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首拍电视剧!竟然和《装台》里的TA有关?
经过“CCTV电视剧”新媒体的核实,作家陈彦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主角》将改编成电视剧,目前剧本创作已经在进行中,很快就会开拍。
如果此项目落实,这将是张艺谋第一次拍摄电视剧!小说《主角》讲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的人生际遇,于2019年8月16日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同样由陈彦撰写的小说《装台》,已被改编成为电视剧,目前正在CCTV-1黄金档热播!小说原作者对电视剧改编怎么看?一起来看独家专访↓
Q:作为原著作者,你觉得《装台》改编得如何?有没有让你惊喜的地方?
陈彦:我最近也在追剧,看了一部分,给了我很多惊喜,无论编剧、导演、演员还是美术包括制作,都是一种很严肃的艺术态度在表现这种平民生活。他们是有情怀的艺术家,他们心中有大爱,这是我的第一感觉。
Q:很多人觉得《装台》这部剧知人间冷暖,接地气,对于这种评价你认可吗?
陈彦:我挺认可。我刚说了,他们表现出了一种生命的真实与温度。生活是艰难的,日子是打拼出来的。
像刁顺子这样的劳动者身影,我每每看见都是想流泪的,不是同情,我们没有资格同情,而是敬重,他们是我们千千万万个家庭的脊梁,他们是我们的大哥、大嫂、兄弟,抑或是我们的父亲、母亲。
“主角”的一切高光时刻,都需要他们“装台”照亮。这是一批用诚实劳动去获取报酬的鲜活生命。我们应该有更多的镜头和机位对准他们。
Q:为什么想到要以“装台”这一职业去创作故事,跟你本人经历有关吗?
陈彦:我是写了自己熟悉的生活。我曾经在文艺团体干了几十年,与装台人打了几十年交道。装台人其实就是幕后人,为别人搭台,让别人上去唱戏,唱主角。
因熟悉,因懂得他们的酸甜苦辣,我就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我常讲,其实生活中我们都是装台人,给别人装台,但不时自己也会唱唱主角。装台与主角是一种人生的互换关系。包括这些装台工,他们在各自的家庭,也都担当着主角的任务。
Q:你是陕西人,陕味十足的《装台》在创作时是怎么突出地域性特色的?
陈彦:作家是哪里人,就会打上哪里的烙印,这个挥之不去,也抹之不掉。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切都包含在语言中。母体语言的一切质感,在你牙牙学语时就已反复储存,并不断加强记忆,要我说出上海、广东或福建话来,此生已可能性不大了。我并没有刻意,但陕味就在其中,这就是生命印痕。那里的山川风物、人情事理已把我形塑成这个样子了,你一下笔说话,就可能被人发觉你的“地域特色”。
Q:你怎么评价刁顺子这个人?通过他这个角色你想表达出什么?(或者说他的人物内核是什么)张嘉益的演绎和你心中的刁顺子像吗?
陈彦:刁顺子是有一群原型人物的。我在他们身上发现的就是劳动者之美。这绝不是唱高调,玩概念。因为几十年与他们相伴,他们靠双手挣每一个铜板,养活一家老小,不越过社会法律红线,与今天社会上的一些寄生生活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刁顺子温暖、厚道、隐忍、包容,当然,为了讨生活,他有时不免也有些小狡黠、小套路,但骨子里,他是一个有巨大担当的人。张嘉益非常真切、自然、质朴、深邃地演绎了这个“小人物”。他在观众心目中,是一个偶像型的明星,但在塑造刁顺子时,以这样一种真实装扮进入角色,让我惊愕并深深叹服。
真艺术家是不会为“小我之美”去“刻意偶像化”的,他在入骨地化向人物。还有闫妮,演得多么愁肠百回、艰难耐受、微波惊涛,相信我所书写的那群刁顺子们,也会认为这就是他们的“大兄弟”和“大嫂子”。
Q:《装台》的背后创作有什么小故事没有?影视化过程中,剧组与你有过什么沟通吗?
陈彦:故事多得很,最重要的故事就是写完了还觉得没写够,每每想起一些熟悉的细节还没写进去,就觉得可惜了。好在以后的作品里还会展示到。
文学转化影视,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尽管有好多不满足,不满意,但我满意了,电视艺术的规律和特性、以及观众满意吗?它就是另一门艺术,在转化中需要符合他们创作规律的手段。
Q:创作现实题材作品时需要注意什么?
陈彦:其实就四个字:生活、真实。生活是基础,真实是生命。我们需要深入勘探生活的原浆,从而形成一种艺术概括力,把我们所认知的现实,用符合艺术规律的形式表达出来。现实题材创作尤其不敢扎堆挤热闹,你不熟悉就不要去碰它。要碰,就要扎进去弄明白。是深入扎进去,而不是做“扎根”状。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