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综艺节目雷同跟风不断 自主创新迫在眉睫
密集“收网”导致“资源荒”
对于这样的一场综艺大战,网友的态度呈现两极化。一份网络调查显示,96%的网友认为扎堆播出眼花缭乱,对于播出过于集中持反对态度;仅有4%的网友表示支持,认为竞争有利于节目质量提升。
“从前些年超女快男的一枝独秀,到好声音一夜爆火,都能让观众找到亮点。但如今同时段播出多个选秀节目,让追看变成了一件心力交瘁、力不从心的事。”绝大多数网友认为,眼花缭乱的音乐选秀节目反而让人觉得一种井喷时代后的“竭泽而渔”。
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是,经过一轮又一轮密集“收网”后,音乐选秀节目迎来“资源荒”。似曾相识的评委、选手、赛制以及同时打出的音乐牌……国内电视界出现了“选秀从甲方市场变成乙方市场”“三年前选手找平台,现在平台找选手”的现象。“唱歌节目这么多,好苗子就那么几个。”浙江卫视节目中心的一位编导告诉记者,为了争夺选手,制作方不仅要主动出击,甚至还不断上演“互相挖角”的戏码。
各大卫视狭路相逢,著名娱评人江小鱼认为,国内节目互相跟风、模仿,一哄而上导致市场蛋糕被无限制切分。“9年前,《超级女声》走红,国内模仿克隆的同类节目曾超过30个,最终导致此类节目一度销声匿迹。如今又出现火爆的音乐选秀热,很可能重蹈覆辙。”
自主创新迫在眉睫
一种形态的节目模式“扎堆”说明观众爱看,如果为了追求差异化而放弃这类节目,无疑是放弃收视。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其实大家都知道在战略上应该寻求差异化,但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多困难。
前浙江卫视节目中心主任杜昉曾表示,引进模式就是为了规避风险。荷兰、瑞典、丹麦或者英国等国家在研发节目模式时,也许1000个创意中最后成功的模式只有1个。这样的投入产出比,无法被国内电视业所接受。而引进模式,就可以规避很多成本风险。
灿星节目制作公司总裁田明说,世界范围内,好模式都经过很多适挫的过程。“美国这么成功的电视市场,它的大部分模式都是从英国甚至瑞典引进的。同样,对于中国的综艺节目,这也是必经过程。就像改革开放之初,实业、工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改革,需要一个引进、消化,最终吸收的过程。”
“国内电视制作人必须认清一个现实,引进模式后本土化的节目并非各个都能火。”深圳卫视《年代秀》制片人易骅认为,一个好的模式引进来,还要有一个好的团队来运作,任何一个团队对模式的理解和运作都不一样。“一个模式救不了一个团队也救不了一个台。”
“在跟风、模仿之后,中国电视节目的自主创新,原创模式和内容必须提上议事日程,越来越迫在眉睫。”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高级编辑陈芳认为,如何提升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创新能力,如何借海外节目之躯壳打造自己的内容,构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和谐共进、可持续发展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生态环境,这是值得电视人深思并要提上议事日程的重要问题。
节目不仅仅要创新,还应该避免盲目跟风,不是一个节目推出这类综艺节目,另一个电视台也随之推出。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