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祭祀要专门进献樱桃
查看:821 / 更新:2022-12-15 14:28
樱桃要借雨才能洗成珠红——西园夜雨红樱熟,一树樱桃带雨红。对樱桃熟时美感与味觉的描述,我以为最妙的是杨万里。他描写成熟樱桃的红与紫,用“计会小风留紫脆,殷勤落日弄红明”。“计会”是算计,计较,“计会小风”怎么理解呢?只能神会。而“摘来珠颗光如湿”的形容也特别真切——古时樱桃珍贵,往往是皇帝给群臣的恩赐,所以,红珠要配“金盘”。他接下来随便用一句“走下金盘不待倾”,就把樱桃的性格写活了。
同样写盛樱桃的容器,韩偓用“玉碗”,比“金盘”要雅——他用“朱实相辉玉碗红”,写出了玉碗透红之薄。韩偓是特别追求精妙到过之的,他描写的樱桃是另一种面貌——“红晕樱桃粉未干”,与杨万里的“湿”对比,也妙。
杨万里写樱桃入口是“轻质触必碎”,“中藏半泓水”。触必碎,是娇嫩极;而半泓水,泓是深广啊!前者说皮薄,后者说水份丰满,看似简易,实质深邃。明朝画家陈继儒在“触必碎”的意象里引申出“熟后雨弹红玉破”,以“生前烟捧绿珠来”为铺垫,雨弹红玉,“弹”字生动,但突兀,在雅致上就低了级别。
其实,白居易写樱桃的味觉,用“甘为舌上露,暖作腹中春”更好。甘是味觉,也是触破红珠后的意象,它破而为露。“腹中春”中突出了对春的回味,而回味的樱桃正是春之孕育。白居易是需要细细咀嚼的。
古人们写珍贵的东西,总要强调脆弱,在樱桃上就体现为“鸟才食便坠,雨薄洒皆零”。樱桃飘零的惆怅,自然是李商隐那首“朱实鸟含尽,春楼人未归。南园无限树,独自叶如帷。”最有味道。而苏东坡的“樱桃红颗压枝低”、“樱桃烂熟滴阶红”,则就是另一种更深的惆怅了。
标签:奇闻异事
相关推荐
最新奇闻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