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海岸炮兵历史悠久,追溯到14世纪,历次战争保卫重要目标立下战功
俄罗斯海岸炮兵有着几个世纪的辉煌历史,它们与俄罗斯国家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14世纪后期,出现了专门的特殊建筑物,它们用来将火炮设置在一些重要的地区,当时被称之为“海岸炮台”或者“海上堡垒”。当时这些炮台一般都是开放式,在和平时期被列为长期的防御工事,根据目标的重要程度来决定安放的火炮数量多少,主要设置在一些沿岸的重要政治和战略意义地区。
开放式海岸炮台用于防止敌军军舰轰击,防卫港口和河口入口处,阻止敌军登陆并保卫沿岸地区的海上交通。在14-17世纪,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白海、里海、亚速海以及北冰洋沿岸,同时还在一些内河的上下游,例如纳尔瓦河、沃尔霍夫河、科姆河、苏马河、伏尔加河和顿河都构筑了海岸炮台。这些对于增强所在地区的海上交通防卫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阻止敌军舰船从芬兰湾到拉多加湖,因而决定在纳尔瓦河诺夫哥罗德地区的奥列霍沃岛上构筑被称之为奥列茨克的海岸要塞。这座重要的海岸炮台和诺夫哥罗德城堡位于纳瓦尔河的下游。1574年,瑞典战船试图从这里突破纳尔瓦河,但在海岸炮火的打击下不得不撤退到海上,由此它获得了正式名称鲍里斯-戈杜诺夫拉多加湖要塞。
1570年,瑞典侵袭了克姆城郊。1571年,瑞典与荷兰的军舰袭击了索洛维茨群岛。1580年,瑞典战船试图在科拉半岛附近登陆的计划被海岸炮火所粉碎。 1590年,瑞典再次出动几十艘战船试图突破要塞,不过由于遭到损失不得不停止进攻。而在伯朝拉河下游,为了防御该河受到敌军舰队袭击,专门修建了普斯托泽尔斯基要塞。在俄罗斯北部,为了加强阿尔汉格尔斯克、索洛维茨基群岛、苏梅和科拉半岛的防御,同样构筑了不少海岸炮台。16世纪70年代立窝尼亚战争期间,俄国开始在北方构筑独特的堡垒(尖柱城堡),第一批出现在索洛维茨基寺院附近,该寺院对于从海上掩护奥涅加湾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当时配有9门火炮,卫戍部队有150人。之后在16世纪80年代,又完成了苏梅尖柱城堡、科拉和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工事的建筑。城堡都配备有观察穿,供观察白海和警戒其他海岸使用。
在里海,为了防止敌军舰船到伏尔加河,在阿斯特拉罕构筑了海岸堡垒,阻碍门口敌舰到伏尔加河。而在彼得一世完成对亚速的远征后又在亚速和塔甘罗格修筑了海岸堡垒。
16世纪末俄国尖柱城堡
17世纪末,俄国在波罗的海、拉多加湖、黑海和里海已经有17个海岸炮台,它们装备了海岸炮,这类海岸炮的诞生时间是14世纪。
而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当北方战争爆发时俄国还没有舰队,彼得预见到瑞典可能进攻该城就在1700年采取了从海上加强港口防御的措施,下令在北德维纳河口部署了几处海岸炮垒,构筑工事并增派了城市的卫戍部队。1701年6月,瑞典出动7艘战船准备袭击,虽说此时俄国在海上没有可以抵御的力量,不过瑞典战船依然被当地人引向海岸炮台而损失了2艘6门炮的战船。
1703年,彼得一世着手建立新的首都圣彼得堡。1703年到1704年冬季,他一面在科特林岛修筑防御工事,一面修建了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拉多加湖上的奥洛涅茨要塞和涅瓦河口的彼得保罗要塞则是他防御体系的另外两个设防区。
在随后的北方战争中,俄国在涅瓦河河口和科特林岛构筑了许多海岸炮台,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彼得堡罗要塞。要塞的海岸炮有效地控制了涅瓦河河口,因而解决了防止敌军从海上接近圣彼得堡的问题,这主要是在科特林岛上的海海岸炮还不能有效覆盖涅瓦河南北通道。1703年冬季,在科特林岛附近浅滩上构筑炮台,并在岛上建起炮垒,这座新要塞成为喀琅施塔得。它可靠的掩护彼得堡免遭来自海上的突击,74门火炮可以封锁南航道。彼得一世在给喀琅施塔得司令的指示中写道:“如果发生万一,剩下最后一人也要保住这座堡垒。。。”。
1704年7月12日,瑞典12艘战船出现在科特林岛附近企图在岛上登陆未遂。此后又炮轰喀琅施塔得两天,但收效甚微。在1705年6-7月,要塞火炮与科特林岛上的海岸炮一同粉碎了瑞典军队的进攻。在北方战争结束后,俄国又在芬兰湾南北以及奥兰群岛上构筑了许多海岸炮兵阵地,仅仅在雷维尔(后来的塔林)就有超过300门火炮。
14-17世纪俄国海岸炮台分布
随着俄国在黑海的势力延伸,在黑海沿岸也修建起了大量海岸要塞,最初的是奥恰科夫、金步恩和塞瓦斯托波尔。根据著名统帅苏沃洛夫(时任克里木俄国驻军司令)的建议,在阿赫季阿尔湾构筑了第一批海岸炮台。经过几年建设,1783年6月3日塞瓦斯托波尔港正式奠基(意为雄伟的城市)。之后的俄国许多海军著名将领都对要塞的建设非常关注,他们中有乌沙科夫、谢尼亚文、拉扎列夫和科尔尼洛夫。拉扎列夫在1833年8月就任黑海舰队司令后,加强了军舰和海岸炮台的建设。在其任期,构筑了几处暗炮台:康斯坦丁诺夫炮台(94门火炮)、米哈伊洛夫炮台(77门火炮)、亚历山德罗夫炮台(54门火炮)、尼古拉耶夫炮台(105门火炮)和帕夫罗夫炮台(34门火炮)。同时,还在阿纳帕至列度特卡列的黑海沿岸构筑了工事防线。1836-1840年,又在黑海东岸攻克了一系列据点并构筑了工事与炮台。
在克里木战争中,这些海岸要塞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当时英法舰队攻击了几乎整个俄国海岸,太平洋、巴伦支海、白海、波罗的海和黑海。不过他们也在塞瓦斯托波尔、敖德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索洛维茨、喀琅施塔得、斯维亚堡等地领教了俄国海岸炮兵的实力。
克里木战争前的塞瓦斯托波尔
海岸炮和海岸工事的黄金发展时期在18世纪和19世纪上半叶。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用线膛火炮替代了滑膛火炮,原先用石头建造的防御工事被钢筋混凝土工事所替代。
在克里木战争中,第一次进行了水雷战,这也预示着一个新的保护海岸作战方法的出现,就是使用海岸炮火掩护水雷阵地,它就是未来雷炮阵地的雏形。在1877-1878年的俄土战争中,充分验证了这个作战方法的可靠性。当时由于之前克里木战争的失败,虽然在1870年的巴黎条约上允许俄国可以在黑海建设舰队,但俄国无法在短时间恢复之前的黑海舰队。然而,土耳其舰船在整个战争期间都无法对俄国沿海城市进行攻击,雷炮阵地成为了他们不可逾越的障碍。
1877年4月底,黑海舰队舰艇在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刻赤和奥恰科夫布设了大量水雷,水雷障碍受到海岸炮台和浮动炮台的掩护。例如在敖德萨港,受到由611枚水雷组成的障碍和13个海岸炮台的掩护。按照西方说法,此时俄国在奥恰科夫7个炮台、塞瓦斯托波尔9个炮台、敖德萨3个炮台和在刻赤1个炮台。土耳其1艘铁甲舰“卢弗蒂-德热尔”号被俄国海岸炮火击沉。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炮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钢铁、无烟火药等的发展,海岸炮从滑膛变为线膛,火炮射程从最初的2500米提高到11000米,炮弹初速从357米/秒提高到762米/秒。由于杀伤力、精度和设计速度的提高,海海岸炮逐步变为一个复杂的设备。为了更好地提高火炮机动性,采取了齿轮升降装置,并开始了装甲防护。同时,相应的测量和数据计算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考察了大连地区炮台所受破坏情况并总结其经验教训时,俄国人发现并认为,这些炮台之所以受损严重,从建筑方面来说,是所用材料不够坚固。之前清军炮台采用土方和条石结合,看似坚硬,但难以接受震动和破坏,易于松动。所以俄国人最终决定用水泥做基本原料,制作由水泥、沙子、鹅卵石组合成的混凝土。
到日俄战争爆发时,俄国的防御工程完成了海岸炮台和中央围城。海岸炮台基本都是在原来位置上,以原来台基为基础,重新采用新材料加以修筑;中央围城,西起三里桥龙河东岸,绕过旅顺老市区,东至摸珠礁海岸,全长约5千米,城高2.5-3.8米,宽6米。整个围城建设耗资甚多,但对要塞防御却没有太大帮助。而陆上炮台工程大部分尚未竣工,给整个地区防御造成极大困难。
在日俄战争的旅顺攻防战中,俄国海岸炮兵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也影响了俄国今后的海军作战思想和方案以及关于装备的更新。不过由于工期紧、任务急,直到1904年2月初与日本爆发战争之前,旅顺要塞还是个尚未完成的缺陷体,陆上防御体系尚未修筑完成。从旅顺东侧外围南夹板嘴到最南端白岚子镇共有18个海岸炮垒,都在战争前完工。炮垒多依地形构筑,充分考虑了环境和射角因素。
整个海防火炮有5门1892式254毫米海岸炮、12门1877式229毫米海岸炮、15门1892式凯恩152毫米海岸炮(计划20门)、12门1877式190磅152毫米海岸炮、4门1877式107毫米海岸炮(计划12门)、10门1877式280毫米臼炮、22门1877式229毫米臼炮(计划32门)和28门1892式57毫米火炮。
旅顺俄国22处海防炮台分布
为了充分发挥要塞炮的作用,10月份开始,俄军每个炮兵连都指定了射击目标。山炮、野炮专门用于摧毁敌军进攻出发阵地,打击日军步兵、工兵部队(分队);大口径要塞炮负责与日军火炮作斗争,压制敌师炮兵;海军各炮台火炮和舰炮负责压制日军远程火炮。
此战虽然俄军战败,但对今后军事艺术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它表明卫戍部队同海军、野战部队组织密切协同,濒海要塞才能进行胜利的斗争。它充分显示了能够抗击敌方重炮轰及的永久性防御工事(堡垒、工事和炮台)的重大作用。他们是要塞防御的基础,一旦它们陷落,要塞便土崩瓦解。它还表明,能摧毁混凝土结构永备工事的大口径炮作用与日俱增。而俄军陆上防线火炮种类繁多,不能有效同日军野炮、攻城炮作斗争,而只能作为一种抗击敌步兵进攻的武器。海岸炮兵情况较好,装备了许多新式火炮,但这些新式海岸炮设计方面存在很大缺陷,方向射界有限,不能支援陆上防线的炮兵。
链接-俄军在1904年8月9日召开的防务会议上总结了要塞防御所存在的问题
多数筑垒工程没有竣工;堡垒、工事离市区和港口太近,因而它们不能保障上述目标免受敌野炮的袭击;高地、沟壑、死角区太多,便于敌人隐蔽设置炮兵连,秘密调集部队;堡垒的地形选择不当,且一线配置,在缺乏纵深的情况下,容易被敌突破;工事武备不足;陆地防线的火炮毫无遮掩;曲射炮数量少,火炮口径不一;缺乏空中观察器材,难以测出敌炮阵地,己方火炮对隐蔽目标射击也得不到校正;缺少必要的铁路和优质土路,造成炮台、工事间交通不便,各种物资运输困难;有线通讯不可靠,无线通讯又尚未开设;仅仅2个师要防守长达20千米的陆地防御线和9千米的海岸线,兵力显然不足。
俄国海报-坚不可摧的远东防线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俄国的海岸炮兵装备基本都已经过时,这并不仅仅是当时俄国经济比较落后,主要还是当时的军事决策者沉迷在昔日旅顺的经验中,认为即使是比较旧式的海岸炮依旧可以有效对抗企图攻击要塞的敌方舰队。
在1914-1916年,俄国在蒙海峡群岛和奥兰群岛周围布设了大量的雷炮阵地,它们在对抗德国海军两次突击芬兰湾的行动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当时俄军最大口径的1907式305毫米海岸炮射程只有22.5千米、射速每分钟0.3发。
在内战期间,这些雷炮阵地在对抗武装干涉者和白卫军在波罗的海、黑海和亚速海的作战中依然发挥着作用。
当时,这些雷炮阵地任务就是阻止敌军舰艇对沿海港口与重要目标的炮击,为自身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这其中最激烈的作战发生在芬兰湾。
一战被德军占领的俄军254毫米海岸炮阵地
相关推荐
最新军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