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症状你知道几个 淋病有哪些传染方式
一、淋病的症状有这些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也可侵犯眼睛、咽部、直肠和盆腔等处以及血行播散性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典型症状是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排出黏液或脓性分泌物等。也可侵犯眼睛、咽部、直肠和盆腔等处以及血行播散性感染引起关节炎、肝周炎、败血症、心内膜炎或脑膜炎等。
1、男性淋病
1.1、男性急性淋病: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2~5天。开始尿道口灼痒、红肿及外翻。排尿时灼痛,伴尿频,尿道口有少量黏液性分泌物。3~4天后,尿道黏膜上皮发生多数局灶性坏死,产生大量脓性分泌物,排尿时刺痛,龟头及包皮红肿显着。
1.2、男性慢性淋病:一般多无明显症状,当机体抵抗力减低,如过度疲劳、饮酒、性交时,即又出现尿道炎症状,但较急性期炎症轻,尿道分泌物少而稀薄,仅于晨间在尿道口有脓痂黏附,即“糊口”现象。
2、女性淋病
2.1、女性急性淋病: 感染后开始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一般经2~3天的潜伏期后,外阴部首先发炎,自觉瘙痒,行走时疼痛,相继出现尿道炎、宫颈炎、尿道旁腺炎、前庭大腺炎及直肠炎等,其中以宫颈炎最常见。
2.2、女性慢性淋病: 急性淋病如未充分治疗可转为慢性。表现为下腹坠胀、腰酸 背痛、白带较多等。
2.3、妊娠合并淋病: 多无临床症状。患淋病的孕妇分娩时,可经过产道而感染胎儿,特别是胎位呈臀先露时尤易被感染,可发生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早产、产后败血症和子宫内膜炎等。
2.4、*淋菌性外阴阴道炎:外阴、会阴和肛周红肿,阴道脓性分泌物较多,可引起尿痛、局部刺激症状和溃烂。
二、淋病的几个治疗偏方
1、大麦方
[原料]胡桃肉10 g,大麦30 g,甘草、灯心革各1 g。[制法]将大麦淘洗干净,其他药去灰沙,一同放入锅内煎熬40分钟,取汁。[功效]补肾,健脾,清利湿热。用于淋病,腰痛,尿淋漓不尽。[服法]温服,1剂/d。
2、蒜豉丸
[原料]大蒜、淡豆豉适量。[制法]将大蒜捣烂。合入淡豆豉做成丸,每丸质量约9 g即可。[功效]补虚,解毒,通郁。用于淋病。[服法]每次3~5丸,温水送服,3次/d,连服3日可愈。
3、银杏汤
[原料]银杏10个。冰砂糖6 g,甘草3 g。[制法]将银杏与甘草同放入沙锅中煎熬约20分钟后,加入冰砂糖,再煮一两沸即可。[功效]益阴,通淋。用于妇人淋漓疼痛不可忍。[服法]取液温服,1剂/d。
4、苏蜜煎
[原料]藕汁40 mL,白蜜40 mL,生地黄80 mL。[制法]将生地黄洗净,放入沙锅内煎熬,用微火煎约20分钟后分别放入藕汁和白蜜,再煮沸几分钟,取液即可。[功效]凉血益阴,益气通淋。用于老年人淋病,小便短涩不利,疼痛闷极。[服法]空腹含服,10~15 mL/次,然后渐渐地下咽,忌热物。
三、淋病怎么才会传染呢
1、不洁净性生活:不洁净夫妻生活,是主要是淋病病因。男性淋病的病因,大多都是由于性~接触引起的。淋病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感染率高,传播快,通常在感染后3周左右就会发病。
2、自身免疫力低下:指非性~接触传染形成的淋病,接触到淋病人的分泌物,或者是被污染的用具,如沾有分泌物的脚布脚盆、毛巾以及衣被,甚至在厕所的马桶圈等,都会可成为淋病的病因。
3、妊娠:妊娠期妇女,有较高的淋病发病率,并且复发率相对也比较高,这和妊娠期的内分泌功能变化有着很大的关系。
4、饮酒和饮食:饮酒,指是的包括淋病在内的多种性~病发病,以及复发的因素。因为饮酒,影响到了机体淋巴细胞活性,抑制了机体免疫力。同时酒精还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增强性~欲,减轻焦虑,增加高危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增加淋病的发生、复发。经常吃辛辣刺激食物,也会导致淋病的发生。
5、母婴传染。主要是由于患有淋病的孕妇,尤其是临床症状不明显而子宫颈部位有病毒感染的孕妇,生殖道内会有病毒,在临床的正常分娩时分娩时,胎儿经过产道,导致新生儿的病毒感染,引起婴幼儿患淋病。
四、淋病疾病会引发的危害有哪些
淋病疾病会引发的危害主要有
1、并发其他病症:如尿道腺炎、尿道周围组织炎和脓肿、包皮腺炎、输精管炎、精囊炎、鞘膜积液、睾丸炎、前列腺炎、龟头包皮炎、淋菌性溃疡、附睾炎和尿道狭窄等。淋球菌也可经血行播散,引起关节炎、肝炎,严重的可危及生命。
2、诱发不孕不育症:淋病逆行感染,感染到男性前列腺,精囊腺、附睾。使精子产生异常,就会患不育症。
3、引发排尿障碍或尿潴留:尿痛轻微,排尿时仅感到尿道灼热或轻度刺痛,常可见终末血尿。尿液一般透明,但可见淋菌丝浮游于其中。尿道口红肿,灼痛,流粘脓液等。
4、导致性功能障碍:淋病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刚易出现性欲减退、勃起不坚、阳痿、早泄及神经衰弱等症状。
淋病疾病发病了可是要大家重视疾病的发病情况,相应的针对淋病疾病进行检查工作也是可以最好的确诊患病情况,这样相应的进行诊治工作也是可以最快的治愈淋病,进而减少淋病疾病的危害并最快的恢复身体健康,希望大家对此重视并积极的进行了解。
相关推荐
最新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