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宁:共享单车成不了滴滴
单车和滴滴无关
共享单车现在可以这么值钱,大部分原因是参考了滴滴。甚至,大家还参考了快的,比如说现在很多人并没有在争市场的第一,而是第二也可以,反正会被第一并购。其实除了都是出行方式之外,共享单车和滴滴毛关系都没有,二者完全也不是一条赛道。这个故事只是告诉我们怎么写故事可能更值钱,至于说故事的内核,有人不了解,有人不想了解,反正有个大饼,对大家都有好处,不管是吹的还是真的。但是这个类比还是完全不靠谱的,不然很快共享球鞋也就该出来了,短途跑跑步不是更健康么。
在乐视融资的发布会上,孙宏斌说过一句话,房地产是十万亿的市场,汽车是五万亿的市场,这说明了汽车市场的商业价值。其实出行也只是汽车的功能之一,围绕汽车的相关服务远不止出行这点价值,这也是滴滴得以不断扩张自己业务外延的缘故。试驾也好,代驾也好,卖车也好,保险也好,终究是一个汽车产业链的事情。这是一个大市场,可以支撑更多的价值和延展空间在里面。而自行车则完全不同,首先这个领域很小,而且这个领域的高端部分牢牢被专业自行车把控,低端部分就两种,职业人士的临时使用,无业人士(学生)的廉价出行。估值追滴滴追的很快,但商业价值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能做成其他入口么?
不管你认为共享单车的用户有多大的商业价值,但肯定不如坐专车的人商业价值高。那么滴滴做成入口之后,商业化价值有没有爆发呢?并没有。这有点像百度地图的意思,不管你加了多少O2O服务在里面,其实我就是想导航而已,真需要O2O了还是会打开大众点评。然后你说我做共享单车的app,就可以引导我们的用户骑着自行车就去消费了?就去买车了?我觉得完全更是异想天开。如果这样,滴滴专车司机也不用叫苦连天的收入下降了,滴滴平台也不用整天明着暗着的给客户加钱不告诉司机了。
至于说用户数和日活,就算1000万用户,500万月活没有什么水分,在app领域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数字,何况还花了这么多钱造车呢。而共享单车的用户是不是就比普通app的用户更有价值呢?完全看不出来啊。打车的或者坐专车的你可以说更有钱一些,共享单车的没钱居多,所以这么大的固定成本投入来换取一大批质量堪忧的用户,最终想实现一个宏大的商业模式,其实还不如前两天说的什么色流赚钱靠谱。做产品无非就是低端用户就海量,高端用户就深挖,显然,以单车的成本而言即无法做到海量,以客户素质也没法做到深挖。
生死时速,如果滴滴上不了市怎么办?
滴滴还是有司机的,不是把财产到处露天扔着,由社会素质带来的各种后果更是不可预知的,自行车不锁你放在美国也丢啊,自行车锁了,放在中国也丢啊。这其实也是一个大问题,这可是井盖都无法解决的。从设备维护和设备资产的角度来说,和滴滴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当然,这并不是最大的风险,最大的风险还是滴滴上不了市会怎么样?
很多人觉得共享单车是摩拜和OfO的竞争,其实完全不是的,这个市场的商业价值之小,完全没有竞争的必要,与其竞争还不如直接刷单。最终市场看的还是滴滴的前景,大概逻辑就是假如说造车的公司能成1000亿,俺们骑自行车的怎么也值个100亿吧,所以他们更担心的是滴滴的汽车故事讲不下去了,自行车的故事就破灭的更快。换句话说,拉手还没上市,高朋已经不行了,那拉手还有上市的必要么?人多和用户高端两条路都走不通的话,难道要靠押金退还周期来做金融理财么?当然,投资人的意思大概还是,做做看,万一走通了呢?
最后一个泡沫
移动互联网这一轮是有很多泡沫的,很高兴看到小米的销量下滑了40%,开始慢慢挤出水了。而共享单车的匪夷所思,可以看做是风口过后的投资恐慌,一共就这么几个方向,一共就跑出来这么几家公司,小米、头条、美团、滴滴,前面几个都做的挖地三尺呕心沥血了,唯有出行这个领域还有很多空间,自行车、轮滑、跑步鞋甚至平衡车,最终还是选择了群众基础最好的自行车,这既不是一个新市场,也不是一个新玩法,加上移动互联网和投资鼓吹之后,也蒙不住大部分人。唯一能够支持大家信心的其实不是共享经济,也不是什么单车,其实还是滴滴,如果滴滴能够走出来,最起码还是可以收购了共享单车的,投资人未必不能解套。只是吃亏的恐怕就是那些想做市场老二被老大收购的人了,人家老大等的也是滴滴收购啊。
当一个行业找不到振奋人心的东西,纵使融到再多钱,也很难逃避异样的目光。从创新和技术角度来说,乐视比共享单车们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但在舆论上依旧处于了极大的争议和悖论之中。吃瓜群众已经快被忽悠成精了,很多招数已经开始不好用了。而正确道路的回归可能还是要在泡沫破灭之后,断了大家投机取巧的念想。繁荣已经耗尽了所有的力量,但为了避免一场萧条,被人为的用共享单车延长了。其实你也可以说,共享单车也分担了滴滴们的关注压力,毕竟比较起来,滴滴们的数据和收入都强多了,连自行车都这么有价值,从另一个角度也烘托了前辈们高峰仰止。
一开始觉得都是项目,后来觉得都是局。
相关推荐
最新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