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男妈妈”惹争议 这种隐形歧视,伤害的可不止女性
《姜子牙》电影上映没多久,话题“姜子牙男妈妈”就引发争议,直接冲上热搜。
在片中,姜子牙对神兽四不相悉心呵护,不时温柔抚摸;给邋遢的哪吒认真擦嘴的模样都很像一位体贴心细的妈妈,故得此词。
或许,这是营销团队为了让人物属性更亲民才配的词,但这词怎么品都怪不舒服的。
难道父亲就不可以细腻、温柔、爱干净?难道带孩子就该是母亲的责任吗?
这个词,到底是在加深性别的刻板印象?还是在暗示带娃是妈妈的责任?
似乎,都有。
有人说这是小题大做,但随时留心这种企图,百利而无一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社会事件表明,一味给男性灌输要阳刚,不要阴柔的概念,抹杀男子气概的多样性,既是给男性穿上束身衣,又是给女性缠上裹脚布,一秒回到旧时代,谁都不自由。
不仅如此,它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一不留神就会造成严重伤害。前几天四川姑娘拉姆被前夫唐某纵火烧伤去世的新闻就是一个例子。
从各路媒体报道上我们得知,早在这场悲剧发生之前,唐某对拉姆已经实施过多次家暴。
无论双方感情出现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当唐某用最原始,最强调体力的暴力方式解决问题,这也就意味着,他深受传统男性标准教育的毒害已久。
先来说说什么是传统男性标准?《男性的衰落》一书中就做出过精彩的总结:
这些信念来自四面八方,可能来自父母、老师、朋友、政府、媒体,文化产品等等,贯穿一个男孩的成长。让我具体来举些例子:
如果一个小男孩动粗,大家会说“小男孩嘛”,而如果他们受到同伴的欺负,他的爸爸很可能会说:“别哭哭唧唧的,爷们点打回去!”
如果一个男孩心思细腻,情绪敏感,很容易会被认为“不正常”,因为在一般人看来,男孩的情绪就应该比女孩单纯,男孩不会,也不应该计较细节,应该大大咧咧。
他们的玩具也被设计得极具“功能性”,有别于女孩子的装饰性。
比如,同样是一架飞机模型,厂家会针对女孩子专门涂上一层粉嫩的油漆,把模型打造得更小,剔除负担重的功能等等。
我们从成人的商品中也不难看出,女性的打扮常被看作各种添加品的集合,充斥着修饰、发型、化妆品、褶边和高跟,而男性打扮都是功能性的,很少再有其他。
这都是在暗示男性最好是天然的,不要打扮,真实才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把不修边幅,满脸胡须渣子的模样看作是“爷们”的象征。
男孩很少因为外表受到称赞,他们很早就明白,自己是负责观看的人。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总有男人觉得自己可以对女性的穿着评头论足吧。
至于小说、影视、游戏文化更是如此。欧美的超级英雄电影不多说,相信大家都懂。
还有很多真人冒险类节目比如贝尔的《荒野求生》,节目中不乏穿越鲨鱼的水域,给成群的死鹿扒皮,在野外寻找蛆、草根、莓果充饥……
总之就是要历尽千辛万苦逃离各种恶劣的环境。
这一切其实都是在潜移默化地告诉男性:你得热爱冒险、引领他人、争夺高位,你要主动出击甚至攻击,为自己的尊严而战。
本来,培养男孩子大气、理智、勇敢、吃苦耐劳的自强精神没有错。
但问题是,很多人对这些词语的理解都过于狭隘,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
比如,在传统教育下,男孩子被培养得确实很勇敢,他们敢于追逐,敢于攀登,敢于竞争。
但却不敢或者不知道如何体面地约女孩出来,不知道如何向身边人吐露心声,在人际交往中“直来直去”,这样的“勇敢”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再比如,很多男孩确实很理性,对自身的情绪并不敏感。但这未必是好事。
当他们分辨不清自己的情绪,忽略或压抑自己的内心感受,他们又怎么向别人表达自己,准确接收别人的情感,在互动之中建立深刻持久的感情呢?又怎么会真实地体验到与人联结的幸福呢?
况且,很多人所支持和渲染的胆大好斗,钝感理智的世界观,真的不是易怒麻木的表现吗?
在过去原始狩猎年代、战争年代和重工业时代的男人确实需要更强壮、更进击,更霸道,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光是凭借生理优势就可以游刃有余地过日子。
但过去就是过去,如今是相对和平,社会和经济发展不断进步的年代。
劳动力需求激增,社会分工大量细化,女性势必要加入其中,而女性自身也不再愿意独守家庭这一亩三分地,主观上更积极努力想要开创自己的事业。
可以说,女性的地位和实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这时候必然有一部分不如女子的男人的地位会下滑。
那些不受传统男性标准影响的男性,可以很快调整自己,不在意他人的目光,不去规定自己一定要擅长领导他人、养家糊口、追求地位、在两性关系上占支配地位。
那么,他们就可以更多地探索自己,发现更多的可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优势,从中取得成就,实现自己的价值。
比如,发现自己和女人一样爱好化妆打扮,爱好展现自己,爱好做饭烹饪,说话具有感染力,他们或许会当化妆师、当模特,当奶爸都可以很成功。
不必拘泥于自己不胜任,甚至厌恶的工作和爱好,比如练一身肌肉,只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真男人”。
而那些被传统男性标准教化的人,往往会羞愧,会愤怒,想方设法向这种传统的男子气概靠拢,同时从他们认为的“低等人”中榨出一点尊重。
低等人即达不到传统男性标准、不符合男性模式,受到男性支配的人,这当然就包括女人。
也就是说,当他们无法通过文明的方式,比如一份满意的工作,一位情投意合的伴侣,成为传统意义上受人尊敬的男人时,对身边的女人诉诸暴力就是“赢回男子气概”的最方便的选择。
事实上,在拉姆的案件中,离了婚后的拉姆就比其前夫过得好,在网上更受欢迎。
当自己的女人比自己过得好,还不再受自己的支配,这在唐某看来,就是在挑战他的男性尊严。=
唐某曾在拉姆的账号中如是评论
值得一提的是,暴力未必是发生在行动上,还有语言上的操控、恐吓、欺凌或情感勒索,比如“我要告诉你家人,你是个多么糟糕的母亲/疯子/酒鬼/婕子”。
《坡道上的家》,推荐大家值得一看
事实上,一个外表柔弱、多情、温柔的男生,并不意味着他没有担当和责任。
一个体格健壮、力量强大的男生,也不意味他懂得尊重女性,遇到不平之事时,会选择勇敢地挺身而出,保护弱者。
说到底,一味强调在阳刚气质的男子气概,既不符合和平年代的社会需要,又给男性自身实现自我套上了枷锁。
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说实话,要改变真不容易。
很多男孩的父亲就是传统男子气概的臣服者,而要在各个领域找到这些适应时代变化的男性榜样又是凤毛麟角。
但唯一确定的是,我们必须给予男子气概更多的可能性,审视文化传播过程中性别的刻板印象。
正如英国女演员艾玛·沃特森在一次联合国的演讲中所说:
男人和女人都可以敏感;男人和女人都可以强壮。是时候把性别理解为光谱,而不是南辕北辙的两派。
如果我们不再把对方定义为自己的对立面,而是把对方定义为我们的一员,我们都会更加自由。
最后,想要发起一个小小的问卷调查,了解一下大家对刻板印象的看法。
如果你有别的想法,也欢迎留言告诉我。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