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智成城丨企业从来没和银行打过交道,却能通过这个上海平台借到100万
上海汉询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彭俊有次在和朋友吃饭时,聊起了最近资金短缺的困难,朋友建议他去试试银行贷款。
彭俊问出了一个小微企业主都会问的问题:“我们这样从没贷过款,也没东西抵押的企业,能贷到钱吗?”
在上海,他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画像背后的大平台
上海汉询软件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微企业,主要开发和销售消费品行业的企业管理应用软件。在彭俊的印象中,这样的企业很难从银行贷款。
在朋友的指导下,彭俊下载了建设银行名为惠懂你的APP,在线签署了一份授权书,允许银行查阅与自己企业相关的政府公共数据。只等待了一小会儿,APP上就显示出他的企业可以申请110万元信贷额度。
“我都没和建设银行打过交道,这也能贷出来?”彭俊将信将疑地去了建设银行,没想到只是开了个户,就真的贷出了真金白银。
彭俊不知道的是,在他等待的“一小会儿”时间里,银行已经通过他的授权,从一个大数据平台上获取了他的相关数据,并依靠银行自身大数据分析、建模等金融科技手段,迅速绘出了一幅汉询软件的“精准画像”,一笔与其匹配的信用额度也由此产生。
这一画像背后的大数据平台,就是2019年底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的普惠金融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由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银保监局、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合力打造。
作为上海首个公共数据开放示范应用,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依托“一网通办”平台,相关政府部门向银行开放了企业注册登记、社保缴纳、住房公积金、纳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发明专利、商标登记、房产抵押、行政处罚、司法诉讼等与普惠金融密切相关的近400项公共数据。在这其中,社保缴纳、住房公积金、发明专利等数据,是首次向银行开放。
这样的数据无疑是银行一直在寻找的“宝藏”。如今,已有18家银行先后上线了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既汇聚了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国有大型银行,也吸引了浦发、中信、兴业等股份制银行,以及上海银行、上海农商银行等地方法人银行。
截至目前,18家上线银行从平台调用数据已超200万次,服务企业超过5.4万户,为超过700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提供了数据支撑,大大加强了信贷投放精度和力度。
升级背后的朋友圈
在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这一金融数字化的代表平台迎来了全面升级。5月19日,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2.0正式启动。
从1.0到2.0,平台有了哪些变化?
机构数量和类型正在升级。2.0版本进一步增加了参与银行的范围,新增了上海华瑞银行等9家银行,参与银行机构拓展到27家。同时,支持金融市场和保险机构参与,将应用场景拓展至挂牌上市审核、科创企业甄别及保险保障领域。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保险交易所、上海股交中心等3家金融市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和太平洋安信农保上海分公司等3家保险机构首次接入。至此,参与试点的金融机构已达33家。
“疫情期间,我们赔付了一批小微企业,每家12万美元的赔付金额虽然比不上那些大企业上百万美元的规模,但可能就是那么一小笔钱,就能让一个小微企业活下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助理白帆感慨。“现在我们作为保险机构加入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可以利用大数据手段,对企业信息交叉验证,便于更加高效和精准地支持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小微企业,这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数据维度也在升级。平台听取金融机构的建议,致力于开放更加丰富的政务数据。2.0版本在上海市农业农村委、上海市民政局等部门支持下,首次实现了涉农管理、民政管理等公共数据向金融机构开放,包括农作物生产经营、农产品交易量、农业补助发放、示范家庭农场等公共数据以及婚姻状态核验等。此外,上海市税务局在首批开放公共数据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开放了变更登记信息和申报信息等纳税信息数据。
对于银行而言,丰富的数据为他们提升服务水平带来了更多可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普惠部副总经理夏伟锋介绍:“这让我们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受益匪浅。平台提供的数据不仅可以应用在贷款前端,也会让我们的贷后管理更加稳健,产品开发更加多元,线上服务更加高效。”
“2.0只是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的第一次升级,我们将不断加速扩展大数据的朋友圈,推动更多部门开放数据,支持更多的金融机构提升数据利用能力,充分挖掘公共数据背后的金融价值,推出更多线上产品,助力更多中小微企业发展,将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打造成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中具有标杆示范意义的应用场景。”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推荐
最新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