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那些应该被永远铭记的牺牲
昨天,我终于看到了这部近期注定最能引起反响的电影。
《金刚川》
在看片之前,其实我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残酷与惨烈,只是有所印象,而这部电影,以最触动人心的直观描绘方式,刻画了一场围绕着过桥和护桥的艰巨战斗。
在表现形态上,影片可谓另辟蹊径,全片其实并没有我军与敌军的贴身肉搏,而是通过一次又一次扣人心弦的隔空战斗,反映出战争的真实残酷,以及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作为一部战争电影,《金刚川》在本质上,是在强调时间与空间,而这两点,基本也是电影的本质。
时间,是指1953年7月中上旬,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已经取得战略优势,在发起决战之前,一支重头部队必须要在第二天早晨抵达决战战场,也就是必须要争分夺秒。
空间,是指这支部队在通往战场的道路上,必须要经过金刚川,而唯一的路径,是一座在两岸之间江面上临时搭建的木桥,而它已然成为美军重点摧毁的对象,侦察机、轰炸机将轮番上阵,企图切断部队的前进路线。
在视角与叙事的构成上,《金刚川》通过过桥战士、修桥战士、护桥战士和敌军四个维度,完成了一次立体的人物塑造以及空间塑造结构。
过桥战士渴望及早到对岸投入战斗,桥上的修桥战士要确保大军快速过江,护桥战士要确保过桥和修桥战友的安全,不受敌军空军的伤害,而天空中的敌军空军,一心想将天空下的桥与人,一并毁灭。
也正因为多重视角,《金刚川》拥有了中国战争电影所少有的交叉结构,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动模式,一些关键情节或是场面,因为有了多重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为丰富、生动,力度也逐渐加强。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通过一名战士的视角,观众看到了一位修桥战士和一位护桥战士,在桥上闲聊抽烟,但在随后另一个视角的叙事里,观众才会真正明白,二人并非是在闲聊,而是在通过抽烟的方式,含泪哀悼刚刚牺牲的战友……
这样的例子在片中处处可见,表面上只是简单的举动或是“他们在送死”,随后会得到更深一步的深化表现,不仅仅是针对于动机和过程的叙述,其实也让所有“牺牲”得到了一个灵活而又完整的诠释。
就震撼度而言,《金刚川》并非在于刻意营造大场面,而是将志愿军战士为了争取时间和空间,如何一次又一次地被逼入绝境,又如何在绝境之中,做出有益于大部队的生死抉择。
《金刚川》绝境之中的生死抉择,是将如同《英雄儿女》“向我开炮”式的壮烈,通过全新的拍摄技术与电脑特效,逼真地呈现在银幕之上,从而形成了极为震撼的效果。
某种程度上而言,《金刚川》的画面效果之所以震撼,一是对战争场面别开生面的表现,尤其是大量“护桥”视角的地对空炮射镜头,二是对于“牺牲”的真实刻画,这种真实,既有借助技术手段所达到的惨烈程度,又让观众对人物的生死抉择有了更为刻骨铭心的痛感:他们是如此英勇而鲜活的军人,为了战友,选择了在银幕上如此逼真的粉身碎骨,如此逼真的在烈火中永生……
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而《金刚川》以相对成熟的现代战争类型片形态,让观众深切地体会到了这场历史性胜利的来之不易,对“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有了更为深入的认知。
向所有为了祖国付出宝贵生命、英勇牺牲的战士们致以崇高敬意!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