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为何被车裂分尸
查看:992 / 更新:2022-04-11 15:30
在君王世袭的家天下时代,太子就是未来的君主,即使违犯法令,臣卿也不可以对他施刑。对于这一点,商鞅是清楚的。但商鞅在处理太子触犯法令这件事,还是显示出了自己极“左”的手段——处罚太傅公子虔,将太子的老师公孙贾处以黥刑。黥刑,也作墨刑,古代在犯人脸上刺刻并涂上墨汁的刑罚。我们虽然不知道太子触犯法令到何种程度,但将太子的老师公孙贾处以黥刑,还是觉得刑罚过重,在当时对人们的震撼也无异于石破天惊。即使商鞅可以忽略太子的老师公孙贾的感受,但绝不可以忽略太子的感受,绝不可以忽略宗室贵戚的感受。商鞅不自省,于变法的第四年又因公子虔违法约定,而将其处以劓刑。劓刑,即割掉鼻子的刑罚。秦公子虔因为违犯约定,而被处以劓刑,令天下震恐,宗贵切齿。之后,公子虔八年闭门不出,在愤懑中等待剪除商鞅的时机。商鞅对待公子虔、太子老师公孙贾尚且如此,对待其他宗室贵戚恐怕就更肆无忌惮了,所以司马迁说,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左,是超越时代的思想和行为。在人治时代,君王世袭,商鞅昧于时势,自恃有孝公作后盾,刻薄偏激,竟敢在太子老师脸上刺刻,割掉公子虔的鼻子,注定他要为自己的极“左”行为付出血的代价。在君权高于一切、君主世袭罔替的人治社会,岂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法治?中国历代改革家几乎没有好下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改革涉及到了阶级关系的调整,严重触犯了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
商鞅自耍聪明,却露出奸诈之相,奸诈之人,人心不附。商鞅率军伐魏。魏公子卬率军迎击。两军相持,商鞅给魏将公子卬送信说:“我们从前是好朋友,现在为两国将领,不忍互相攻击。可与公子会面,结盟,乐饮而后罢兵,以求秦、魏安宁。”魏公子卬心眼实,信以为真,前去会盟。会盟已毕,宴饮时商鞅埋伏的士兵袭击并俘虏了魏公子卬,进而进攻,大胜魏军后回国。古人是很讲究诚信的,有些统帅就连作战都不行诡道,欺骗老朋友并暗中置人于死地,为世人所不齿。由此看来,伐魏,秦国胜而商君败。后来,秦惠王派人捉拿商鞅,他还好意思逃到魏国,被魏人送回秦国。将商鞅送回秦国,那不就等于把商鞅推进火坑吗?魏人不杀商鞅,而送其回国,游戏罢了。走投无路的商鞅回到商邑,发动邑兵出击郑国,被秦军杀死在郑国的黾池,其尸体被带回国,处以车裂之刑。商鞅若真得人心,会振臂欲呼而应者云集,但他积凶德且无信,谁会为他陪葬?
标签:未解之谜
相关推荐
最新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