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高分的《完美的夏天》
这可能是笔者今年最喜欢的一档新综艺——
来自东方卫视的《完美的夏天》。
私以为,对一个人极高的评价,就是让人舒服;如果这个感受可以以此类推,那么对一个节目极高的评价,也是让人舒服。
而笔者喜欢并推荐《完美的夏天》的理由,就是这是一档让人身心内外都感觉无比舒服、释放、惬意的节目。
加之恰逢其时,夏天的时令,让它的开播成为应时应景的「正当季综艺」;疫情的影响,让它成为人们度假欲望释放的一种理想投射;海南的热点,随着国家近期出台一系列利好海南政策之后,让它成为满足人们对海南好奇心的一个及时窗口。
应了时令、应了心理、应了大势,这种恰当,让人舒服。
外在视觉:让人舒服的画风
笔者好奇的是,《完美的夏天》这种让人「舒服」的特质,到底从何而来?
除了应时应景应势利导之外,有没有模式本身、创作本身的原因?
我的结论是,它是从外在视觉的舒适感、内在状态的舒适感、内外之间人文环境的舒适感,去创造一个让人从内到外都感到惬意的《完美的夏天》。
相信打开这档节目的观众朋友都会发现,这档节目的整体视觉风格非常独特。
可以总结为两个词——
一是「宽广」。
户外节目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展现天大地大,然而,这档节目如果仔细拉片研究片比,就会发现,它在航拍全景、超大全景的比重远远高于普通户外节目。
虽是一档综艺,但是它没有让人盖掉环境,而是让人参与环境,你始终看到的是人与自然的非常调和的关系。节目中的「西岛浪五花」组合,成为了这幅绝美画卷中,参与动态构图的点睛之笔,在海天一色的堤坝上骑行,在落日余晖的海面上翱翔。
笔者了解到,原来为了达到这个视觉效果,节目组特别请了一支广告大片顶级拍摄团队参与拍摄。这样的融合,才塑造了这档节目,画风独树一帜的特质。
二是「清新」。
以海南作为主元素进行整体视觉包装,在各大卫视大型综艺中,是此前没有的。
而这,就让这种夹揉了海岛风、文艺风的全新视觉风格,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尤其,又在炎炎夏日之中,自然会给人们带来更好的心理感受。
人的五感之间,是相互通感的。视觉的开阔,会让人的心境也会开阔;视觉的清新,也会让人身体感觉凉爽。
所以,《完美的夏天》给人感受的舒服,首先是生理层面的舒服,既有纪录片般顶级视觉的享受,又不失综艺人间烟火的亲切。
而这,也是这档节目留给业界的第一条启示——
我们往往只在动漫、电影,谈及「画风」,但是综艺对「画风」的追求似乎没有那么重视。这里,笔者建议,未来在做综艺模式研发之时,「画风」也是主创者们应该纳入考虑范畴、创新维度之内的要点,因为,它直接诉诸观众视觉感受,也直接诉诸观众心理感受。
内外之间:让人舒服的民风
自然环境的优美,会让人心境平和;人文环境的古朴,会让人返璞归真。
在笔者看来,《完美的夏天》的成功,首先在于,它选择了这样一个从自然环境到人文环境,都在先天条件上具备让人身心放松的地方;更重要的在于,它尽量原汁原味地通过镜头让观众能够跟随节目感受到当地让人身心放松的气息。
自然的部分,我们已经在上文详述,通过画风进行舒适感的传递;人文的部分,则通过有设计的主题与非设计的细节,来进行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交融。
比如在首期节目中,有设计的,是与当地海岛快运名人陈十娘的交集,阿云嘎和金子涵带着任务去寻找这位特殊人物,她的一家三口,几乎全岛岛民都认识,因为在这座没有快递定点的西岛上,他们负责全岛每天四五百个快递的寄送;
以及当地广场健身舞的义务岛民教练,这支广场舞大军成立时间并不久,就在疫情期间刚刚成立,这位义务岛民教练的初心就是帮助岛民强身健体。
有非设计的,它们成为节目中,有笑点、有泪点的细节——
在寻找陈十娘的路上,岛民一下往东、一下往西、一下又往东的指路,和阿云嘎之间你说「谢谢」、我说「不用」无限循环的尬聊ENDING,让我们瞬间感受到西岛人的呆萌可爱;
在海鲜市场采购时,黄新淳的手机不慎滑落海底,渔民朋友一头扎入水中帮其打捞落水手机,又让我们瞬间感受到西岛人的古道热肠。
设计的主线,让嘉宾们与代表性的西岛人物相逢,让人们借由他们的故事,了解西岛的人文、西岛的故事;非设计的细节,则让嘉宾们与无所不在的西岛人民偶遇,在不期而遇的故事中,闪烁他们人性的光彩。
而之所以我们能看到这么多真情流露的细节,就在于节目组更多地开启嘉宾真实动机和行动为基础的纪录模式,而非刻意的综艺游戏模式。
因此,这种舒服,是自外而内的,外在的人际环境,让你感受到善意、单纯、质朴,内在就会卸下心防,变得柔软、变得温暖。
笔者曾在海南生活四年之久,可能相对一般综艺评论人更有感触,这档综艺的确原汁原味地呈现了海南人地道的特质,恰如阿云嘎所说,「我们五个年轻人看傻了,就是他们对于生活的这种热爱,迸发出的年轻人一般的朝气蓬勃的心,生龙活虎,特好。」
这个远离现代文明的岛屿,不但在内心深处,让「西岛浪五花」在逐渐「岛化」,也让观众逐渐「岛化」。
内在状态:让人舒服的「西岛浪五花」
这档节目,可能是毫无前史的MC团中,「破冰」最快的一档。
节目开始之初,「西岛浪五花」组合的五位MC初次相逢,还是略显尴尬的正襟危坐;当一天相处到了夜半、当一期节目接近尾声,他们已经非常舒适地、自在地,一起边跳舞、边吃烧烤、边开玩笑,从他们的站位、距离、肢体语言就能感受到,他们是真的在一天之内成为了朋友。
BEFORE:节目开场的MC状态(尴尬)
AFTER:节目尾声的MC状态(释放)
舒服的反义词,就是不适。为什么很多节目让观众觉得尴尬,就是在于节目中的MC,作为个人,是不自在的,作为MC成员,也是不适应的。做节目的人不舒服了,自然看节目的人就更不舒服了。
这档节目,到底是如何完美避开这两个问题的呢?
笔者认为,一方面,它让作为个体的MC,是自在的。
虽然,国内出现「慢综艺」也有几年之久,但是,实话实说,很多慢综艺并不慢,很多的任务、很强的压力,这也是很多时候观众不买单甚至狂吐槽的原因。
但是,《完美的夏天》的确呈现了一种让人松弛的「度假风」,这个风格要让人信服,首先要让MC信服。MC们的确是抱着度假的心态去参与这档节目,而到了节目中,发现难得一见并无货不对版,的的确确就在做一档年轻态度假节目,没有强密度的任务、强推进的矛盾,而就在自然而然之中捕捉生活中的小确幸。
这里,笔者想要谈一个观点:很多节目模式创作,容易犯的一个忌讳就是「过犹不及」,强加的东西太多了、太满了,仿佛要让MC们物尽其用、才不亏本。但是,凡事还是应该结果导向,如果效果并不好,为什么不考虑换个方式用嘉宾呢?
放松下来,一方面,能让MC们有更强的对外界的感受力,不管是对自然环境的感受力,还是人文环境的感受力,而观众朋友所能感受到的来自环境、来自人文的美好感、舒适感,其实都是借由他们第一人称的语言表达、第三人称的肢体表情,隔着他们的感受而感受的;
另一方面,也能让MC们有更强的探索海岛的主观能动性。这档节目定位于「亲海探索类综艺」,所谓探索,是要有自发的好奇心、能动性、挑战欲的。当然,节目组大可以为MC们提供「探索」、制造「探索」,但那就失去了探索的原味。
而《完美的夏天》的宝贵之处,就在于它保留了探索之为探索的原味,所以,你才会看到想要成为「海的男人」的李汶翰,在主动挑战水上飞龙站立时的成就感;你才会看到比较慢热的金子涵,在主动挑战海上降落伞后彻底打开了自己。
所以,这个节目最重要的模式点,就是让MC们自己主动去提自己想在20天的海岛度假中最想完成的愿望,比如吴宣仪想要做一次沙滩音乐节、杨超越想要完成一部海岛电影,金子涵想要亲吻海豚、阿云嘎想要与鲨共舞、李汶翰想要钓大鱼、黄新淳想要学做海鲜料理……而这些他们内生的愿望,也将成为后面各期节目的主题。
另一方面,它也让作为群体成员的MC,是自在的。
出于受众吸引诉求,近年以来国内MC团的人物设计,基本都是要覆盖各个代际年龄层、各种不同属性名人。这自然有好处,可能会有比较综合的国民度,但也可能会带来问题,比如无法融合、没有火花的尴尬。
《完美的夏天》终于选择反其道而行之,这档节目的MC团,清一色都是年轻人,清一色都是歌手,但是,却恰恰迸发了不一样的化学效应。
因为年轻,所以他们才能在一日内迅速破冰,因为这就是年轻人的交友速度;
因为都好歌舞,所以他们才有更多共同话题,一边吃着烧烤,一边跳着舞蹈。
这个画面,大概是会让很多人,心神往之的。
如果说,看节目是让人产生感受,那么,评节目则在溯源这种感受的由来。
这是一组因果关系。
《完美的夏天》之所以做成了一档让人舒服的节目,其实,最本质的,是在于它用各种方法,尽量保留、无限趋近于原汁原味,自然、人文、嘉宾状态,都是返璞归真的状态,都有土生土长的「海岛风」。
这也是笔者认为,这档节目所能给我们的最后一个启迪:
这个节目,拍出了一个地方的特质乃至本质,这个节目,把西岛这个地方给人的舒服感,拍成了《完美的夏天》这个节目给人的舒服感。
它把地方的特质与节目的特质,充分融合;然而,大多节目,地方特质与节目特质,是无关的、疏离的甚至割裂的。自然,节目便也难以出彩。
最后,希望这也是一篇让你舒服的文。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