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找朋网>奇闻异事 > 1972中国发生什么事件(39年后英国首相喊话:还给我们)

1972中国发生什么事件(39年后英国首相喊话:还给我们)

查看:644 / 更新:2022-12-21 09:20

1972年7月15日凌晨一点,位于山东半岛的威海刘公岛,夜色浓郁,波涛呼号,时值夏夜,海风裹挟着海水的腥味席卷而来。

一艘长88.14米,宽9.12米的“海底巨兽”,在这片海域已经睡了41年。

它是一艘英国已沉潜艇。

就在这天,上海海难救助打捞局于深海之中,将它打捞而起。

这次的行动是一次秘密作业,在当时并未做宣传。直到2009年,官方才将打捞的信息披露出来。


海神号

两年后,英国首相喊话并对中方提出了两点要求:

一是彻查沉船事件始末,二是归还潜艇遗物。

英国的潜艇为何会出现在我国的海域呢?又是什么使它沉睡了40年?

面对如此庞然大物,打捞以及清舱工程又遭遇了怎样的困境?

面对蛮不讲理的英方,中国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故事,还得从一次采访开始说起。


“海神”号重见天日

关于这次打捞,颇具神秘色彩,明明是一次里程碑式的打捞行动,却鲜少留下只言片语。

即便是后来任职中国交通部烟台海难救助打捞局的办公室副主任刘河孝都说:

“烟台救捞局组建于1973年,我是1975年才到局里工作的。局志上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也没有听说过有这回事。”

原来70年代,中国只有一家海上救助机构一一上海海难救助打捞局。

他们在烟台设了一个救助站,站里的一切工作都由上海总局直接安排。

直到1973年,烟台站才从上海总局独立出来,组建了烟台海难救助打捞局,并直属中国交通部。


图源网络

如果就让这件事湮灭于历史长河,也太可惜了。

好在后来,刘河孝兴奋地告知想要揭开真相的记者:

“还真有这回事,局里有位退休老干部,叫顾龙生,他参与了那次打捞。”

顾龙生老人曾经在救助站做过工程师,是“海神”号打捞工作的亲历者。

至今还保存着当年打捞工程的请示报告和一些技术资料。

2002年年初,为了解开“海神”号打捞之谜,记者亲自登门拜访了顾老的家。

家舍古朴而温馨,开门间有书本报纸的油墨香气弥漫。

记者恭敬地说明来意,在顾老的许可下,调查员进门拜访,也进入了那个打捞沉船的夜晚。


打捞作业

“难,可难了,不仅要考虑重量和可变重量,还要预估最后起浮时候的接触面积。最困难的是,就算打捞上来了,清舱是个大问题。一堆废铜烂铁里搞不好哪里就有子弹炸药,那可危险了。”

回忆起打捞工作的艰辛,时至今日,顾老还心有余悸,可见当时难度之大。随后记者问道:

“听说您当年还亲自下海测量,实地勘测,真是太不容易了。”

顾老摆摆手,豪迈一笑:

“为了这场打捞,整个团队事前做足了功课,最后打捞工程的圆满成功,荣誉是属于所有人的。”


打捞沉船 图源网络

阳光洒在老人脸上,在顾老滔滔不绝的叙述中,打捞始末逐渐清晰。

那是1972年7月15日凌晨一点,整个城市还在沉睡中,睡梦中的人们并不知道。

此时,一艘英国潜艇的残骸正在威海海域被打捞上岸。

这艘潜艇叫做“海神”号,1931年6月9 日沉没于中国海域。

也就是说,这是英国帝国主义侵略时期沉没的一艘潜艇。

上海打捞局联合工程队,潜水队,海军水下特种部队,根据测量分析的情况,制定了“威海一号沉船打捞工程施工方案”。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具体制定了两套打捞方案。


潜艇 图源网络

“当时,方案一是逐步打捞方案,简单点来说就是用浮筒吊抬,方案二是折线起浮打捞方案。最后决定启用方案二。”

整个打捞过程,上海海难救助打捞局以及海军潜水员一共下潜将近一百人。

任务艰巨,当时又无任何打捞经验可供参考,技术装备还不完善,起初打捞工作遇到了不少困难。

但是即便如此,参与作业的工作人员们齐心协力、勇破困境。

最终除了拖救船有一些简单的机械故障外,并没有发生任何的人员伤亡事故。

终于,1972年7月15日,“海神”号被打捞出海,重见天日。

在顾老尘封的记忆里,船浮出水面,看到冒头的那一刻,不知道谁先兴奋地呐喊了一声。

然后一阵一阵地欢呼声鼓掌声如波涛般袭来。


说到这里,刚才颓丧的愁容已然消失,老人家的脸上难掩喜色,自豪无比。

记者正欲道恭喜,顾老抢先一步,按捺住说道:

“莫要高兴,还不到时候。我们当时也是这么想的,好不容易打捞上来了,都准备收拾收拾去吃个饭庆祝一下了。队长说,还没完,清舱比打捞更危险。赶紧一起商量一下怎么清掉里面的东西。”

潜艇内的机器锈蚀在一起,舱内工作空间小。

更可怕的是,艇上不仅武器弹药较多,还有30个高压气瓶。

这些气瓶压力高达200个大气压,不得不担心是否会在清舱的过程中爆炸。

因此,打捞队伍既不敢随意敲击,也不敢大胆拆卸。


水下打捞 图源网络

当年的10月中旬,北海舰队派出五名专业队员前往烟台站协助鱼雷舱的拆清工作。

他们首先将5条鱼雷的气体和4只高压气瓶的气体放掉。

其中有一条鱼雷的气体放了近6个小时之久,鱼雷头内的炸药已经被海水溶解了。

许多人对于鱼雷的理解只是电影和电视剧中小小的一颗炮弹。

但实际上这个小东西的威力可真不是说着玩的。

1918年,奥匈帝国海军“圣伊斯特万”战列舰,排水量21600吨,被意大利海军排水量仅30吨的MAS-15鱼雷快艇击沉。

由此,当时清舱工作的危险可想而知。

可以说,当时进行作业的人们都赌上了一条命。


鱼雷 图源网络

好在鱼雷内的气体最终被安全放出,炸药也已经溶解了,引爆器又未装在雷头上。

这才让工作得以继续进行。

拆清工作的第一危险性排除后,工作人员又转头解决对清舱具有潜在危险的蓄电池舱。

经过对第二 、三舱底层舱进行抽水,工作人员了解到舱内共有三组蓄电池。

每组 112只,共336 只,每只重约320千克。

随后,这些蓄电池陆续被吊出舱室,为清理机舱奠定了基础。

根据顾老的回忆,从10月29日开始,烟台救助站和航修站工作人员全部转入清舱的工作。

整个拆除工作持续到1973年才完成。


图源网络

顾老笑眯眯地说:

“拆得好,拆下来的废钢铁有908吨。908吨啊,你想想看有多少,全部分给吉林,沈阳,给当地生产建设用。”

“还不止呢。弹药库还清出炮弹134枚,步机枪子弹约 4500发,转轮枪子弹约3000发。想想看,这些东西差一点就变成霸占我们海洋的武器了,结果船沉了,真是天意啊。”

当时的所有弹药,除子弹交上海局处理外,其余全部就地销毁。

至此,“海神”号打捞清舱工作圆满结束。


打捞作业 图源网络

谁能想到,40年前,这堆东倒西歪,泛着水渍,生锈的破铜烂铁竟是一艘装备精良的英国“帕提亚”级的潜艇呢?

在帝国主义的纵容下,“海神”号肆意侵占我国海域,耀武扬威,一时风光无限。

天要让其亡,必先让其狂。

那么,“海神”号为何会出现在威海卫,又为何会沉没在这片海域呢?
沉没的“海神”号

要解开沉船之谜,就必须先了解沉船发生的地理位置——山东半岛的威海刘公岛。


19世纪末,英国强租威海卫交接仪式

1931年春,英国在刘公岛上建立了新的军事基地。

舰队驶进威海卫,停泊在刘公岛码头,海军规模高达一万余人。

失去约束就是狂妄的开始,此时的英国完全沉浸在海上霸主的虚荣之中。

犹如无知的小孩在炫耀新玩具一般,派遣了大量的军舰在海上值勤。

其舰队中,有两艘航空母舰,当地人称之为“飞机老母”。

一艘潜水母舰,带着12艘潜艇,“海神”号就是其一。

另有两条2000吨级重大油轮也停泊在附近,随时为各舰艇加油。


潜艇 图源网络

就在英国舰队在中国海域耀武扬威之际,一场灾难发生了。

1931年6月9日,“海神”号在距离威海卫20公里的地区进行海上训练。

其中一项任务是鱼雷试射。

就在此时,“海神”号的附近,一艘中国运煤船“渝泰”号正在靠近。

海上浓雾密布,运煤船隐匿于一片浓雾之中,相当不易察觉。

此时的天气已不适合再进行任何的海上训练。

可“海神”号舰长命令船员继续练习。

也许是这批船员太年轻,加上缺乏训练,在湿漉漉的雾气之中,鱼雷试射根本无法完成。

于是才决定返航。


海难 图源网络

就在此时,“海神”号猛然发现了运煤船的存在,同时大惊失色的还有运煤船“渝泰”号。

运煤船当即以最快的速度调转航向,试图规避两船的碰撞,但是一切都太迟了。

只听“轰”的一声,整个舰身随之震颤,舰内物品应声飞舞。

巨大的撞击力将“海神”号撞出一个大窟窿,指挥台被破坏,海水汹涌着灌入。

“海神”号下沉的速度远比想象中快,五分钟内已经沉没一半。

仅仅因为撞击,就有16人当场丧命。

剩下的船员纷纷自救,运煤船见状也急忙放下救生艇开始救援。

于是31名艇员跳上了救生艇获救。


“海神”号船员被救起

此外,还有8名幸存者逃到了鱼雷舱内避难,随后潜艇沉入海底。

虽然没有丧命于撞击和溺毙,但此时的处境依然不容乐观。

海水正慢慢渗透进鱼雷舱,氧气也越来越少。

唯一的希望只剩留在角落里的戴维斯水下逃生装置。

此装备配有可供人在水下呼吸30分钟的高压氧气瓶。

同时为了对抗深海巨大的压强,还配备了一种减速伞。

虽然该装备从未被证实过有效,但这依然是8名幸存者最后的希望。

要么使用该装备逃生,要么等待海底氧气消耗殆尽溺亡。

通俗的来说,就是卖这个产品的商家从来没有收到过差评,因为没有人用这个成功逃生过。


这时,两名胆大的艇员率先穿上逃生装置,成功从鱼雷管被吹了出来。

可惜其中一人还是因肺部受压过大而死亡。

后续6名幸存艇员以同样的方式逃生,2名艇员成功获救。

还有4名也是因为浮出海面的那一刻,肺部受到了强烈的挤压致死。

8名幸存者,最终4人获救。

加上因为撞击而亡的16人,此次“海神”号沉船事件,共丧命20人。

事件发生后,日本打捞船多次帮助英国打捞,但都未能成功。

紧接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艘沉没的舰艇就这样被遗忘在黑暗的深海之底,沉睡了40年。


沉船 图源网络
日不落帝国的陨落和中国的崛起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

属于英国侵略者的沉船,日本打捞队没有能力打捞。

却被上海海难救助打捞局联合各部门一举打捞成功。

2009年2月,距离打捞又过去了37年,上海海难救助打捞局公布了“海神”号的打捞经过。

距离沉没已过去了78年,跨度长达大半个世纪。

没想到此事一出,迅速引起西方舆论的哗然。

有好事的西方媒体试图挑起事端,放言称:

“中国打捞这艘沉船,就是为了学习“海神”号的潜艇技术,从而研制核潜艇。”


这属实是无稽之谈。

中国不需要向一艘30年代的沉船学习技术。其实当时选择打捞的原因有三:

首先是我国当时正发展重工业,废船的钢铁可供投入建设使用。

其实这些废弃钢铁,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废材,它们的用处极大,可炼成“低背景钢”。

“低背景钢”不是一般的建设材料,主要可用于高级医疗器械,光子学设备,航天航空传感器等等。

这些金贵的仪器都需要依靠辐射作为计量手段,而普通的钢本身的辐射会影响仪器接受信号的准确性。

所以,这些“低背景钢”反而可以获得最佳灵敏度。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变废为宝。


医学仪器 图源网络

其次是潜艇沉没在渔业区,对渔业相关的民生和经济有损。

其实,在潜艇沉没的那一刻,已经给海洋带来了持续性的不可逆的污染了。

潜艇的燃油泄露,舰艇上弹药自带的化学品物质以及塑料颗粒已经污染了海洋。

如此想来,竟然让它在海底沉睡了40年,在如此恶劣的生态环境下,鱼群是否受影响?

如何保证渔业的发展?这些都成为了当时的问题,绝不能放着不管。


海洋污染

最后则是为我国海军部队在渤海训练演习彻底清除障碍。

试想,海底存在如此巨大的障碍物,我方海军在进行训练的时候,必然会有诸多不便。

为何要让一艘沉船影响军事训练呢?清除它!

西方媒体常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抹黑、歪曲事实,这些都是他们的老传统了。

然而部分“海神”号遇难者的后人听信了媒体的舆论。

2年后联名要求英国首相卡梅伦全面调查沉船事件始末。

英方只好“顺应民意”,质问中方,并要求归还打捞潜艇遗物。


“海神”号 遇难者后人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另一艘沉船。

20世纪40年代,日本“阿波丸”号远洋油轮被美国击沉在我国福建省牛山岛以东海域。

传闻中,“阿波丸”号是一艘宝藏船,上面有大批生活物资,医药物资和金属战略物资。

除此以外,还有无数的黄金和珍宝

随着“阿波丸”号的沉没,这些巨额财富全部也消失在中国的海底。

直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为了表示外交诚意。

带来了一份“阿波丸”号的沉船点地图,并附上了沉船的宝物清单。

中国这才迅速展开了打捞工作。


可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发展阶段,打捞技术和条件相当受限。

这也导致了国际诸国得知此消息后,纷纷抱着看笑话的心态。

甚至还有国家提出可以主动提供打捞援助。

看似助援,实则想趁火打劫,毕竟“阿波丸”号的财富,实在太令人心动了。

中方严厉拒绝了“好心的援助”。

按照战后国际海洋法规定,“阿波丸”号沉在了我国的领海。

该船沉没后的主权,就该归我国所有。

其他国家或个人,在未经我国政府允许的情况下,无权私自进行捕捞。

又经历了几年时光,我国随着技术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各项设备也随之不断完善,1977年4月5日正式批准打捞。


“阿波丸”号

历经3年,直到1980年7月,“阿波丸”号全部打捞完毕。

打捞工程结束后,清点物资清单时发现。

我国从“阿波丸”号的残骸中打捞出来的只有云母,橡胶,水银等物资。

并未发现传闻中的金银财宝。

不过好在这次的成功狠狠“打了”西方那些隔岸观火别有用心之人的脸。

同样,2011年中国也拒绝了卡梅伦的要求,并且回应称:

“中方在自己领海打捞沉船,没有必要征求任何人的同意,也没有义务向任何国家通报。”


如今的中国,海军现役军人有24万人,舰船300余艘,飞机600 余架,拥有西太平洋地区最大规模的海上武装力量。

“海神”号曾经在中国的海域耀武扬威,却也陨落在中国的土地。一切霸占领土,作恶多端的帝国主义侵略行为,最终都将反噬自己,自取灭亡。

如今的英国早已不是日不落帝国,而中国,犹如一株古树,经历风雨的洗礼,越挫越勇,不屈不挠,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上一篇:

古代墓穴是怎么处理空气的(原理其实很简单)

下一篇:

水鬼真实图片(有手有脚声似婴儿哭)
标签:打捞海神

相关推荐

最新奇闻异事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