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和杂草CP,居然这么适配!
1.
《燃野少年的天空》这部片子挺超现实的。
像是少女在成人礼前的一场浪漫际遇,充满了幻想色彩。
18岁的小黄(许恩怡 饰),单亲家庭,父亲卖咸鱼,她也被同学们送外号“海的女儿”——嘲她浑身咸鱼味,却做着公主梦。
舞蹈队的队友排挤她,老师也轻忽她,嫌她不够高,不够白,影响了队伍的整体形象。
就连操场上一起跳群舞,也会被各种推搡,融不进任何一个“小圈子”。
但少女小黄并不是那种被排挤、被霸凌就忧郁的小姑娘。
虽然偶尔难免也会有一些失落,但大多数时候,她明朗、顽强、有着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
是个被推推搡搡,推出圈外,也依然能跳出属于自己的节奏,坚持着把舞跳完的元气少女。
这么宝贵的一面。
被初来乍到的老狗(彭昱畅 饰)一眼发现。
他高考落榜,来海南的一所男校复读,男校的对门就是以跳舞闻名的女校。浑浑噩噩的老狗走错操场,看到了人群里,那个被排斥、却显得特别不一样的、闪着光的姑娘。
“我的人生,第一次有了被震撼的感觉”。
咸鱼一样的少年,杂草一般的妹子,相似的灵魂一相遇,不就是一道叫爱情的紫苏鱼吗?
——绝配!
他一眼发现她的闪光点。
理解她、认同她、鼓励她、追随她、陪伴她;
陪着她疯,陪着她闹,陪着她一起逐梦舞蹈。
哪怕他是个什么动作都不会,完全零基础的菜鸟。
片子里,一直惆怅该送女儿什么礼物的“咸鱼王”(黄觉 饰),问来店里打工的老狗,同龄的女孩子都喜欢什么?
老狗说,当然是同龄的男孩子啊!
男孩子和女孩子在一起,心意相通,就是这世上最美好的事情吧。
所以老狗,也像是小黄18岁夏天遇到的,最好的礼物。
他陪着她,一起报名“舞动奇迹”大赛,发动男校同学,努力为小黄挣得一个上舞台的名额。
但和我们看到的大多数熟悉的励志热血电影不一样的是——
少女最终也没有逆袭。
她一直追求的人生梦想一点都不如自己的预期。
父亲18年来努力为她缔造的属于她的童话,也被她亲手撕开了真相。
电影到后半段,基本是反套路叙事,但又给人一种揭穿了生活真相之后的“燃”。
丧燃、丧燃!
高潮处,一群被从舞蹈(人生)赛场上淘汰下来的“失败者”,从四面八方涌来,坐着破旧的小渔船,也一样要用杂草的姿态,乘风破浪。
他们来到人去楼空的风力发电平台,一起狂舞。
肆意挥洒。
动作不齐?没关系。
那是属于每个个体的、不同姿态的狂欢。
不是为了赢,不是为了比赛,不是奔着整齐划一的画风而去,仅仅是为自己的青春,为自己的光芒,为自己开心,而尽兴地跳一回。
2.
故事其实是很简单的故事,只是在主题和表达形式上,做了非常大胆的、逆向的实验。
这是一部反成功学的青春歌舞片。
是一群杂草的起舞,是一首写给咸鱼的颂歌。
太多的电影、电视在向我们宣扬成功多么可贵,逆袭多么燃情,但其实属于大多数人的人生真相,是接受自己的失败和平凡。
成功学泛滥的当下,孩子们小小年纪就成为“内卷”大战的工具人。大人们多在教导他们成功方法论——怎么努力在各类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却很少人告诉他们,其实失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多考1分就干掉1000人”的争上游式价值观鞭策下,又有多少父母,还记得生孩子的初衷是希望他有一个快乐、明朗的人生?
有高考状元考入名校后因为期末挂科太多而不敢向家长交代,宁愿选择在外流浪捡垃圾十年不归家;
有14岁的孩子,因为成绩排名下滑,选择纵身一跃,告别这个世界,也不愿面对家长失望的目光。
有小小年纪,就在少儿舞蹈比赛里,朝不相识的对手故意下黑手,争上游。
……
当父母越不允许孩子们失败,孩子们就越害怕失败,为了“不失败”,就异化成一枚永远在争上游的“机器”。
而《燃野》最“反骨”的是,全片每一个设定、每一处细节都在表达,其实人生有远比赢更有意义的事。
比如亲人的爱。
少女小黄,那么开朗,即便在学校受各种磋磨、嘲笑,也一直努力、明朗地朝着舞蹈之梦进发,是因为她背后有一个用尽笨拙手段、诚挚地爱着女儿的“咸鱼王”爸爸。
他才是她元气满满的情感源泉;
比如接受自己的平凡和不足,为自己而舞的勇气和坦然。
小黄最初拼命跳舞的目的,是找妈妈,所以哪怕硬件条件不允许,也要死命往舞蹈队去蹭——但这世界上,总有你踮起脚尖,也够不到的高度。
像是怎么努力也考不出好成绩的大龄中学生大华哥(尹正 饰)、比如阳刚之气不足就只能明着被欺负的阿泽(斯外戈 饰),比如那么想要父亲的肯定却被流放在外自由生长的老狗……电影里的每一个角色设置,都代表着一种个体的残缺和不圆满。
这些角色的寓意功能甚至远大于叙事功能。
像尹正演的大华哥,好像砍掉他所有的戏份对情节推进也不造成影响,但他的存在,象征着那些天生智力够不上大众水准的边缘人——不管多么努力去考学,但总有智不能及的时候,但这也并不妨碍,他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也能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正是这各种各样的“不圆满”,最后凑成了,一群杂草的迎风起舞,野望天空。
我们是咸鱼,那就做一群快乐的咸鱼,让平凡的生活多一点味道。
我们是杂草,从泥土中来,那就出发吧,野小孩!
因为这种寓言式叙事,诗意化表达,高潮处还用歌舞的方式来烘托,电影其实是主动放弃了“真实叙事”的。
这样的风格对观众是一种挑衅和冒犯。
如果观众能接受这种诗意表达,会共情;
如果观众无法接受,那自然会吐槽:这群高三孩子不好好读书,每天跳舞,是有大病?
比如,你能理解,电影里的摩天轮,为什么缺一角?
男女校为什么门对门对峙着,天台上却有那么危险的管道可以互相勾连?
为什么咸鱼王要送女儿和女儿的同学那么多绑着粉红丝带的咸鱼?
所有的美术、道具、选景,看似突兀,其实都是意象,是为了主题的呈现。
这种超现实的浪漫化叙事,必然要求观众去自行脑补、解读电影创作者的意图,如果观众拒绝进入,那么所有的设计都会显得无厘头。
这也是目前影片评价比较两极的原因。
3.
其实本片导演张一白,可以说是对当下的电影市场最了解的人。
凭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而出圈,推出过影版《匆匆那年》,监制过《后来的我们》——拍青春片原本是张一白最擅长的事,这几年他对各种类型片的把控,更是游刃,知道什么样的片子卖座,也知道什么样的片子能引发大众共情,却突然来拍这样一部极冒险、又富实验气质的青春片,简直像是老夫聊发少年狂的任性。
看拍摄花絮里讲,他自己是做好了心理准备的。
“在中国电影界,歌舞片是一个禁忌。它对演员的要求,观众的接受度,资源、经验、资金,都是一种考验。”
诚如他所说,上一部还有些记忆点的华语歌舞片,大概还要追溯到2015年的《华丽上班族》,导演是杜琪峰,集齐了周润发、张艾嘉,陈奕迅,汤唯这样华丽的阵容,投资近1亿,最后票房没到5000万。
血亏。
再久远一点,当时人气最鼎盛的周董也拍过一部《天台爱情》,票房过亿,已经是难得的佳绩。
陈可辛的《如果·爱》,算爱情歌舞片中的个中经典,票房差不多3000万,放在2005那个年份已经非常了不起,排入年度前十。
所以轻易不要拍歌舞片几乎是业内共识。拍摄难度大,也没有足够肥沃的观众土壤。
但张一白还是想冒一下险,去拍一部歌舞风格的青春片。
他说,想跟一群年轻人一起,快乐地做一件傻事。
“傻事”其实也挺难做的。
编剧里则林,接到任务说自己懵了;
音乐总监张亚东丧丧地抱怨,好麻烦呀;
因为疫情而只能远程指挥的舞蹈总监akane说,真是巨大的考验;
其实考验最大的还是一群年轻的演员,像彭昱畅、张宥浩,舞蹈零基础,要从基本功开始练;
几场大型群舞都是从最顶尖的专业舞团里选演员,选了近千个舞者,飞到海南。
有近百跟组演员,在开拍前3个月就开始训练。
舞蹈场面还不能跳得太好太专业,因为不符合杂草跳舞的主题表现——导演接受采访透露说,自己专门废掉了之前编得很出彩很炫技的版本。
因为是普通人在跳舞,哪怕是一模一样的动作,每个人也会跳出自己的节奏和特色。
“我也不知道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因为没有先例。即使冒着很大的风险,我赌一把。”
张一白说,他非常清楚拍一部青春歌舞片会有多大的风险,但愿意去挑战一下。
“我不愿意等到5年10年或者20年后,在这种类型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火了,那时候我拄着拐杖来说, 年轻一点的话,也能拍这种电影。”
“这个世界上的比赛,只有那么一两个人能赢,大多数是赢不了的,但你不能因此就放弃生活,不能放弃人生,不能放弃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电影里是一群人开心地干了一件傻事,拍电影的过程,也是一群小伙伴,开心地干了一群傻事。”
那么,希望他玩得快乐!
比起年轻人对输赢的无畏、乐观,其实更欣慰于,成年人也有足够的勇气,去坦然面对人生的冒险。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