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本色》分集剧情简介第1-15全集大结局
「食山頭」,是部分新界元朗宗族帶同生豬祭品祭祖後,就地煮成盆菜並即時享用的習俗。但不少具「食山頭」傳統的鄉村,已改為到會或到茶樓進行。鄧聯興(聯哥)是香港鮮有的「山頭大廚」,節目會隨他們走上山頭,直擊由起灶烹製,到「打盆」(即分盆)的過程。
聯哥之子鄧健鵬,年紀輕輕便決定放下優厚工作,由「揸筆搵食」轉而跟隨父親「揸鑊鏟」,何以他會作出這個決定?各個村民準時到達,現身「食山頭」,知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亦不例外。「食山頭」在他們心目中有何重要性,甘願「山長水遠」參加這個活動?
觀音誕、天后誕等,是香港最為人熟悉的傳統節日,信眾均會大肆慶祝一番,但你對北帝誕又有多熟悉?作為一個外來人,龍獅團負責人曾家明20多年來,在「北帝寶誕」均不遺餘力,是甚麼驅使他如此重視北帝誕?任職廟祝五十年的龐寧講述長洲的北帝像沒有鬍鬚的原因!
雖然長洲不同神誕均保留上演神功戲的傳統,戲目卻愈來愈少,且聽長洲鄉事委員會主席翁志明述說當中無可奈何的原因。
电视剧香港本色分集介绍:第17集 - 偶有佳作
木偶,可以變得有生命,並演繹不同角色,全靠木偶師一雙巧手。木偶戲分為「提線木偶戲」、「皮影戲」、「掌中木偶戲」、「杖頭木偶戲」和「手托木偶粵劇」等類別,均被列入本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這種由福建傳入的表演藝術,對香港民間表演有多大的影響?
偶戲大師黃暉,擁有超過四十年表演經驗,他會逐一介紹不同偶戲的特點。眾多偶戲中,以「提線木偶戲」歷史最為悠久,每個木偶少則十六條線,多則超過五十條線。若表演時出現繞線,全靠木偶師的經驗及應變能力,黃暉又會如何掩飾如此尷尬的場面?
全靠木偶師一手之力控制木偶的「掌中木偶戲」、需要配合燈光和大型布幕上演的「皮影戲」,以及講究木偶師耐力及臂力的「杖頭木偶戲」,當中各有特色,但進行表演時又何注意事項?得到政府資助,黃暉挑選了八位學員,使用兩年時間向他們傳授傳統木偶戲的知識。作為過江龍的艾浩家(Nor Houlker),認為中西式的木偶有何差別?而參與戲劇教育的邵佩珊,學習偶戲對她的工作有何作用?
木偶除了能演出不同神話、寓言故事外,同樣可參演「手托木偶粵劇」。節目除了走進後台,欣賞各木偶師演出時的功架,手托木偶粵劇團團長陳錦濤還帶大家認識戲班「大前程」現已「過百歲」的花旦。
电视剧香港本色分集介绍:第18集 - 異地鄉情
香港,是世界文化匯聚之地,亦是不同宗教信徒和諧共融的地方。目前,全港約有四萬名印度教徒,當中大部份信眾是來自印度和尼泊爾。信徒的數量雖不到香港總人口的百分之二,但在本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非遺清單)中,已記錄了四個與印度教相關的節日,可見香港少數族裔的宗教同樣受到重視。
相关推荐
最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