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子稠好还是稀好 精子粘稠度介绍_精子稠好还是稀好呢_精子粘稠度多少好
一、精子稠好还是稀好呢
1、精液过浓
精液在未射出之前,是以液体状态储存在体内的。当精液从阴茎口射出后,在精囊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样物质的作用下,会立即变成乳白色或微黄色半透明胶冻状,这就是人们平时所看到的精液性状。
此时,精子被“凝固”在精液内,无法自由游动,5~30分钟之后,在前列腺分泌的一种水解酶的参与下,精液开始液化,由胶冻状逐渐变为稀薄的水样。开始时呈液态是便于精液射出。射出后立即形成凝胶状,有利于精液在阴道内停留足够的时间,使精子得到充分休息和获能。一旦液化,精子就有足够的能量迅速游动,直奔卵子去相亲。
2、精液过稀
①精索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曲张时,使睾丸的局部温度升高,血管活性物质增加,从而影响睾丸生精功能,但精索静脉曲张程度与精子质量不成比例。
②隐睾
隐睾是影响精液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单侧隐睾约60%病人不育,因此若精子密度低,又有隐睾存在,必须及早治疗。
③泌尿系统感染
附属生殖腺的慢性感染,可以影响精液中的各种化验指标,这也是比精液浓好还是稀好还重要的地方。
二、精子粘稠度多少好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浆两部分构成的。精浆不仅为精子提供营养,而且还为精子提供一个活动的环境。如果没有精浆,精子也不能游动。既然精浆是一种液体,它就有可能因为其中的内容物不同而产生各种不同粘稠度,粘稠度过高则使精子前进受阻,精子也就无法通过宫颈而进入子宫以期与卵子会合,结果造成不能怀孕,这与人陷入沼泽地后寸步难行是一样的道理。因此,有一部分男性不育症是由于精液粘稠度过高引起的。
精液粘稠度过高,应与精液不液化相区别。精液刚排出时呈胶冻状,在 20分钟内即可被前列腺分泌液的液化酶液化,当前列腺有炎症时,这种酶可能会减少甚至造成不液化。这时在精液中会有胶冻样凝块,与精液粘稠度高所表现的精液形态类似,但质地粘滞是不同的。通常观察精液是否过粘,可用针将精液挑起,若粘液丝长于 1厘米而仍不断的话,可判断为粘稠度过高。如再将盛有精液的试管快速旋转,若精液不能随管壁快速旋转而是慢慢地转动,也表明稠度过高。如要更准确地判断粘稠度,则要采用特殊设计的粘度计,计算每 0.5毫升精液通过一定直径的毛细管所需的时间,若时间延长则为粘稠度过高。
三、从男人精液量看是否健康
有这样一则故事:古代有个皇帝纵欲无度,皇后苦劝无效后便吓唬他说:“人一生所能排出的精液量大约是4斗。用完最后一滴精液,就会流出一颗珠子,上面写着‘没了’,以后就再也不能同房了。”皇帝听了非常害怕,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贪恋女色。
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但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这样胆小的“皇帝”。他们相信“一滴精,十滴血”的说法。甚至还有人认为精液可以养颜、治病。其实这都是缺乏性健康知识而产生的谬论。精液量的多少虽然与男性健康有关,但两者不能划等号,更不能以精液的质量来衡量性功能的好坏,因为性功能受年龄、激素水平、体力和精神状态等诸多因素影响。
正常男性的精液中,精浆占95%以上,精子占1%。精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占90%以上,其他成分有脂肪、蛋白质颗粒和无机盐等,与血浆成分大同小异。成熟的精子平日贮存在精囊和附睾管,即使不排出体外,也会自然老化、死亡,最后被酶消化掉,因而不存在“丢精伤元气”的说法,更不是高营养物质或良药。
男性大多了解一些简单的自我检测方法,以观察精液的性状。正常的精液为弱碱性,有特殊腥味,呈灰白色或乳白色,含有灰白色凝块;排出体外约10—20分钟后,凝块自行液化,变成半透明、混浊的稀薄黏液。若节欲时间较长的人,其精液呈淡黄色,也较黏稠;若出现鲜红色、暗红色,则提示可能有炎症或生殖道损伤。有时夫妻分居一段时间,相聚后性爱频繁且激烈,精囊的压力短时间内降到最低,也会出现暗红色精液。
正常男性每次射出的精液量为2—6毫升。自慰频繁或性生活过频,都可能导致排精时精液量变少、变稀。还有一些精液过少,可能是由睾丸功能异常、内分泌紊乱、精囊前列腺疾病或尿道狭窄造成的,应去就医并接受治疗。而排精量过多,如超过7毫升以上,也是一种病态,大多由精囊炎症所引起。
四、精液异常可能会引起不孕不育
现正常男性一次射精量为1—6毫升左右,其中含精子2—5亿个。精液具有为精子提供活动能量和营养物质的功能,以保证正常生育活动的进行。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将精液称之为来自男性的生命使者。
但在日常的门诊中,常有不少人对精液的量、浓稠以及颜色等常识问题懵懵懂懂,引起许多不必要的恐慌。
“多与少”的疑虑
一个男人,从第一次遗精起到生命的终止,体内一直存在着精液,一个人的精液多少是无法计算的。梦遗、手淫和性交次数多,则精液消耗量大,但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与身体其他腺体一样,只要功能正常,就会源源不断地分泌,所以精液不会枯竭。有些男青年手淫频繁,连续几天一次甚至一天几次,这样会使精液量显著减少。原因很简单,虽然人体产生精子、精液的能力很强,一般泄精后1—2天即可补足,但射精过频,还是会发生“供不应求”的局面。这种情况造成的精液过少,当然不是疾病,也丝毫不必担心,延长排精间隔时间就会不治而愈。不过,如若每次排精量都过少那就是病态了。在男性不育的病例中,精液过少(少于1毫升)引起的不育大约占总病例的2%左右。精液过少的原因可能为睾丸功能异常,内分泌紊乱,精囊、前列腺疾病或尿道狭窄造成的。这类精液过少容易鉴别,只需禁欲或禁止手淫5—7天后再排一次精液,精液较前增多者没有疾病,否则为病理性精液过少症。
那么,精液过多好不好呢?与精液过少的情况相似,精液过多,如超过7毫升,也是一种病态,大多为精囊炎症引起。精液过多的实质是精浆分泌或渗出过多,而精子的总数并没有变化。这样很显然会引起精液中精子的密度降低,影响受孕机会。过量分泌的精浆中因炎症等病理因素的影响,会干扰精子的活动和功能。另外,精液量过多致使性交后过多精液会带出大批精子从阴道流失,减少了受孕机会。因此,精液并非越多越好。
“稀与稠”的疑虑
一位男青年告诉医生,他手淫后发现射出的精液稀薄如水。他说以前的精液是黏稠的,现在怎么变得像水一样?他问:是经常手淫造成的吗?会不会造成不育?还有一对夫妇,结婚已三年,婚后一直生活在一起,每周有2-3次正常性生活,双方都未采取避孕措施,可女方至今没有受孕。经过检查,女方生殖器官和月经、排卵功能均正常,男方的精子数量、形态和活动性也都正常,只是射出的精液要在1小时以上才由胶冻状变得稀薄,他们想知道这种胶冻状的精液对受孕有没有影响。
精液在生殖道内原本是以液体状态存在的。当精液从阴茎口射出后,在精囊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样物质的作用下,会立即变成乳白色或微黄色半透明胶冻状,这就是人们平时所看到的精液性状。此时,精子被“凝固”在精液内,无法自由游动,5—30分钟之后,在前列腺分泌的一种水解酶的参与下,精液液化,由胶冻状自动变为稀薄的水样。精子的这种变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开始时呈液态是便于精液射出;随后形成凝胶状有利于精液在阴道内停留较长时间并使精子得到充分休息和获能;一旦液化,精子就有足够的能量迅速游动,寻找卵子去“相亲”。如果前列腺或精囊发生炎症等疾患,由于水解酶的分泌缺乏或被破坏,这些患者的精液有可能长时间不液化或液化不完全。射出的精液在半小时甚至1小时后才液化的现象属于病理现象,医学上称之为精液不液化。
由于精液黏稠度过高,精子无法正常游动,自然会造成不育。所以,精液凝固和液化的形态变化,能保护精子功能和正常的生育能力。故精液液化异常的患者应积极治疗。
此外,精液教黏度高的不育患者在排卵期性交时,可将开始收缩射出的几股精液射入阴道,随后将阴茎抽出,后半部分精液排在体外,即分步射精,以降低精液的黏度,有利于精子的游动,增加受孕机会。
“色彩”的疑虑
在性医学咨询门诊,不少男子告诉医生说自己的精液有时呈乳白色,有时呈淡黄色,还有的说呈红色或淡红色。他们想知道正常的精液究竟应该呈什么颜色,黄色或红色是否病态。
一般来讲,正常的精液应该呈半透明蛋清样乳白色。久未射精的人的精液可呈淡黄色,且较黏稠。
男子生殖道有炎症时,精液可呈黄色,显微镜下可见大量脓球。有些男子在某次射精后可能发现精液变成粉红色,或者混有血丝,这常使他们大吃一惊,以为得了绝症。其实,这种情况大多数是由精囊的炎症引起的,是一种症状轻、预后好的疾病。
相关推荐
最新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