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 以“骗”贯穿的乡土之情,究竟想表达什么?
中秋节和国庆节撞到了一起,难得一见的“家国同庆”。
在这样的氛围下,“以小家看大家”的《我的我的家乡》(下文简称为《家乡》)脱颖而出,成了国庆档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命题作文”。
之前的《我和我的祖国》(下文简称为《祖国》)由7部短片组成,全片片长155分钟。折算下来,每个故事所占时长仅有20多分钟。
而《家乡》是由5个故事组成,电影时长为135分钟。显然《家乡》的单元时间,更长一点。
开头提到了“命题作文”这个词,是因为《家乡》的5个故事,都是围绕着小人物、家乡、回家、还有“欺骗”展开的。
前面都好理解,可最后一点——善意的谎言,看上去就很微妙了。
从主题上就决定了,步调平和的《家乡》不能像《战狼》那样安排个“虽远必诛”的反派,也不能像《祖国》那样穿插一些“天时地利人和”的矛盾冲突。
怎么办?故事要讲出来,精神要传达下去。
那就只能用游走在道德边缘的谎言,为这些故事描绘色彩。
《北京好人》中,张北京为了让患病表舅做上手术,让对方用自己的医保——欺骗医院;表舅最后“放飞天性”,也当着医院工作人员和警察的面撒了谎;表舅妈早早就背着表舅买了医保,让整件事有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结局。
这一个故事里,还穿插着一个很有意思的“骗局”——“蒲公英能治病”的民间土方。
论“骗”,这第一个故事在整部电影中堪称最高级、也最接地气。它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将制度、人性、家庭关系、风土人情都表达出来,不仅很简单立体,而且很直接有效。
《天上掉下个UFO》中,擅长搞发明创造的黄大宝,从一开始就知道大家趋之若鹜的外星飞行器是自己造的。他和村长、大款的出发点不一样——前者害怕被发现,后者干脆将错就错提高村里的经济发展,最后也走过一段殊途同归的路。
但这个故事未免有点太“陈思诚”,无论是演员的脸还是表演风格,总让有一种在看“乡土版唐探”的感觉。
结局的大团圆和惊鸿一瞥的佟丽娅一样,都过于美丽、过于不真实。
《最后一课》最好哭,但从电影结构上来看也是最经不起推敲的一个单元。
儿子和爸爸从前的学生们联合制造假象,复制出“回不去的1992年”那最后一堂课。所有学生的只言片语,最后只让这个老师变得更饱满、更立体,将其他人显得越发单薄的同时,那时的教育条件、一部分教师群体用爱发电这一点,就都被比了下去。
尤其最后,从天而降的彩色学校和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姜小峰,让人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故事圆满了,但也严丝合缝到任何实际意义都流不出去。
《回乡之路》安排在第四个出场,按照“套路”来说已经让人提前预知到:邓超扮演的人不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
但如果单论演技和故事架构,这个故事本身还是很有悬念的。可其中一些莫名其妙的喜剧效果,可有可无的角色设定,让整个故事在开头的地方显得有点闹哄哄。
最后那个哭着喊出“我想成为你”的小男孩,更是一个教科书级别的“形式主义”。
从前的乡土电影,贯穿始终的词是“走出去”。这一次,“回来改变它”变成了其中人物的关键词。
能切实地感受到发展不均衡和年轻人口流失正在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但最后的高光时刻还是只、也只能给到那些带来大变化、注入大活力的人——拔高的同时,忘了回归到大群体。
《神笔马亮》,是个人除了《北京好人》之外最喜欢的一部。从喜剧效果来说,这一部也称得上是整部电影的“笑点担当”。
但通篇的梦幻感,就像马亮恶画笔一样——不真实。
或许整个故事从一开始,画家能当上村支书,就奠定了故事的基调吧。
回到文章的标题来说:为什么要用“骗”去贯穿5个故事、整部电影?
因为不管是故事里的人,还是每个故事对应的结局,都有一种极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
如果回归现实,每个人的家乡都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
江山多姿,非一朝一夕之功。说到底,《家乡》不是假象,但就目前而言,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需要那些愿意相信的人去为之奋斗,让它们变成现实。
就像电影中不断出现的大全景一样,目前为止,只能远远地欣赏,不能进去一探究竟。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