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爽为什么这么“迷”?一场直播换22.6亿,她哭什么
“我不喜欢这样的一种销售模式。”
“销售业绩和我有什么关系!”
生日当天,郑爽的一场直播首秀,换来3天热搜,单单微博平台就高达22.6亿的流量。
数据来源于微博实时数据
为什么她这么敢哭敢说敢做?
她不怕,是真的。
出道即出名,
演艺路很顺。
郑爽的演艺之路没有遇到太多波折,《流星雨》一夜爆红,隐圈数年一部《微微》重回观众视线。感情受挫,男方被骂,她成苦情受害者。录制综艺当场发飙,她成直爽坦率清流代表。
我们都爱她的颜,不仅是观众爱,导演也爱。因为这份偏爱,我们愿意独宠她。
不停关注她的动态,美化她的形象,没有证据的偏袒她。
她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小孩,被我们的观众。所以她不怕,很敢说。
何炅问她:“所以你还是希望别人喜欢你。”
她回答:“我值得被喜欢。”
有偏爱,无波折,于是有恃无恐。
《创造营2020》我们见到了再次回归的林君怡,第一期录制成功坐上出道位,首次MV录制成为中心位焦点,她的实力、努力都得到了肯定。
但最后的结果却应证了网友的一句话:“创造101可能又要避不开首次C位最后无法出道的结局。”
当你站在了最高点,心里的欲望被极大的满足,能够推动你往前拼命闯的干劲便会急剧减少。
开头的荣耀,就像是给人戴上一顶皇冠。喜悦与压力成两极分化,无论哪一方,欢悦过头、不堪重负都足以将你压垮。
冯绍峰早期刚出来闯荡的时候,就接到了大男主的戏份,于是心里很狂,对未来觉得一片光芒。
可是现实,却给了他一记重击,长时间没有戏拍,被迫在家里啃老。【在这段时间,有了一次沉淀。】往后,他只要接到了戏,有戏可以拍,就觉得心里很踏实。
苦难与困境,能够将人的性子磨得平和成稳。而郑爽,一路都是顺风顺水的。
29岁的青春叛逆期,
依然是个孩子。
郭敬明告诉她,把自己隐藏在自己的作品后面,不要把自己暴露在大众面前,通过作品与观众沟通,这样观众就不会注意到你的是是非非。
但她好像完全听不懂。
她不是演艺圈的新人,自己也说过“娱乐圈是个很复杂的地方”。但无论是2016年和老爸一起上的综艺《旋风孝子》,还是现在的《让生活好看》,郑爽都在节目里不受控制地“哭”了。
她知道有些事情是自己不应该做的,但那个时候就像闹孩子气,没由来地冲撞上去。
爽爸:“你是知道我什么时候开心,什么时候真正不开心的。”
爽:“我不知道!”
爽爸:“你根本就不想知道。”
......
爽爸:“这多大个委屈似的。”
她的需求很少被父母正视,因为太早懂事,过度地掏空自己,内心自然会不平衡。
为了父母去做的努力、去受的伤,却不被看到,被忽视。这极大的不平衡感造成心里的情感缺失,就好像,“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你看不到,还来说我。”
她在用小孩子的心态和成年人较劲,却忽略了自己已然成年。
这是道隐形的伤口,不去碰触,会被自己强行忘记,而一旦揭起,就不可收拾。
就如她自已所言:“其实我一般不是很会发泄情绪的,我只是说,我比较希望不说话,我就自己掩盖住这个情绪就好了,然后这个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
12岁被迫独立,
却突然被孤立了。
为什么她的问题这么多年一直都存在、没有改变,是由于她的态度和解决方式是回避的,选择独自吞咽的。
井柏然评价郑爽:“我觉得她有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有问题不去沟通解决,而是自己封闭式地思考。最后只会越来越自我,越来越孤立。
在花少第二季中,从节目开始录制到最后分别,她一直都是一个人在处理问题,在队友示意帮她拿行李时,她果断拒绝,说自己一个人可以。
从头到尾,她的电话不停,动作不停,睡眠也很少,时有情绪崩溃,承受不住的时候,就哭,哭完了依旧回归原样。
宁静直言:她太夸张了,完全没有必要。
没有必要一个人抗下那么多的事,已经超出了自己能够或应该承受的极限。但她却无限地将这份责任放大,无限地给自己施压。
每一次她情绪崩溃,处在风口浪尖的时候,无一不是由于“压力太大。”
其实压力可以通过沟通去解决和释放,但她却将这个窗口关闭了起来,最后内耗过度,只能崩溃。
毛阿敏曾和郑爽进行过一次谈心,直截了当地指出了她最根本的问题:“我问你问题的时候,你从来不正面回答。”
她说:“12岁我就自己出来了,去成都上学,然后这一路都是自己,我在每个地方逗留的时间都不长,必须要很独立,其实我生活中没有很多朋友,也不太去信任别人,真的就只有自己来面对,有可能我从小就是这样,所以就自己是自己最信任的人。”
我们和外界沟通的第一座桥梁,是【我们的父母】。当这座桥梁断裂或根基不稳的时候,你会害怕再去建立第二座桥梁。
有那么一种人,就是我知道自己有问题,但我不知道怎么改啊,所以我只能一直这样下去了。
她很独立,但没有沟通的独立,就是孤立。
《女儿们的恋爱》最后一期,张恒问是不是过几天要分手,她没有正面回答,在对方还是一头雾水的时候,她收拾行李,悄咪咪地自己走了。
很多人会说,郑爽性格真不是爽,而是闷啊。
一个习惯性将自己关在自我世界里的人,将这种习惯打破,会极度地不适应,更会退缩。于是,她建立了一种自我防御的模式,虽然它的代价是与外界格格不入。
她的自我防御模式,就是自言自语、小动作、爱哭。
《演员的诞生》中有一期她和任嘉伦一起合作,重演《红高粱》经典片段。她先到接待室,一个人显得无所适从,下意识【歪嘴角,翻动眼球】。
等到有人来了,她礼貌性打招呼后,与对方保持了一大段距离。随后被问到是否要对台词,她一个人默默念起了词本。
她会慌张不安,会有小动作和表情来应付当下的局促危机,说明她知道自己是欠缺表达能力,更害怕这种社交场合的。
“感觉交往很复杂吧,会让人感到疲惫的。”
而能够让交往化繁为简的最便捷方式,就是远离那个世界,守住自我的空间。
归根结底,还是逃避。不能解决,就敬而远之,用小孩子的处理方式来应对成年人的危机。
她在直播过程中说:“我很正常,你们不用担心,我有自己调节情绪的方式。”
那就是【哭】,哭完就好了。
所以我们看到在七夕的那场直播中,她整个人的状态很不错,会主动cue流程。
但情绪调整正常的郑爽,就会好了吗?
远远不会。她的自我防御机制很强;沟通屏障太高;自我减压能力太弱。
她太想保护好自己,但用错了方法,就会陷入极端的境地。
成人,
不是经济独立就可以。
与外界的沟通连接弱,是由于对父母的情感依赖强。
她不是不会说话,说出来的话随时能上热搜,但她习惯自说自话,不会修善语言,不懂得包装自己。
我们需要与父母的情感连接,但需要断开依赖。
你越是需要被父母看到,就越是依赖他们的情感支撑,一但不被满足,便会心中郁结、憋屈。
- 成人的第一步,建立自己的情感支撑。
成人的标志,往往不是独立自主,离开家,离开父母,而是分离出自己对亲人的情感依赖。
有了自己的情感支撑,才不会像个孩子一样去寻求父母的关注,外界的认可,不会被迫给自己施加双重压力,将外来压力与心理压力双重放大。
- 成人的第二步,是承认自己的缺陷与不足。
你没必要做到人人满意,那是不可能的。小时候的郑爽,很优秀,为了完成父母的期待,在学业上拼尽努力,对自己也是严格要求,最后如愿考进北电。
“只有我做到最好了,很好很好了,你们就会喜欢我,我也会喜欢我自己。”
这样一套的评判标准不知不觉就在她心里生根发芽,以至于不做到最好,自己都会生自己气。
她用一方“好”的结果和认可不断地激励自己,却忽视了自己也有能力、条件上的缺陷,缺陷是不可避免的,但她选择了“看不见”,又或者看见了,却选择性看不见。
《花少》里,因为住的酒店暖气出问题,她在路上自责了好久。几位姐姐弟弟都说:“特别好,真的特别好。”但她还是难受,愧疚,并要求自己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人需要正视自己的“不足”,那些不可抗拒的因素,你无法去改变它,使它达到自己的要求,那只会双倍地折磨自己。
自知,而后,知足。知道了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才会懂得知足和适度。知道什么时候该适当止损,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郑爽,也许会执拗地继续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许会再次情绪崩溃,我们无法左右。
但同样是成年人,我们能够从她的身上看到自己的些许影子,然后告诉自己:“舍去依赖,学会知足。”
想了解更多
欢迎关注知音心理
喜马拉雅FM搜索“生命董事长”同步听
作者:沐沐
ID:zhiyinxinli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