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曾有机会赢,63军血战12天让其化为泡影,拯救志愿军主力
1951年5月21日,在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结束之后,由于我军的物资几乎消耗干净,彭德怀便立刻下令志愿军主力全线后撤,然而几乎是在同时,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也向联合国军下达了全线反击的命令,在整个抗美援朝中,这是志愿军最危急的一次。
5月22日,美军集中了装甲部队学起了二战德军闪电战的方式,从西线向我军突出结合部猛插,3个小时突进20公里,差一点将志愿军19兵团拦腰斩断,期间180师由于撤退时延误,导致整建制被歼灭,成为整个抗美援朝中唯一被歼灭的志愿军师级单位。
志愿军的情况非常危急,必须要立刻回撤至三八线以北,否则主力有被全歼的危险,而一旦主力被歼灭,朝鲜北部兵力空虚,美军可以趁势北上,这么一来前四次战役就白打了,抗美援朝也就输了。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彭德怀和李奇微都看向了一个关键的战略要地——铁原。铁原是交通枢纽,不仅拥有公路,还有大量铁路,是志愿军撤退,美军进攻的必经之路,所以谁要拿下这里,谁就能获得胜利。但是由于是交通枢纽,此地地势也是非常平坦,非常有利于美军的机械化部队展开,而志愿军在这里原本没有构筑防御工事,只能临时挖野战工事,加上志愿军没有多少重武器,部队本身也缺枪少弹,人员疲惫,所以要想守住铁原无疑比登天还难。
当时彭德怀手里其实没有多少部队可用,他看了看地图,离铁原最近的是63军,但这支部队是刚从前线撤退下来的,人员不足只有2万人,而且装备缺乏,子弹补给都是个问题,但彭德怀当机立断给63军军部军长傅崇碧下达命令:立刻到铁原一线布防,不惜一切代价坚守15到20天,没有命令不准撤退!
傅崇碧只有35岁,虽然年轻但觉悟非常高,立刻给司令回电:就算打到最后一人也不能会让敌人前进一步。
傅崇碧看着铁原的地形陷入苦想,这里几乎是无险可守,是要以血肉之躯抵挡美军的钢铁洪流。“不能硬拼”傅军长召集了干部开会商讨对策,在研究中傅军长发现美军打仗有一个特点,不敢暴露自己的侧翼,所以每到一处就必须得将周围的威胁清空(这也是被志愿军给打怕了)。
根据这个特点,傅军长决定将部队以班排为单位像撒豆子一样散布在铁原一线,如担任正面防御的189师分散成了200多个单位分布在各个小高地上,形成了交叉火力。迫使美军把集中突破作战变成缓慢的拔点作战,而且部队散开之后,也能削弱美军火力带来的伤害。
63军的目的只是阻止敌人前进,只要拖住敌人就达到了目的。
1951月6月1日,美军第一军4个师加上其他国家的军队共5万人向铁原发动了进攻,美军本想一一记重拳直接撕开63军防线,但是这一拳仿佛打在棉花上,每前进一步都感觉四面八方都是志愿军,于是只能一点一点地推进,当占领阵地之后又担心志愿军夜袭给夺回来,于是陷入了泥潭无法自拔。
在战斗中,美军冲锋发挥了火力优势,范弗利特不计消耗地使用火炮连美军后勤都有点吃不消了,铁原成为一片火海,而这种消耗弹药的方式也被称为“范弗利特弹药量”,志愿军老兵形容美军的火炮爆炸声没有间隔,听起来就跟刮风一样。
负责正面防守的189师师长蔡长远为了减少美军火炮的杀伤效果,在反斜面挖坑道,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发明了志愿军的坑道战术,这个战术在日后的上甘岭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63军在铁原血战了12天,彭德怀也立刻让志愿军主力迅速回撤组织纵深防御。联合国军伤亡1.5万人却未能突破防线,最终见失去了围歼志愿军的战机而选择撤退。63军以一己之力拯救了数十万志愿军将士,保住了抗美援朝的胜利果实,也让美军的美梦划为泡影。
相关推荐
最新军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