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风暴2》 女版“郎朗”的硬核人生,美丽与残酷交织的艺术
《舞蹈风暴》第二季开播,轻松拿下豆瓣9.5的高分。
芒果的综艺taste真是绝了!
“大道至简”,圆形舞台上几束追光,诠释属于舞蹈最本质的魅力。
选手阵容堪称“全员首席”,“从心而舞”颠倒众生。
“旧金山芭蕾舞团”唯一华人主演谭元元,用美不胜收的天鹅“归来”,瞬间俘获了所有人的心。
140台摄像机环绕、360度全景摄像,留下属于世界级“芭蕾女王”的“风暴时刻”。
她无疑是美的,但如此极致的美丽背后却透着满满的“残酷”。
一、老天赏饭吃
“芭蕾是世界上最美丽又最残酷的职业”,首当其冲的就是对舞者身体的硬性“审美标准”。
古典芭蕾有句口诀:“三长一小一个高,二十公分顶重要”。
“三长”指的是长胳膊、长腿儿、长脖子,“一小”指的是“小脑袋”,“一个高”指的是“高脚背儿”,在身体平衡的基础上体现芭蕾的优雅和贵族风范。
“二十公分顶重要”,说的是芭蕾舞者的腿部,必须比上身长出20公分。
只有这样才能遵循“距离即美”的古典美学,避免仰视角度产生“大腿如林”的肉欲,破坏清心寡欲的基督教式理想;俯视角度产生“侏儒成群”的丑陋,毁掉轻盈飘逸的美感。
这个标准,上海姑娘谭元元完全符合,她就是为舞蹈而生的人!
天生五官精致、头颅圆而小,身材纤细,身高166cm,体重47 公斤(不过百)。
媒体评价:“她一上台,就会吸引所有的视线。”
1981年,5岁的谭元元看到电视上播放乌兰诺娃的《天鹅湖》,就开始情不自禁地学着踮起足尖模仿天鹅的动作,此刻年幼的她并不知晓这一举动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
但这画面却在热爱舞蹈的母亲心中生根发芽,为谭元元的“芭蕾女王”之路保驾护航。
后来,母亲送谭元元到上海市虹口区少年宫学跳舞,有意培养女儿的“天赋”。
等到上海舞蹈学校招生的时候,谭元元在母亲的支持下参加了考试。当时学校要从上千名候选者里挑选出男女生各12名。
老师眼睛一扫,半数的孩子就出局了。接下来就更严格,要用尺子量。
最终10岁的谭元元凭着下肢比上身长13厘米的优越体貌条件脱颖而出,被选入上海芭蕾舞学校。
跨越了第一道“残酷”门槛,梦想的画卷徐徐展开,母女俩也为拿到通知书而庆幸,但却遭到了来自父亲的强烈反对。
保守的工程师父亲认为芭蕾是西方的艺术,东方人很难崭露头角。女儿穿着清凉被男舞者托举,也不雅观。
他更希望谭元元能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医生或者律师,坚决反对“吃青春饭”的舞者之路。
后来,她在习舞期间受伤,更坚定了父亲让她放弃芭蕾的想法。
但有着未竟“舞蹈梦”的母亲这次也异常固执,寸步不让。
父母为此展开了漫长的拉锯战,结果导致入学时间推迟了半年之久。
既然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就把命运交给老天安排吧!
无奈的父母最后决定用掷硬币的方式来解决:“硬币正面朝上则去跳舞,反面就放弃”。
或许真的是命中注定,母亲手中小小的五分硬币一抛,就注定了谭元元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
二、我是丑小鸭
11岁,谭元元才冲破第一道家庭樊篱开始正式学习芭蕾。
由于入学晚,身体条件优越的谭元元反而成为“后进生”。因为总跟不上进度,颇有些自卑。
她回忆说:“周围的同学都已经跳得很像样了,我还站不稳,那时我就是丑小鸭。”
但毕竟是有天赋的好苗子,平日练习中偶然流露的闪光点被当时学校的老师林美芳和陈家年看在眼里。爱才心切的两人就每天给她补课,踢腿、劈叉、旋转……都是基本功。
恩师陈家年还无意中揭露了谭元元“小哭包”的黑历史:“也可能因为我对她太严格,谭元元太爱哭了,整天哭。有一次,她又因为没达到要求掉眼泪,我问她,要哭,还是要练,只能选一样。她选练。”
就这样,谭元元在“魔鬼教练”的指导下水平逐渐赶上来,底子越来越扎实,自信心也很快就恢复了。
练习3年后,14岁的谭元元第一次正式登台,却翻车了。
那是1991年在上海本地的比赛,她躲在后台,怕得要命,“觉得脚都不是自己的”。
最后,还是林美芳老师一脚把谭元元踢上台的。谭元元哆嗦着上去了,腿止不住地打颤,就这么勉强撑到结束的最后一个动作,音乐都停了,她的腿还要颤两下。
林美芳老师言语犀利:“就你这水平,出去比赛第一轮就会被刷下来。”
“紧张是因为自卑,自卑是因为确实差得远”。
后来的谭元元“知耻而后勇”,学会了在这唯一的残酷失败经历中汲取养分,直到真正的蜕变悄然降临。
16 岁的谭元元去参加第五届法国巴黎国际芭蕾舞比赛,与来自25个国家的125名顶尖选手同台竞技。
等到了赛场,谭元元的心立刻凉了半截。
她事先并不清楚巴黎歌剧院的舞台有向前5度的倾斜,一直在平地练习芭蕾的谭元元毫无胜算,不想再次经历失败的打击,遂心生退意。
音乐前奏响起,打退堂鼓的学生还在犹豫不决,林老师再次使出两年前的绝招,一脚把谭元元踢上了台。
恰好出场的动作是“大跳”,这一脚竟成为极好的助推力,使得她的大跳完成得异常完美。
舞台上的谭元元索性卸下所有包袱,轻盈自如地完成了整场表演。
评委会主席乌兰诺娃给了满分,还对媒体说:“这是我近20年来看到的最年轻但又最具古典表演风格的女演员”。
最终,谭元元以 19.2(20满分)的高分,夺得唯一金奖。
中国女孩爆冷夺金,谭元元被西方媒体誉为“天才少女”,世界芭蕾舞坛也第一次留下了她的名字。
这次比赛获奖后,17岁的谭元元得到了德国斯图加特约翰·克兰科芭蕾舞学校大专班的全额奖学金,得以继续深造,接受更严谨的芭蕾训练。这也是此校第一次把奖学金授予非德国籍的外国人。
1994 年的圣诞节,她收到了一封邀请函。美国旧金山芭蕾舞团团长海尔基·托马森邀请她去他的舞团做表演嘉宾。
说是表演,其实是一场“考试”,一段双人舞和独舞表演下来,托马森团长拿出一份合同递给谭元元:“来我们这里,你将是最年轻的独舞演员。”
正是这次至关重要的抉择,开启了谭元元作为“职业舞者”异国他乡的艰难磨砺。
三、成名要趁早
在世界任何一个大型芭蕾舞团里,一般先从学徒做起,然后是群舞,至少要经过5到10年的沉寂期,才能慢慢在竞争中跻身独舞、首席之列。
当时,旧金山芭蕾舞团另外两名首席是花了16年才从学徒升到首席,最年轻的独舞演员也要23 岁;而谭元元才刚过18 岁生日。
因为连跳两级的“特殊待遇”,她初到美国就感受到了明显的冷漠和敌意。
语言不通,看不懂墙上的日程表;排练地点更换,也无人告知;上台演出前,合脚的芭蕾舞鞋不翼而飞……
被排挤的谭元元孤独无助,只好一头扎进练功房里,“一个动作练十遍不行,就练二十遍、三十遍。”
因为频繁的体力透支,她经常在换衣间睡着。
或许真的是“天道酬勤”,谭元元的努力很快就得到了犒赏。
1998 年演出季,团里的首席舞者意外扭断手指,第二天演出无法取消,必须找人临时替补。
托马森团长把平时最勤奋练功的谭元元叫到办公室,递给她一盒舞蹈录像:“能不能学下来参加明天的演出?”
眼看机会来临,生性大胆的谭元元毫不犹豫,满口答应下来。
可看完录像带的她,瞬间觉得自己莽撞了。
那段近 30 分钟的舞蹈是芭蕾舞大师巴兰钦的作品《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舞步速度快、动作复杂,非常难掌握,在此之前,她根本没有接触过。
当晚,谭元元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边看录像边模仿,直到天亮,她才结束练习。
第二天,谭元元奇迹般完成了表演,台下掌声雷动,随即登上了旧金山的大小报纸。
22 岁的她“一战成名”,成为最年轻的首席舞者,也是旧金山芭蕾舞团成立 60 余年第一位华人首席舞者。
东方面孔韵味十足的谭元元,被伦敦舞评家 Covent Garden盛赞为“旧芭王冠上最大的那颗宝石”。
日本权威《舞蹈》杂志评选20 世纪101 位舞蹈明星,谭元元是唯一的华人。
2004 年,谭元元被评为“亚洲英雄”,登上了《时代》封面,这一殊荣无可置疑地奠定了她在当今世界芭蕾舞台上至高地位。
她曾荣获旧金山市长艺术奖,4月9日这一天也被命名为旧金山的谭元元日。
四、像僧侣一样修行
但满身的荣耀却是近乎残酷的勤奋和自律换来的。
“别人看上去我跳得很轻松,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
她在演出季平均每天要工作 13 个小时,每周要跳坏四五双芭蕾鞋,每年还要在全世界跳上一百多场演出。
谭元元是个标准的完美主义者:“如果在舞台上错了一步,我会懊恼一整天。台下有3000 双眼睛看着你,这让艺术家活得很累。一次你表现得不够完美,那就存在一个软肋。”
在美国,舞团的合同都是一年一签,首席并非终身职位,稍不留神就会被人取代,而和她竞争的永远都是18岁的年轻“后浪”。
“我表面上像个公主,但脚下血流成河。”
谭元元说:“我都没有童年,因为我 11 岁进舞蹈学校,我就天天在训练,都说你的童年最好的记忆是什么?我说练功房。我只记得练功房,然后汗水,泪水,脚尖鞋,然后血水” 。
成为职业舞者后,愈发不敢懈怠。每到一个城市,她第一件事就是找练功房,连旅游都不放过。
“因为歇一天,自己知道,歇两天,老师知道,歇三天,观众就会知道,脚就会打滑,站不稳”
而想做一名世界级的芭蕾大师,只有勤奋不够,还必须自律。
谭元元为了保护双脚,就算出去散步,也要注意避免过硬的水泥地和石板路,不仅要穿平底鞋,还不能走太远;因为长期练舞双脚严重变形,从没穿过露脚趾的凉鞋或者高跟鞋,也不涂指甲油;喜欢甜食和一切美味,但要为了纤细身材严格控制。
几十年舞蹈生涯,谭元元早已习惯了与病痛为伍。
她曾在演出《吉赛尔》时,因为用力过猛而使胯骨脱臼,这是一次可能断送职业生涯的伤病,医生都束手无策。
可谭元元硬是凭着顽强的意志力,翻阅解剖学和骨科学的书,结合自身寻找最恰当的发力点和支撑点,做康复练习,恢复芭蕾基本功,最终得以重返舞台。这简直是奇迹!
骨裂、胯骨错位、腰间盘突出、右脚立骨变形,腿上3处骨折的伤痕,这是她为梦想付出的代价。
芭蕾舞者的职业本身,就是一种残酷的“极致美”。
谭元元说:“要当一个舞蹈家或者艺术家,你必须像一个僧侣一样修行”。
但那些锥心刺骨的痛和被孤立排挤的冷,如果没有对艺术的热爱支撑,就会变成毫无意义的自虐。
其实我很喜欢她,因为这种带着残酷色彩的美,蕴含着一种强大的力量,是关于“成功”的底层逻辑。
或许正如谭元元所说:“不曾饱尝艰辛,无缘品尝甜蜜,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最珍贵的礼物。”
这次《舞蹈风暴》第二季,“王炸”谭元元出场,仿佛自带光环,万众瞩目。
表演结束,沈培艺老师眼中含泪:“你在这个舞台上,给《舞蹈风暴》定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和规格。舞蹈于你而言就像伯牙子期,是一个‘高山流水’的信仰,向你致敬!”
正是因为这份对芭蕾艺术的纯粹热爱,让“芭蕾大师”谭元元离开舞台七个月,就已经按捺不住,要在综艺节目中展现婀娜舞姿。
有人说“她是世界芭蕾舞坛上至今仍无法替代的中国骄傲”。44岁的她,能有如此完美的状态,的确配得上如此赞誉。
结语:
上个月高奢护肤品牌海蓝之谜“海生万象·奇迹无限”的线上演出,谭元元受邀出席,与之同台的是“国宝级”钢琴家朗朗。
年少成名、蜚声国际,两位不同领域的顶级艺术家,却有着出奇相似的人生轨迹。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舞台上的耀眼光芒背后,是对艺术坚持钻研、不断创新的极致追求。
她说:“每一个完美的起跳、落地、旋转,都基于背后无数次反复、再反复的练习,”
“奇迹没有偶然”,每一位舞者在舞台上的震撼表演,都源于舞台下的千锤百炼,精益求精。
“极致美丽的背后,是残酷”,同样意味着“熬过别人望而却步的苦,才能拥有独一无二的美”。
梦想路上,遍布坎坷荆棘,唯有“热爱”能抵岁月漫长。
毕竟只有如火焰般炽烈的“热爱”,才能消解“残酷”的极地寒冰,带你到达荣耀的彼岸。
所以,永远不要逃避“残酷”,那才是“人生加冕”的关键。
最后,愿我们都能跨越山海,邂逅属于自己的热爱!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