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找朋网>娱乐八卦>娱乐 > 地域文化如何破圈层传播?《见多识廣》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

地域文化如何破圈层传播?《见多识廣》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

查看:579 / 更新:2022-02-11 00:07

你眼中的广东是什么样子?广东卫视《见多识廣》第二季于近日收官,“文化+竞技”的模式为“你不知道的广东”提供了更全方位的答案。这档以比拼广东知识为主体、以弘扬广东情怀为内核、以礼赞广东成就为宗旨的文化益智类答题节目,通过12场益智答题的较量,带领观众领略到了广东文化更深层次的底蕴与魅力。

延续第一季的高人气,《见多识廣》第二季播出以来,再度赢得了收视率和观众口碑的双丰收。《见多识廣》第二季收视率0.347%,市场份额1.502%,同时段在省级卫视中排名第5位。总到达率7.27%,累计收视人次1.72亿。日渐扩大的影响力,一方面源自于节目模式的全新迭代升级,另一方面,更得益于其深耕岭南文化内核的决心和追求。

文化+竞技,年轻玩法糅合浓浓广东味儿

可以说,竞技性是《见多识廣》最吸引人的特性之一。在浓厚广东风味儿的基础上,竞技性让节目节奏显得更为紧凑。《见多识廣》第二季在赛制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在竞技性的提升上花了不少心思。

第二季节目中,比赛的第二轮设置了两种模式,分别是常规模式和荣耀模式。常规模式,即两两对垒;荣耀模式,则是以一敌三,一旦胜利奖励翻倍。赛制的升级就意味着竞技性的升级,这种糅合了游戏玩法的赛制,让不少年轻观众看得热血沸腾,连连表示:“简直太刺激了”,“真是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在第二季节目晋级赛的最后一场,来自西南政法大学的老师梅竹就选用了荣耀模式,在他看来,“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所以一挑三的荣耀模式就是对自己晋级总决赛最好的考验。果不其然,在接下来的环节中,他连挑时尚模特恺撒、煌上煌第三代酱卤工艺传承人熊滴和舞蹈演员张领领三人,最终踏进了总决赛的大门。

近年来,文化类节目逐渐出现了降温趋势。加之,绝大多数的综艺节目似乎都难逃“第三季魔咒”、“综N代困局”,电视人其实也在不断思考:文化节目究竟应该如何创新,才能产生更持久的影响力?今年,《见多识廣》第二季让观众看到,以往以体验或者诵读方式为主的文化类节目,其实也可以拥有不一样的创新路径!

情怀做内核,深耕地域特色的文化力量

嘉宾蒙曼曾这样评价《见多识廣》:“它是我们了解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真正激起人们的桑梓之情,家国情怀。”以情怀作为内核的《见多识廣》,在第二季节目中一方面深挖了很多极富广东特色的题型,在竞技之间润物无声地进行了文化传播;另一方面,也邀请到了一大批拥有有广东标签的选手。舞台之上,他们不仅是益智达人,更是民间文化传播大使。可见,《见多识廣》第二季依然沿袭了传播岭南文化的责任感,把地域特色贯穿始终。


通过一整季的节目,观众可以发现《见多识廣》的题目充满了浓郁的“粤味儿”。题材也是包罗万象,涵盖了语言、美食、名胜古迹、节日、文学、人物、发明、艺术、民俗等元素。比如,有题目会问到“用紫外线照射我国最新版护照中印有丹霞山的页面,会出现哪个广州地标的图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需要使用到护照,但似乎很少有人关注,原来上面的图案竟然是广州的五羊雕塑,让人迅速get到一枚新知识!再比如,观众最感兴趣的粤语方言题,在《见多识廣》中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哪个带‘鼠’字的俗语是形容人很‘呆’的?”,既巧妙地契合了今年是鼠年这个主题,又可以让人涨知识!

而选手方面,就更可谓把广东标签一网打尽了。“无人机指挥官”石哲元那段令人惊艳的无人机表演,向观众展示了科技与美的结合,令人记忆犹新;美食博主黄佳锐带来的潮汕特产澄海狮头鹅,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香,使人垂涎欲滴;还有成为了潮汕女婿的内蒙古汉子傲德,一口流利的潮汕话,让现场观众捧腹;广东潮阳剪纸市级传承人陈小燕带来的工艺品,让人不得不叹服民间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巧夺天工;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在广东籍艺人也来到了《见多识廣》的舞台,比如为家乡创作了歌曲《客家客家》的歌手谭杰希,还有凭借“雨女无瓜”独特口音红遍大江南北的演员袁奇峰……

当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要算两大广东“武将”的传承人。首期节目中,黄飞鸿的第六代传人叶仲铭惊喜亮眼。广东的醒狮文化在全球都赫赫有名,作为这项传统民俗的传承人,他在《见多识廣》的舞台上与点评嘉宾蒙曼留下了一段精彩的“醒狮点睛”表演。

除了黄飞鸿,广东还有一位武功宗师,那就是叶问。第二季《见多识廣》,也请到了叶问咏春的第二代传人、师承叶问之子叶准的董崇华。节目中,他展现了惊人拳速,8秒击破80个气球令人叹为观止。两代传承人的表现,令人不免感叹一句“后继有人”。

实际上,国内大部分文化类节目都是着眼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从整体层面去传递文化价值,但鲜少有《见多识廣》这样专门、专心、专注在深耕地域特色的文化类综艺。不仅如此,《见多识廣》的题库全面地呈现了广东历史、人情和风俗习惯,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不仅增强了本地人的文化自尊心和自豪感,也成为岭南文化对外输出的一个绝佳窗口。

破圈层传播,做广东魅力大放异彩的新窗口

如何让广东文化传播得更广?这是《见多识廣》一直在探寻的问题。从第一季到第二季,节目一直在尝试突破圈层的局限,试图用紧张刺激的赛制来打动年轻的观众,用高密度的知识量来打动精英受众等等,而这些努力的尝试,也通过收视和口碑成绩给出了答卷。

作为“最会讲故事的历史学家”,蒙曼始终对《见多识廣》青睐有加。“广东是个英雄的省份,广东文化具有交融的特点,我觉得这种交融的味道其实是广东最有吸引力的味道 ”,“(节目)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在一个局部地区的独特味道,我觉得特别有趣”,蒙曼如是说。

而今年的另一位点评嘉宾,是复旦大学教授魏峻,考古人出身的魏峻曾是中国最年轻的省级博物馆馆长,并曾主持震惊世人的“南海I号”宋代沉船整体打捞项目。魏峻在参与节目录制后说:“广东文化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见多识廣》以综艺的形式来挖掘和传播广东文化,是很好的一种形式,把现代的传播方式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更能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一位是知性博学的历史学家,一位是年轻幽默的博物馆长,两位常驻嘉宾的选择也是节目文化力的彰显。除此之外,《见多识廣》第二季还邀请到了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黄天骥教授。85岁高龄的他同时还是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央文史馆诗词研究院顾问。由此可见,《见多识廣》在嘉宾邀请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既考虑到了节目的可看性,也尝试在不同圈层寻求突破,诠释出了“廣”字的奥义。

如何传播好本土文化,讲好本地故事,一直是各大省级卫视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没有生硬的宣讲、也没有枯燥的游说,而是通过一档完整的综艺节目来夯实文化传承的独特方式,《见多识廣》就这样成为了传播城市文化的一面旗帜。

在文化类节目略有退潮的当下,《见多识廣》第二季逆势而上,不仅展现了创新的潜力,也再一次印证了文化类节目的可塑性。广东不同的地理、人文环境孕育出了独特的城市特质。这种特质通过《见多识廣》实现了圈层的突破,让广东的文化魅力也得以大放异彩。

标签: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