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落阴真实故事(毛泽东唯一一次被捕)
百年党史,多少红色故事,这里既有横渡长江的恢宏,又有血战湘江的惨烈,既有一部《宣言》的“甜蜜”,又有“半条被子”的柔情入骨。因为英雄,所以振奋,因为真实,所以动人,因为隽永,所以发人深省、以史鉴今…… 千百红色故事,所以不胫而走,是因为它传扬的是真理的主旋律与科学的真谛,然而近时以来,却也有少数几个令人疑惑发人叹息的“故事”,值得我们加以警觉。比如说网络流传了一阵的所谓“杨开慧的‘感应’”,说毛泽东早年从事革命斗争,在湘赣边界被捕一次,这可是他一生唯一一次“落入敌手”啊,于是便说毛泽东被反动民团所捕的“那一刻”,远在长沙的爱妻杨开慧有“明显感应”,可见“夫妻之情、两情相笃”,到了多么深长刻骨铭心的地步!其实这是一种杜撰,一类完全没有事实根据也不讲科学道理的胡诌——毛杨爱情加上革命的战友情,一首《蝶恋花》、一句“泪飞顿作倾盆雨”还不够再现?还要胡编什么几百里外的“感应”来添油加醋,传为“美谈”? 还有毛泽东身边的“8341”,各种谣传已经满天飞。最近又来说这个数字,作为毛泽东的“宿命”,是秋收起义那一天,“霹雳一声暴动”那一瞬,毛泽东的配枪——一支汉阳造的枪号,还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句,说的就是这支枪呢,谁料到这个枪号“暗喻”了毛泽东的一生,真不知他从何考证,从何发现的“宿命”?又有说这个8341,是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到西山进庙,一位“老道”送给他的四个数,西山并没有庙,庙里也不会有什么“老道”,毛泽东也从未去过那个“庙”,但是传得神乎其神……至于说毛泽东在1893年的降生,正合了此前150年一位清代诗人在韶山写下的两句预言,就更是荒唐! 话又说回来,还有一类“红色故事”,其中如果有什么谬传,本心多可能还是好的,是为了“弘扬”,为了“正面宣传”,但稍一不慎,就走向了另一面。比如说邓稼先隐名埋姓“抛妻弃子”去了罗布泊,一蹲就是28年,其间从未与妻子许鹿希见过面,这是何等的奉献!其实这28年中,邓稼先是回过北京家中,与爱人相聚过数次的,只是连许鹿希也不知道他去那里在干什么,这点人性人情人伦并没有折损这位“两弹之父”的以身许国啊!又说中远程火箭发射成功,钱学森主动表态只拿了五元钱奖金,可见多么地奉献!其实那次专委和国防科工委是有一笔专项奖金的,按照贡献大小分给了五院钱院长以下工程技术人员,并不存在“五元钱”的“佳话”,两弹一箭的元勋们也不需要例如“五元钱”的“细节”来“更加感人”。 其实有的“红色故事”,真相已经十分感人,并不需要添枝加叶、移花接木以致于适得其反,引人疑惑。比如大英图书馆里,马克思是否真的在水泥地上磨出了“深深的坑窝”,并不影响导师“在崎岖的小路上奋力登攀”的博览群书的动人苦读;又比如李大钊同志在临刑前是否高呼过“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口号,也并不影响他慷慨赴义的英勇——已经据确凿考证,这句话是牺牲前数年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时李大钊在一篇文章中所写,而他在绞刑架前并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而是默默承受着为人民捐躯的苦难辉煌,这丝毫无损革命先烈的形象,确实没有必要“移植”过来呵!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倡,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基因。一部党史军史,是唯物主义的教义,百千红色故事,则是真实科学的重温,它是那么地严肃、严谨,不需要夸大拔高,更不能演为八卦,变为神话,更不能失之迷信与荒诞!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蒋迪雯摄 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题图: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左边是杨开慧在沪期间与长子毛岸英、次子毛岸青三人唯一合影。
相关推荐
最新奇闻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