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揭秘古代科举是如何抄袭的 朝廷是如何反抄袭的
揭秘古代科举是如何作弊的
随着考试难度的增加,作弊手段也是花样百出。下面探索君为大家介绍几个比较经典的作弊手段。首先为大家介绍的是作弊的麻衣。这种麻衣是有特殊材质制成,考生可以让学习内容写上麻衣上,并反出来穿在身上不被发现。
而最精巧的是一个名为《增广四书备旨》的袖珍小书。这本小书放在手上比手掌还小,准备的说和火柴盒差不多。而里面的页码多达80页,袖珍小书字数竟然多达20万!将这本小书放到布鞋的脚后跟里,可以从容的过安检。
除了这种作弊书,古代人连墨盒也没放过。在墨盒的下部开了一个孔,将需要的内容卷成卷,塞入孔内。然后利用墨盒的底盖,把孔遮盖住。还有考生将范文抄在宣沙上,然后把它贴在衣襟里边,从而躲避检查。
可以说古代考生在作弊方面是敢想能想,而且随着考试难道的增加,作弊形成了产业化。上面我们讲的小书并不是手抄出来的,而是印刷出来的。当年有人为了发展作弊的地下产业,竟然不惜重金从德国引进了一种名叫“湿印法”的印刷技术,这才印成了这本小书。
前面讲过八股文难写,而且要求写作格式非常苛刻。这时候的作弊高手就正好用上了这种格式要求,在文章的关节字眼上作文章,在卷子上做暗号。只要买通了阅卷考官,他们看到这些关节字眼,立马就知道这是谁的卷子,那就肯定会给高分。面对不断更新的作弊手段,朝廷官方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朝廷是如何反作弊的
一方面加大考生进场时的检查力度,另一方面还出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措施,比如说大名鼎鼎的林则徐。他在南京主政期间,针对科场作弊出台了一个“五人联保”的办法。意思是五个考生,大家互相签保才可以进考场,可是一旦其中一人作弊了,其它四个人就要跟着一起倒霉。
担保的五个人,要么是好朋友、要么是族人,一个人犯事,很可能就害了大家。这个办法确实让一些人不敢擅越雷池半步。哪怕贿赂考官,因为牵扯的人太多了,风险自然也就更大了,稍有不慎,整个家族都可能尽毁。
在古代任何朝代,科举作弊现象一直存在,这是因为科场和官场有扯不清的关系。不过好在1905年,科举制度正式寿终正寝。
相关推荐
最新奇闻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