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找朋网>排行榜 > 民国作家文人排行榜(真容再现)

民国作家文人排行榜(真容再现)

查看:983 / 更新:2022-04-11 13:52

“民国热”持续多年,何以“热”起来,个中原因复杂,我们在此不做讨论。但说是“热”,其实热闹始终围绕的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人。

这“104位民国文人”,一个个看下来,发现有些虽知道,但却是初见真容,而有一两个,惭愧以前似从未听闻。不知道你认得多少,又喜欢哪些?

104个,当然也还只是部分,欢迎你补充。介绍从简,难免有不确切合理处,感兴趣的,还需诸位自己多动手查阅。

001:蔡元培(1868-1940)

民国作家文人排行榜(真容再现)

浙江绍兴人,原北京大学校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著有《中国伦理学史》等。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香港),又拼Ts`ai Yuan-p`ei,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是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

蔡元培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观察;两度游学欧洲、亲炙文艺复兴后的科学精神及法国大革命后的思潮。他把中国文化教育“从封建专制时代摆渡到民主自由时代”。手定教育方针,创立现代教育制度。把北京大学学术化,奠定中央研究院之基础。提倡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及人生观、世界观、美学教育。倡导自由思想、民权与女权,致力革除“读书为官”之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

生平

1868年1月11日(清同治六年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即今绍兴)。

祖父蔡嘉谟在当地早已经商,并且有七个孩子。长子蔡光普为钱庄经理,也就是蔡元培的父亲。蔡光普,字耀山,对人十分厚爱,与周氏结婚,育有七个孩子,蔡元培排行第四。

蔡元培一生凡三娶。1889年3月与元配王昭(仲明)结婚。1900年,王氏病逝,翌年续娶黄世振(仲玉)。1921年1月,黄氏病逝。1923年7月,续娶周峻(养浩)。周氏于1975年8月病逝。他们共有五子:阿根、无忌、柏龄、怀新、英多;二女:威廉、睟盎。

蔡元培6岁入读私塾。11岁丧父后,由曾经念书的六叔蔡铭恩(茗珊)指导学习《史记》、《汉书》、《文史通义》等等。

1883年,17岁的蔡元培考取秀才后,开始博览群书。

1884年,18岁的蔡元培设馆教书。

1885年,到杭州参加乡试。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贡士,因故未参加当年殿试,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补殿试,中二甲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留心新学,同情维新派。

革命生涯

1898年(清朝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杀害了他所崇拜的谭嗣同,使他深感清廷政治改革“无可希望”,断然离开翰林院南下,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

1902年,在上海与章炳麟等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并担任会长。同年,到日本留学,因为中国学生遭受无理压迫,愤而伴送被放逐的吴稚晖等归国。同年秋,在上海办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创办《俄事警闻》(后改名《警钟日报》),提倡民权,倡导革命。

1904年,与龚宝铨等在上海建立光复会,密谋武装起义。次年加入同盟会,藉学校和报纸培植革命力量。

1907年5月,在驻德公使孙宝琦帮助下,到德国留学。在柏林一年学德语,后来在莱比锡大学研究了三年哲学、文学、心理学和民族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应陈其美来去电催促,取道西伯利亚回国。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组织南京临时政府。第三天就任命蔡元培作教育部长。北京政府唐绍仪内阁教育总长,主张教育应从造成现世幸福出发,提出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摹仿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制度。不久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统治而辞职。

1913年旅居德、法,从事教育、哲学和美学研究。在里昂创办中法大学。

1915年与李石曾等组织留法勤工俭学,次年与吴玉章等组织华法教育会。

北大生涯

北大校长委任状

1916年12月回国。1917年1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敦聘专门学者,提倡自由主义的科学研究。组织进德会,挽救奔竞和游荡的旧习。改革北大领导体制和学科、学制设置,创办科研机构,倡导平民教育,首行男女同校。他采取“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大量引进新人物,不拘一格招聘众家。北大很快即开学术研究、思想自由之风气。他还支持日益兴盛的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赞成文学革命,反对封建复古主义,倡导以“科学”和“民主”为内容的新思潮。他的努力终使北大成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孙中山致蔡元培函

赴任前,蔡元培的众多友人认为北大校方腐败,如赴任有碍名望。孙中山认为,“北方当有革命思想的传播,像蔡元培这样的老同志,应当去那历代帝王和官僚气氛笼罩下的北京,主持全国教育。”蔡元培慨然领命。由于延聘和支持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辜鸿铭等人任教讲学,使北大不仅成为全国重要的学术研究中心,而且由于他们这些教授作为或激进,或左倾,或保皇等不同思想的代表而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摇篮。五四运动中同情学生爱国斗争。

1923年1月,因为愤慨于当时教育总长彭允彝提案逮捕财政总长罗文干的不称职无耻,辞职又去漫游欧洲。

1924年11月至1926年2月,蔡元培到德国求学,专攻民族学。

1926年2月回国,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工作。

1927年倡议成立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10月任为大学院长。在这期间创办了中央研究院,成立国际出版品交换处。11月27日和萧友梅于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即现上海音乐学院),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音乐院校。

1927年3月28日,蔡元培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会议,吴稚晖提出发动“护党救国”运动。4月1日,汪精卫穿越西伯利亚再转苏联邮轮,从欧洲赶回上海。蒋介石、吴稚晖、蔡元培等向汪投诉中国共产党问题。4月2日,中央监察委员会会议召开紧急全体会议,讨论清除中国共产党的行动。蔡元培亦有参会。4月9日,蔡元培同吴稚晖、张静江、李石曾等人一起发出3000余字的“护党救国”联名通电,痛斥联共政策的种种荒谬,严词指责工农运动,号召“全体同志念党国之危机,凛丧亡之无日,披发缨冠,共图匡济;扶危定倾,端视此举”,检举中国共产党。同年任中央教育行政委员会常务委员。

1928年于杭州西子湖畔创立国立艺术院(即现中国美术学院)。10月以后,“专任中央研究院长”。

九·一八事变后,他奔走呼号,倡导抗日。1931年12月15日,蔡元培在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遭北平请愿学生绑架,并遭殴打致伤。

1932年,与宋庆龄、鲁迅、杨杏佛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对国民政府的特务政治,积极开展爱国民主抗日活动,拥护国共合作。他被选为副主席。1938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名誉会长。

1936年,与陶玄、张静江、李石曾等人在上海创办世界学校,实行教育救国和科学救国,把学生从小培养成出国留学及有用的人才。

香港生涯

1937年11月27日,由庄长恭、丁燮林2位研究员陪同,从上海到香港。妻周峻(养浩)和子女在12月29日也到香港。

1938年5月20日,“保卫中国同盟”及“香港国防医药筹赈会”于圣约翰大礼堂(圣约翰座堂)举行美术展览会。宋庆龄邀请他出席并且公开发表演说。时任港督为罗富国爵士。

1940年3月3日,年迈的蔡元培于寓所失足跌倒。3月4日便被送入香港养和医院。3月5日病逝,卜葬于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其著作辑有《蔡元培选集》。

教育理念

教育模式新颖,不拘一格,认为教育是国家兴旺之根本,是国家富强之根基。教育思想灵活,兼容并包,不因学术争议而排斥,广泛吸收各家所长。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

他主张教育应注重学生,反对呆板僵化。他还提倡美育、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等新的教育观念。

蔡元培与民族学

蔡元培先生在教育和美学方面的贡献有目共睹,但在民族学方面的贡献却鲜为人知。蔡元培在自写年谱中称,自己的梦想之一就是写一本《比较民族学》,“以研究民族学终老”。

1892年春,蔡元培赴京殿试。在有关西藏的策论题中,他详述西藏“地域广袤,山川道里”。

1901年蔡元培在《学堂教科论》中说:”以前的历史只记帝王之事,不记民生风俗,以致于一群强弱盛衰之数,终不可稽。“

1908年至1911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哲学、文学、文明史和民族学。

1918年发表北京大学校长启事,广泛征集全国近世歌谣,供研究之用。

1924年8月出席国际民族学会第21次大会。

1924年11月至1926年2月在德国汉堡大学专修民族学。

1926年至1934年蔡元培先后发表了《说民族学》、《民族学与社会学》、《民族学上之进化观》等文章。

1927年中央研究院成立之时,蔡元培希望成立一个民族学研究所,但因人力物力有限,这个希望未能实现。

1928年社会科学研究所成立,蔡元培在研究所中增设民族学组,亲任组长兼研究员。在民族学组里开展了下列研究。

广西凌云瑶族调查研究

台湾高山族调查研究

松花江下游赫哲族调查研究

世界各民族结绳记事及原始文字的研究

外国民族民称的汉译

西南少数民族研究资料的收集

纪念

香港浸会大学其中一个学生舍堂命名为“蔡元培堂”,以纪念蔡元培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而蔡元培堂一众旧生及宿生,希望在国内发扬蔡先生的教育理念,于2007年9月在中国广东省阳东县成立全国第一所“蔡元培学校”。

其他

爱因斯坦曾应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承诺在北大作为期两周的讲座,但因各种原因而延误,这成为爱因斯坦的“莫大痛苦”和蔡元培的“最大遗憾”。

评价

蔡元培对近代中国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自蔡元培开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现代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培植家乡青年不遗余力。并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

1940年3月7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评价他:“惟其在教育上与本党主义之功罪而言,以吾所见者,但有罪过而已,尤其是教育受其乡愿式之影响为更恶劣也。”

学者黄炎培:“有所不为,吾师之律己,无所不容,吾师之教人。欲人知求真一本自由,记从长绍兴中学,以至长北京大学,弗逾初旨。晚而主持科学研究。广纳众流,一贯斯道,从德量浑涵中,确标趋向,嗟余小子,心传窃奉终身。”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清廉正直,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学历

德国莱比锡大学研究

(1908年-1911年)

德国汉堡大学研究

(1924年11月-1926年2月)

世界文明研究所研究

经历

(清)翰林院庶吉士、编修

(1892年-1898年)

绍兴中西学堂监督

(1899年-1900年)

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

(1901年)

中国教育会会长

(1902年)

上海爱国女学校创办人

(1902年)

光复会会长

(1904年)

中国革命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

(1905年)

(临时政府、北洋政府)

教育部(第一任)教育总长

(1912年1月3日-1912年7月14日)

华法教育会会长

(1916年)

国立北京大学校长

(1917年1月4日-1926年7月8日)

浙江政治分会委员

(1925年)

(国民政府)中央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

(1927年)

(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

(1927年4月27日-)

(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筹备处筹备委员

(1927年5月9日-1928年)

(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委员

(1927年7月2日-1928年)

(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

(1927年10月1日-1928年10月6日)

(国民政府)禁烟委员会委员

(1928年)

(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

(1928年2月1日-1931年)

(国民政府)司法部(代理)部长

(1928年3月9日-1928年10月6日)

(国民政府)财政监理委员会委员

(1928年4月11日-1928年8月28日)

(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第一任)院长

(1928年4月23日-1940年3月5日)

(国民政府)预算委员会委员

(1928年8月29日-1929年3月4日)

(国民政府)首都建设委员会委员

(1929年)

(国民政府)外交委员会委员

(1929年)

(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

(1929年1月31日-1930年7月5日)

北京图书馆馆长

(1929年8月-1940年3月5日)

国立北京大学校长

(1929年9月16日-1930年12月)

(国民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

(1932年-1933年)

国际宣传委员会会长

(1937年8月13日-1940年3月5日)

著作

《东西学书录叙》

《中国伦理学史》

《哲学要领》

《文化运动》

《康德美术学》

《欧洲美术小史赖斐尔》

《蔡元培先生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