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 我最安全的舒适区就是冒险
8月25日,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次开设电影大师班,著名国际导演李安率先开讲。现居美国纽约的李安因疫情原因以远程连线的方式与观众分享他的从业经验和感悟。
谈电影技术
“我还在初步学习阶段”
一直以来,李安一直自称是一名老式的电影拍摄者,拍了二十年的胶片电影,介入非常深。“其实我对科技这个东西一点都不熟,电话我只会打出去,除此之外什么都不会。”
但这位“老式电影拍摄者”,首次拍摄3D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简称《少年派》)便一举夺得第85届奥斯卡包括最佳导演奖在内的4项大奖。随后,一部以4K、120帧技术为依托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引发国内外关于电影技术变革的大讨论。2019年,他再次拍摄4K、120帧、3D电影《双子杀手》,关于“李安电影技术革新”的讨论再次纷至杳来。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剧照
“数码也好,新科技也好,其实对我而言没有什么很大关系。”李安坦言,当初拍《少年派》时,由于在哲学思考方面不知道该如何突破,便尝试着多加一个视角空间,来突破想表达的题材。“这是我第一次拍数码电影,也是第一次感受到立体的画面是什么感觉,电影拍到一半时,我感觉很糟糕。过去我所依靠的媒介,我所相信的东西、表达的东西,突然之间土崩瓦解,我忽然不知道该如何拍电影了。”这部电影里有水、有小孩、有老虎,都是李安过去所鲜少涉猎的元素,他说:“其实我和在太平洋上和老虎同舟漂流的少年派的感觉一样,充满了恐惧。我必须要在大海里找一座岛,一定要创新些什么来和‘科技’这个东西达成和解,把那些破灭的东西重新组合。”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剧照
在李安看来,无论从制作层面还是表达方式上,数码电影和胶片电影有着较大的区别,这对电影语言的设计、演员选择等方面都有不同深度的影响。李安表示,“数码电影需要新的美感、新的范式、新的逻辑,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去发明。如果用数码技术模仿过去的东西,结果还不如过去好的话,那便是荒谬的。”
自1895年电影诞生之日起,便是建立在胶片电影的平面式表达之上,如今已成为全世界电影工作者的共识,也是业界的通用语言。“如今我们到了一个新的媒介环境中,现在我是摸着石头过河,还在初步学习的阶段,后面还有拍摄数码电影的计划。”他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和他一起,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去发掘新的素材,新的表达方式,从而探寻新的可能。
《双子杀手》剧照
谈影像表达
“电影越拍越困惑”
纵观李安的电影作品,无论是早期的“父亲三部曲”,还是新世纪之后的《卧虎藏龙》、《断背山》,都兼及传统与现代的伦理矛盾,观照东西方的文化冲突,并游刃于这种差异和对立间,试图在文化多元、众声喧哗、认同分歧的现世生活中寻求一条和而不同的出路。
这与李安的成长经历有关,他的电影是人生经历的折射。在李安的生命中,“外人”的身份常常存在。在台湾,他是外地人;在美国,他是外国人,这样的成长经验使他感受到来自东西方不同文化的碰撞。在谈及自身对东西方文化的思考时,李安表示,“电影越拍越困惑,我的电影不是给人解答的,而是我内心的一种解析,是对日常生活的一种观察、表达,不是陈述,并不是告诉观众人生应该如何,而是把我的观察和感受诚恳地表达出来,和观众共同体验、交流,或者给观众启发。”
《卧虎藏龙》剧照
电影《卧虎藏龙》将东西方文化很好的交融,既融入含蓄般的东方审美,又不失西方所追求的张力,在快意恩仇的武侠江湖中,诠释着他对文化与情感的思考。“东方讲究意境,例如在东方的绘画中,人都很小,天地山水非常大,里面的留白很多,讲意境、讲结构。西方文化中,讲究征服性、侵略性,常常强调个人的决定如何改变世界,把个人意志放在最前面。”如何将东西方文化融合,李安有自己的思考,“西方主流电影中,有着固定的起承转合结构和意识观念,观众也都已习惯,需要一些新的东西,我们不妨把东方文化中的意境、崇拜天地的特点发挥出来。”他表示,“今后还会拍武侠片,不过写意会更加抽象,故事的自由度也将更大。”
《卧虎藏龙》剧照
借由回忆拍摄《卧虎藏龙》的往事,李安也分享了他对文学改编的看法。“大部分小说我只读一遍,读的多了,我怕陷入到小说的细节中,拍不出电影。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小说中哪个地方最打动我,我便思考如何用电影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文学改编不是翻译,不是简单地将文学语言翻译成电影语言。在业界,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则,‘是忠于小说拍一部烂电影,还是毁掉一个小说拍一个好电影’。”
谈从业感悟
“直面人生中的惑”
青年电影导演杨子向李安请教当下电影从业者在四十岁应该如何选择电影题材时,李安也随即谈起了自身的从业感悟,“孔老夫子讲‘四十不惑’,我想应该是说为人处世的道理。但作为一名电影从业者,保留心中的‘惑’非常重要,当你带着‘不惑’去拍电影时,电影就容易变得乏味,说教意味浓厚。电影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表达自己,表达自己搞不定的东西、令你困惑的东西。你需要不断发现自己的‘惑’,用精彩的电影语言真诚的表达出来,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回首过往二十多年的从业经历,有一件事令李安特别自豪。“有一件东西我始终没有改变,我一直保持着纯真。”李安分享说,“与二十年前的我相比,最大的改变就是,随着我的拍摄经验越多,我搞不定的东西越少,题材的寻找越来越困难。”他打趣道,“但我看待世界的眼光越来越尖锐,有时候会想出一些讽刺的东西,不像以前那样傻傻的。”
青年导演应该走出题材的舒适区还是继续深耕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是青年导演顾晓刚一直所困惑的。李安寄语道,“这个没有标准答案,以我的经验来讲,我最安全的舒适区就是冒险,如果不冒险我会变得非常焦躁不安,但这是我的性格,不能一概而论。”
谈疫情冲击
“将加速电影变革”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全球电影业相继停摆,针对疫情对电影业的冲击,李安表示:“疫情对电影业的打击非常大,但打击的同时,电影人要思考如何创新拍摄手法。我的一个猜测是,革命性的电影变革或许将提前到达。”
近年来,以奈飞为首的网络平台相继在网络上播放电影,国内网络大电影迭起,疫情之下,更是加速观众向网络平台的转移,面对网络电影对院线电影的冲击,李安这样解释道:“电影院有它的优势,比如仪式感和群体感,但要想观众从网络平台转移到电影院,需要‘诱因’,这就需要我们电影从业者不断创造新的影像、新的故事,这些影像和故事是他在家、在网络平台看不到的,所以我们要勇于接受挑战,创作新的内容,‘引诱’观众不得不去影院。”
记者:位林惠
编辑:莫愁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