你》和《放羊的星星》也将于年内开机。
毒药君在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其实很不是滋味。
就像之前我在给大家安利《一把青》时说过的,以偶像剧起家的台剧如今都在不断寻求类型、题材的突破。
可我们内地的电视剧还在盯着人家十几年前的玛丽苏故事。
这不,毒药君新入坑的一部台剧,一开播就直接挤掉了《一把青》豆瓣第一高分的位置。
有人更是给予了它“两集封神”的赞誉。
它就是我今天要说的——
《我们与恶的距离》
The World Between Us
《我们与恶的距离》是HBO推出的第二部台剧(第一部是郭书瑶主演的《通灵少女》)。
阵容上,说是这两年的台剧最强也不为过。
本剧的编剧吕蒔媛去年创作的大热电影《谁先爱上他的》,获得包括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在内的八项提名;
暌违电视剧15年之久的贾静雯,重新出山;
“有他的地方,就有戏”的金钟视帝吴慷仁,是本剧的品质保障;
还有凭借《恋爱沙尘暴》(豆瓣8.5)获得金钟奖最佳新人的陈妤;
另外,温升豪、曾沛慈、周采诗等,都是台剧熟面孔。
除了阵容豪华,《我们与恶的距离》在题材上更是达到了新的深度。
之前的《麻醉风暴》剖析血淋淋的社会体制,这一次,编剧将话题直接对准了人性。
故事围绕着一场无差别杀人案展开。
两年前的母亲节前夕,台湾有诚戏院发生一起随机扫射案,9人丧命,21人轻重伤。
两年后,犯人李晓明被判以死刑。
但是,那一声声枪响之后,给被留下之人带来的伤害,却不会因为法院的判决减轻多少。
▼被害者家属
宋乔安,品味新闻台总编,人称“总裁”。
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呼,是因为她对于下属来说,是一个魔鬼上司。
实习员工受不了她的霸道冷酷,几乎撑不过一个月;
老员工忙到没时间做产检,累到羊水破在了播控室里。
跟着她干活,手机要24小时保持可通话状态,要随时回复她的指令。
宋乔安这样对待下属的同时,也把自己埋在工作当中。
在一些人眼中,她是没有生活的工作狂。
但只有跟随她够久的人知道,她这样的状态,是从两年前的枪杀案开始的。
宋乔安的大儿子刘天彦是当年九名受害者中的一个。
从那以后,她一直走不出丧子之痛,每天通过疯狂工作,消解痛苦,到了晚上,则需要用酒精麻醉自己。
她甚是因为被这份痛苦挟持,导致小女儿刘天晴与她疏离;
丈夫刘昭国也和她分居(丈夫疑似出轨)。
女儿失去了母亲,丈夫失去了妻子,但宋乔安却从没想过从阴霾中走出来。
▼加害者家属
李晓明与自己的辩护律师会面,当对方提出约见他的家属的时候,他强烈拒绝。
而这边,家人已经完全处于失联状态。
事实上,他们并不是没有想过站出来面对。
只是,当两位老人走进被害者们的灵堂,看到哭得撕心裂肺的被害者家属的时候,他们退缩了,因为心理还是经济上,自己都承受不了。
在世人眼里,一定是父母的问题,才能教育出这样的一个残忍的杀人犯。
两位老人,遭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肉、骚扰、威胁,最终被击垮。
他们选择消失,关掉电话 ,断掉网络,他们不想被任何人找到。
离开之前,母亲带着小女儿李晓芳去改了名字:李大芝(陈妤 饰)。
李大芝,新闻专业学生,她的志愿是让所有人通过新闻看到最真实的世界。
然而,李晓明犯下的罪,不仅毁了自己,更几乎毁了妹妹。
幸而,在李大芝犹豫不决的时候,还有人支持她。
师母劝她不要因为家人放弃自己的梦想;
教授看出了她心底对做一个新闻人的渴望,便把她介绍给电视台的朋友。
与此同时,他也送给李大芝一句话:
不要挑战人性。因为她想象不到人们在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后,会对她投以怎样的目光和谴责。
这里的人性,大抵就是剧名中的“恶”。
《我们与恶的距离》以一起随机杀人事件为起点,牵扯出周遭人的情感挣扎;
并通过多起案例,去探讨社会大众眼中,犯罪者所代表的“恶”。
剧中,人权律师王赦(吴慷仁 饰)是灵魂人物,他代表着对主流善恶观的挑战。
王赦为李晓明等罪犯辩护,被社会大众当做“恶”的帮凶;
遭被害者父母当众泼粪。
他找到《网络先驱报》创办人刘昭国(温升豪 饰),提出从李晓明开始,进行随机杀人案的系列报道,探究其背后的社会原因。
被对方认为是想要为罪犯脱罪;
没有良知。
但王赦坚信,死刑不是解决犯罪问题的根本方法,甚至可能只是舆论判案的结果。
政府机构在某社区开办了康复之家,安置精神病患者。
然而,这样的举措却遭到社区居民的抗议,网民们在社交媒体上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他们认为精神病人的存在会影响小孩的成长,影响房价、地价。
没有接触过,不了解的,即为“恶”。
也是在这样的偏见之下,当社区内幼儿园出现幼童挟持事件,周围居民的第一反应就是,精神病患者偷跑出来作恶。
新闻快讯未经调查,为了第一手资料,将矛头指向康复之家。
小孩成功被救出,绑架者被逮捕时,大众理所当然地将他定义为精神病。
但事实上,他只是一个不得志,想要拍片的导演,没有打算伤害任何一个人。
大众擅长站在所谓的道德制高点,以自己的认为的正义去批判别人。
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单一思维下所产生的正义,究竟有多大杀伤力。
“幼稚园挟持案”中,居民对精神病患者,对“作案者”的误解有可能就是在制造第二个李晓明,第二个李大芝。
▲左为“作案者”应思聪姐姐
到底什么是好人, 什么是坏人,有标准答案吗?
这是编剧留给每一个观众思考的问题?
另外,《我们与恶的距离》前两集中还涉及到了媒体乱象的议题。
为了关注度,必须抢快。
因此,没有对消息进行查证,他们就选择播干稿(无实质视频内容)。
结果新闻刚播出去,官方就发布声明称其为假消息。
为了博眼球,给大学生车祸的新闻起“撞死高材生”这样具有耸动性的标题。
还是“幼稚园挟持案”,媒体作为社会大众了解真相的窗口,起到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正如剧中一位精神病专家所说的:精神病患者被妖魔化,与媒体脱不了干系。
毒药君在之前推荐《共犯者们》时说过新闻自由的重要性。
而在这里,我还想补充一点:自由不意味着可以不负责。
从善恶的思辨,到舆论的撕扯,再到新闻媒体的价值,可以看出《我们与恶的距离》想要探讨的社会议题的范畴之广。
毒药君一直记得两年前吴慷仁在获得金钟奖视帝时的获奖感言:
我们在台湾拍戏很辛苦,赚不到什么钱,很多人跑去内地,也很好,可是我真的希望留在台湾演戏的人,我希望长官给我们更多的资源,我希望电视台开发出不一样类型的戏剧。有很多演员,明天马上可能五点、六点的通告,他们赚的钱不多,可是他们在等,像我以前一样,我也在等。我们需要的是多一点选择,帮帮我们,我们可以更好。
这两年,台湾电视剧确实让我们看到,从上到下,他们都在努力,他们在向现实看,向前看。
而光是这一点,大陆剧就已经输太多了。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