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宇:未来5年很关键,干得好就是欧美,干得差就是拉美
再回到中国。最新数据都已经稳住了,大家开玩笑说中国近三季度GDP增长都是6.7%、6.7%、6.7%,像心电图不跳了一样,但里面暗流涌动,有很多内容。
现在有新的三架马车,老的三架马车是投资、消费、出口。新的三架马车分别是深度城市化、大消费时代升级以及一路一带所引领的新一代全球化。
什么叫深度城市化呢?大家看这张图,刚才一开始放的是核心城市的排行榜,那里靠谱的城市都在五年前我们给出的这张未来中国经济地理核心地图上了,在这里做投资都是能赚到钱或者有未来的,其他地方就别去了,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未来会更加集约。包括它的房价。
中国有600多个城市,但这次被限购或者涨的城市也就是25个,只有25个涨并且限购的话不是泡沫,实际上大家在用资金投票而已,这是靠谱的,大家都涨才是泡沫。现在政策调控是宁杀错也不放过,短期这是对的,并且汇率上要加强资本管制,把资本流出通道都关闭,也都成为现实了。但是中长期来看,这么多人口来到城市里面,当然需要消费的升级,需要更多的消费品牌化或者公共服务,这里头自然而然就会有更多的机会,非常棒。
还有一个是新全球化,中国正以自己地缘为核心向周边展开,包括一路一带,包括中国和全世界的交易,这样能够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品牌和供应链。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未来增长的格局。
这里面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就是现在提到的供给。供给是六个新的要素,我们称之为六新供给,分别是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组织和新制度。
我特别想提到的一点是新的宏观调控。我们老在质疑两点,第一点是以前的宏观调控就是刺激、放水、印钞,我可以告诉大家两个消息,第一放水可能明显减慢,甚至全球流动性已经进入到拐点,其实央行已经很明确地通过收短放长的方式提高了我们的利率,现在需要温和的释放方式,关键是这些银行界大佬们能不能听进去。第二,再给大家一个数字,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一共是600万,中国劳动力一共是7.5亿,而这600万占据了大量的财富。这些人在美国的占比都没有这么高,变化正在发生。
从我们的表述来看,我们用了中国式的杠杆乾坤大挪移,中国居民杠杆比较低,但地方政府部门以及国企杠杆比较高,现在这些杠杆开始了移动。大家都说去杠杆,其实没有去杠杆,主要是杠杆的移动。
经过这一轮腾挪以后,国家本来想尝试的,比如解决一部分国资向民资来嫁接的去杠杆的方式,以及通过PPP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实现政府向居民转移的杠杆,以及大规模的并购转向新型行业杠杆迁移的动作都已经开始。
但这里面有一点很有趣,因为在两年前提出这个杠杆的时候有一件事情我们没有预见到,就是民间资本有一种巨大的冲击力或者是政策博弈的情绪。
什么概念?我们看一下最新数字就知道,现在M1,M1就是活期存款加上现金,M1增速是24%,你拿这么多活期存款干吗呢?因为M2只有11%,你囤积了大量现金和准现金,所以现在的问题就存在着政策博弈。
举个例子,我们本来要搞一个改革牛,结果变成了杠杆熊;本来我们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消解煤炭跟钢铁的产能,结果现在变成这个样子(期货疯涨)。这就意味着现在的政策制定跟市场博弈变得非常困难,在未来这种情况可能继续下去。所以如果你不是对冲基金,跟不上这个速度,那就配置在你的核心资产上就可以了。
另外,商业银行往投行转移无非就是把融资成本降下来,为实体经济输送更多的弹药。同时包括SDR等一系列的国际化使得债务向海外进行延伸,让老外来买一部分单,但因为汇率的问题目前被暂停了。现在的问题是在于全球宏观政策协调变得非常困难。
接下来这五年尤其重要,整个杠杆迁移的过程就像走在刀锋边缘一样,稍微走边缘一点就会掉下去,会出现2015年股灾那一轮的风险。那我们怎么办?未来五年里,如果干得好我们就是欧美,干得差我们就是拉美,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这不是一句玩笑了。
现在中国的人均GDP大约8000美金而已,如果还能按照现在的速度大概每年增长7%,到了2020年左右人均GDP将达到12000美金左右,12000美金在经济学术语有一个特定的称呼叫做高收入之墙,翻过这个墙的都是发达国家,就是所谓欧美。而从8000美金到10000美金到12000美金这个过程称之为中等收入陷阱,二战之后有很多国家对这个中等收入陷阱发动了冲锋,最后成功的成为了发达经济体,大型经济体成功的只有一个也就是日本。这个过程里面有很大的风险,也有很多成功的机会。你应该在新的需求、新的供给以及新的宏观调控里面找到新一轮快速成长的机遇。
祝好运,谢谢。
相关推荐
最新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