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华:“广告已死”的时代,企业如何做品牌传播?
现在有一种新的传播模式——BBPIC模式。Brand(品牌),Business(商业挑战),Public Relations(公关),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Content & Communicate(内容和传播)。
第一是Brand,品牌。从消费者的维度,品牌是能够让消费者产生偏心的东西。广告大师奥格威在1955年时对品牌定义如下:“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产品的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销售方式的无形组合。品牌同时也因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
既然品牌是方方面面的总和,那怎么去达到每一个方面呢?我认为,品牌是品牌拥有者骨子里的运营观念。这在苹果身上都是非常好的体现。乔布斯骨子里的运营观念是:“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因为有这种思想,他才会做出伟大的产品,才会用独特的包装,才会定不同的售价,才会采用不同的传播方法,才会定位于精准的消费群体。而消费者在用他的产品之后,又形成一个回环。
若从建造和管理品牌的角度分析,品牌究竟应该怎么做?我接触过很多中小企业老板,一提品牌,他们就说:“我觉得品牌很好。但我们现在还在创业阶段,销售更重要,所以我们没法去搞品牌这些高大上的东西。”在骨子里面,他们认为品牌只是一个形象包装,他们需要花钱做一些品牌传播,这是企业界以往的观念。
可是我认为,品牌根本就不应该是一个包装,品牌应该是产品背后的那个“宪法”,是其背后的评判标准。苹果有没有传播过“改变世界”的目标?没有,都是别人在讲。因为苹果做的任何动作,都没有离开“改变世界”这个评判标准。这就形成了品牌积累,积累的就是持续的销售力。
第二,Business,商业挑战。企业在把定位和标准的框架画好之后,一定要清楚商业挑战——今天缺的是什么,要突破哪一个瓶颈。当找到商业挑战之后,才可能展开传播。以饮料为例,饮料的黄金消费人群是15—25岁的人群。如果一个饮料品牌丧失了核心年龄人群,那它绝对就死了。可口可乐是一个历史过百年的品牌,它的对手百事可乐一直号称“新一代选择”,那么可口可乐的挑战就是不断年轻化的市场。
所以近两年在中国,可口可乐做“昵称瓶”、“歌词瓶”等,专门迎合年轻人市场。因为他们必须清楚要影响的受众是哪一群人,进而研究透这个群体的文化,研究他们是怎么沟通的,这样才可以用他们的语言跟他们沟通。为什么可口可乐要出“昵称瓶”、“歌词瓶”?就是对年轻人做了很多研究之后,发现年轻人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玩、来沟通的。
所以只有看清楚商业挑战是什么,品牌才能拿出正确的应对方案。可口可乐传递的核心理念是乐观,如果每个人都能乐观,这个世界就会很美好。乐观是一个社会价值,可口可乐的使命就是传播乐观。传播乐观有很多种方法,而定下了这个目标之后,就可以依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创造一些东西。
前几天我跟我的创意总监有一次很激烈的争论。他认为很多小的idea都能够产生很大的能量。我说,需要给这些idea加一个框。要么想出了idea再用这个框去套,要么一早就在这个框里想idea。如今的信息时代,真的不缺idea,而是idea泛滥,品牌和商业挑战就起作用了。品牌的定位是年轻群体,要传导乐观,商业挑战就是要保持年轻化,那么才会清楚,这么多的idea当中,哪些才是可以用的。
第三,Public Relations,公关。关于公关跟广告的区别,奥格威很多年前就总结:“广告是自己说自己好,公关是让别人说你好。”很多人听了之后误会,以为以后都应该直接做公关。其实这句话说的是,要用公关的技巧思考品牌的传播路径,即通过做某些动作,让别人说你有多好。
第四,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科技。信息科技要完成两个目标:第一,让品牌传播的内容可被参与;第二,让内容易于被分享。其实,第一个用“参与”这种营销方式的,不是小米,而是比小米早得多得多的“超女”,让普通消费者都能成为评判者,而用的方法就是短信,成功到连广电总局都来叫停这种形式了。
最后,Content & Communicate。其实现在内容和传播已经分不开了。
总的来说,不管企业做什么传播,都要用公关的技巧,结合信息技术,思考自己的内容和传播路径,让idea可以被参与,易于被分享,然后用品牌和商业挑战来做最终评判。
相关推荐
最新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