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找朋网>社会新闻 >百科 > 2015年的春节为什么来得这样迟?

2015年的春节为什么来得这样迟?

查看:603 / 更新:2022-04-10 01:20

答案就是刚刚过去的闰九月。由于今年农历有闰月,全年13个月,才导致2015年正月向后延迟了许多。

部分读者可能会意识到,2014年是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经历闰九月。也难怪,上一次闰九月还是1832年的事,而下一个闰九月要到2109年。

为何农历要有闰月呢?闰九月为何如此罕见呢?

又阴又阳的农历

世界上的历法主要分为阳历和阴历,循环周期分别是回归年和朔望月。现行公历就接近纯粹的阳历,对月相基本不予考虑,月亮的盈亏和某日在一个月内是第几日没有丝毫关系。

伊斯兰回历则是地地道道的阴历,完全以月相决定,12个月组成一年的长度比回归年要短不少(12朔望月约为354.364日,一回归年大约等于12.37朔望月),因此伊斯兰教斋月用公历计算时每年都会向前挪动一段时间。

2015年的春节为什么来得这样迟?
2015年2月公历、农历、伊斯兰教历对照表

从历史上看,月相的变化比太阳位置的变化明显得多,也更容易被观测。月相给时间计算提供了绝佳的工具,所以早期历法多以阴历为主,甚至在很多种语言中,表示历法的“月”词就来自作为天体的月球。汉语中“月”既是月份又是月球自不必说,英语“moon”和“month”的关系也清晰可见,土耳其语两个词都是“ay”,法语的mois(月份)表面上和lune(月球)没关系,实际上mois仍然来自一个表示月球的古词。就算是公历这样的纯阳历,作为时间单位的“月”的长度仍然和朔望月相当接近。

中国的农历属于阴历还是阳历呢?虽然农历经常俗称阴历,和阳历(公历)对举,但农历本质上是一种阴阳历。中国大部分地区纬度比较高,受到季风影响非常明显,纯粹的阴历很难起到指示季节农时的作用,因此中国很早就有了根据回归年(阳历)定制的节气和干支纪年。也正因为如此,农历具备阴历的特征也具备阳历的特征,不但各月符合月相变化,年的时长平均值也和回归年几乎一致,各月对应的季节也相对固定,有利于根据历法判定季节,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阴阳历。

闰月的设置

由于天体运行周期的复杂性,完全按照天体实际运行规律设置的历法需要频繁调整,不利于使用。因此许多历法不会机械地反映天体运行,而使用简单固定的循环周期,在误差逐渐增大时再行调整,这就是所谓置闰。如回归年长度约为365.24219日,所以现行公历每四年就会在2月28日后置闰日,回历则会在某些年份12月底置闰日以维持历法循环周期和天体运行周期的对应。

既然农历具备阳历的特征,一年的长度就必须和地球公转的回归年大体对应才行。但是完全的阴历譬如回历,每年都比回归年要短上十来天。也就是说,如果不作修正,只要十几年时间,正月就会从冬天跑到夏天。那就完全失去阳历的意义了。

每几年出现一次的闰月正好可以弥补12个朔望月比回归年短的问题。有闰月的年(总长383-385日)比回归年长,没有闰月的(总长353-355日)则短于回归年,两者比例恰当的情况下,农历就可以实现阴阳合历了。

中国历法设置闰月的做法由来已久。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很早就发现19个回归年约为6939.602日,而235个朔望月大约为6939.688日。二者相差极小,误差积累220年才会有一日。由于19*12=228,和235月差了7个月,因此每19年设置7个闰月就成了一个简单方便的置闰法,这个周期也被称作一章。先秦到汉初使用的《颛顼历》就按章设置闰年,逢闰年时在岁末9月后(《颛顼历》以10月为岁首)设置闰月,《颛顼历》一直使用到公元前104年,被司马迁主持修订的《太初历》取代。

2015年的春节为什么来得这样迟?
司马迁对中国的贡献不仅仅限于《史记》。

《太初历》确定了农历置闰由节气决定的基本法则。二十四节气纯粹依据回归年而定,其中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为中气,两个冬至之间的时间称作一岁。

《太初历》明确了冬至永远落在农历11月(冬月)的规则,如果前后两个冬月间有12个整月,则该岁就为闰岁。理论上说,任何一个月都应该含有一个中气,两冬至间只有11个中气,如果有12个月,必然有一个月没有中气,这个月就只能是闰月。如此,十二中气也就分别和12个月有明确的对应。

随着时代的推移,科学的发展,对各种天文现象的观测使农历的精确度越来越高,19年7闰的比例被更加精准的391年144闰等所取代,但是中气决定闰月的大规则始终没有改变。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历法的作用不仅在于计时,也用来进行天文上的推测。各种天象如日食、月食等都需依据历法来计算。而对天象精确预测的要求催生了农历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这次重大改革也是闰九月如此罕见的原因。

细心观察闰月出现月份就可以发现,农历闰月以仲春到夏天的几个月为多,即闰三月、闰四月、闰五月、闰六月、闰七月较为常见,尤以闰五月为佼佼者:在1810年到2409年之间,闰五月多达43次。与之相比闰九月不过5次,闰正月不过2次,闰腊月更是一次没有。盼望过个“闰春节”或者“闰大年夜”的朋友们等得可真是心焦啊。

地球以逆时针方向绕太阳公转,公转轨道是一个非常接近圆形的椭圆形。椭圆形的轨道导致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速度会发生变化,离太阳较近时速度较快,反之较慢。二十四节气出现的具体时间实际上取决于地日关系,如冬至时地轴的南延长线正好指向太阳,夏至反之。因为公转速度不一致,各节气之间的长度也会略有差异,并非一回归年的二十四等分,十二中气之间的间隔长度也自然不一样。

2015年的春节为什么来得这样迟?
二十四节气和地球公转轨道对应示意图

中国天文学家从6世纪就知道节气间实际间隔时间不完全一致,但是在明末之前,通行的农历一向是忽略这个小小的不同的,而把回归年二十四等分,在等分点上设置“伪”节气。对日常生活而言,这点节气上的小区别根本不足轻重。由于中气之间的长度是相等的,各月碰上没有中气的概率也是大差不差的,自然闰月概率也不会差太多。

也就是说,如果能够穿越到明朝以前,过一个闰春节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据统计,从采用太初历到废除大统历的近1750年中,闰正月共出现52次,平均三十年出头即可碰到一次。

但是天文学家按照这种历法来预报日食或月食等天象,那就比较危险了,因为天象是实际发生的物理现象,不会说平均就被你平均了。明朝后期编修新历,正是由于钦天监按照旧历算天象捅了马蜂窝。

明朝主要使用从元朝传下的以《授时历》为基础的《大统历》。《授时历》本是元朝郭守敬主持,在吸收回历优点的基础上赴全国各地实测修成的世界领先的精确历法。到明朝后期,已经使用了三百余年。加之明朝钦天监工作人员世袭化,人浮于事,对天文和历法知识严重缺乏,是标准的一问三不知的“有关部门”。1403年明朝从南京迁都北京时,钦天监甚至不知如何应对纬度上的差异,计算历法也成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机械工作了。

到了明朝后期,由于对历法计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工作误差变得相当严重。万历三十八年十一月初一(1610年12月15日),钦天监对日食的预报出现了严重失误,起止分秒和亏圆全部出错,声誉扫地。

钦天监不行了,这可怎么办?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彼时西方在科学上已经领先于中国。钦监官正周子愚想到了求外援这一妙招,他进言:“大西洋归化庞迪峨、熊三拔等携有彼国历法,参互考证固有典籍所已载者,也亦有典籍所未备者,当悉译,以资采用。”及至崇祯二年五月初一(1629年6月21日)再次日食,耶稣会传教士们的方法预测还是比中国和回回天文学家的准确。

崇祯皇帝遂正式决定让礼部左侍郎徐光启以西洋方法修历。从当年九月开始,徐光启主持编写《崇祯历书》,并于崇祯七年十一月编完。但由于明朝很快灭亡,新历并未得到很好的推广。

新历将节气的计算由回归年平均等分改为根据实际位置计算,从而使得节气之间的时长不等。就目前而言,地球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大约在公历1月4日左右。也就是说,在冬天各中气之间的时间长度比夏天要短一些。因此,夏天的一个朔望月碰不上一个中气的概率就要大于冬天。这也就是为何《崇祯历书》改革后农历的闰月一般出现于三月到七月之间。

2015年的春节为什么来得这样迟?
汤若望,效力清朝后先得宠后失宠,最后在软禁中去世。

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上位。颁定新历向来是新朝新气象的标志。对于以周边民族身份入主中原的清朝来说,颁行一部精确的新历法以宣扬自身的文明水平,洗脱“野蛮战胜文明”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又由于清廷不信任汉人,荷兰传教士汤若望在这时带着新历投奔清朝就特合时宜。对于汤来说,通过证明自己的历法更先进也可以顺道为自己的传教事业添砖加瓦,双方一拍即合。汤随即获得重用,《崇祯历书》也获得推广。当然,就跟所有有基本常识的剽窃者一样,“崇祯”的名字被抹去,新历换了个马甲,以《时宪历》的名头问世。虽然后来由于守旧派反扑,新历一度被废止,汤若望也差点让清廷砍了脑袋,但最终《时宪历》获胜,沿用至今。从此闰春节成了不折不扣的奢侈品。

2015年的春节为什么来得这样迟?
只要再等250年不到,就可以过闰春节了。

等着过闰春节的小伙伴也不用过于气馁,根据现行农历预测,2262年会有闰正月,3358年会有闰腊月,到时也许能收双份红包呢,只是不知全国假日办届时该怎么放假?如果您还能活得更久一些,几千年后,随着地轴进动,闰月高发期也会挪动到冬季的,到那时稀奇的恐怕就是现在司空见惯的闰五月咯。

上一篇:

吃什么能化痰 化痰开窍的食材

下一篇:

气血不足要进补 推荐补脾益气食材

相关推荐

最新百科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