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给韦小宝封的“一等鹿鼎公”,地位有多高?
对70后、80后乃至90后来说,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都是自己的童年回忆,特别是被改编成电视剧之后,几代人都在儿时有过自己的武侠梦。因为金庸作品的影响力太大,所以一次又一次地被搬上了电视屏幕。“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在众多的武侠小说中,《鹿鼎记》是不得不提的一部。梁朝伟、陈小春、张卫健、黄晓明、韩栋等演员,都先后饰演过韦小宝一角。前不久由张一山饰演韦小宝的最新版《鹿鼎记》,也和观众见面了,由此可见这部作品的经典程度。
成书至今,《鹿鼎记》的故事陪伴了几代人,对于主线剧情也无需笔者赘述。男主角韦小宝最终面临忠义难以两全的困境,被迫弃官而逃,带着自己的七个老婆隐姓埋名。当初康熙命韦小宝率兵与罗刹人作战,不仅加封他为抚远大将军,还赐爵“一等鹿鼎公”。许多人对故事情节了如指掌,却并未深究韦小宝的这个“一等鹿鼎公”是多大个爵位。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需要明确一个很多人都容易忽略的细节:古代的官职和爵位是两码事。有个成语叫做“加官进爵”,官职是职位、爵位则是贵族身份。
以韦小宝为例,“抚远大将军”就是他的实际官职,在朝廷文武百官以及军队之间的具体职务,而“一等鹿鼎公”则是皇帝给他认证的贵族身份。官职和爵位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基层小官有官无爵、皇族宗亲有爵无官的现象比比皆是。中国封建时代的许多制度,都是在周代就已经有的,包括封爵制度。众所周知,西周初年行分封制,分封功臣宗亲为诸侯建立藩国拱卫天子。但是这些诸侯们也是有五个等级的,由高到低分别是公、侯、伯、子、男。
秦朝一统之后废分封设郡县,但对爵位的划分和称呼都保留了下来,并且为后世所沿用,包括清朝。西汉刘邦消灭异姓王之后,王爵便只授予宗室皇族,但也有例外。比如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结果曹丕以魏代汉;司马昭获封晋王之后,司马炎以晋代魏;刘裕获封宋王之后,也以宋代晋。异姓权臣封王,一般都是改朝换代的前奏。当然,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被封为郡王的郭子仪和李光弼除外。大多数情况下,皇帝只会给大功臣追封个王位,比如明朝的中山王徐达。
鉴于明朝大封藩王拖垮国家的教训,清朝入关后对爵位的管控非常严格,包括亲王爵位在内的大多数爵位,都是每传承一次就降级一等。异姓功臣能够获得的爵位包括公爵、侯爵、伯爵、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和恩骑尉等7个大级别,其中的多数爵位又被划分成了几等,一共是27个级别。用许多人都知道的游戏段位机制打个比方,青铜、白银和黄金是三个大段位,但是黄金段位又可以细分为黄金一、黄金二等多个小段位。韦小宝的“一等鹿鼎公”用段位来打比方,就相当于最高段位里的最高一级。
这里的“鹿鼎”二字是因为韦小宝曾在鹿鼎山大破罗刹军队,更多的是一个纪念意义,真正代表他爵位的是“一等公爵”。这个爵位在清朝的汉人功臣里面,几乎是传说一样的存在。比如为清朝收台湾的名将施琅,只是一个区区三等靖海侯,也就是“三等侯爵”;曾国藩消灭太平天国后,也只不过是一个毅勇侯的“一等侯爵”。而被慈禧视为“再造玄黄”的李鸿章,至死都是一个“一等伯爵”,追赠的侯侯也才是个“一等侯爵”。
施琅、曾国藩、李鸿章都是为清朝立下过大功的汉臣,一生连个“三等公爵”都可望不可及,韦小宝的“一等公爵”地位有多高可想而知了。当然,韦小宝是存在于小说中的虚构人物,这里对清朝爵位的简要分析也权当一乐就好。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