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2字长文,硬核细解《姜子牙》,高开低走谁的锅?
《姜子牙》正在热映,口碑深陷两个极端。
1,空洞的剧情与故事只剩下了躯壳。
2,躯壳外的立意早已冲出了九天云霄外。
不过相比起对《姜子牙》电影本体探讨,更有趣的还是后现代主义解构的讨论。
对于大多数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而言:
第一次了解到姜子牙,还是从初中的语文课本:
“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但是第一次见到姜子牙的形象还是当年的影视剧《封神演义》。
似乎自打那个时候开始,
姜子牙就有了一个固定的外化标签,他一定是有白胡子的糟老头子。
而且这个糟老头子一定是走到哪端到哪里。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时候,
周文王拉车走了800步,他就说:我保你周朝800年。
“覆水难收”的时候,
妻子冯氏看到姜子牙功成名就后又回来找他,姜子牙把水撒在地方说,你把水收回来,就可以不计前嫌。
当然这两个典故后来被史学家考证都是为了突出姜子牙的传奇色彩而编撰的,
就跟当年唐僧去西天取经一样,人是真的去了印度取经,但是“七七八十一难”那是真没有。
文学与影视是有架空的功能性的,
在被允许的范围内,作者是可以进行一定的“心理独白”与“人物性格”的打磨。
正如过去众多影视作品对“曹操”的重写解读那般,
‘姜子牙’也在这部作品中被重新解读了。
程涛与李炜导演一改“姜子牙”的外在刻板形象,让我们的观众看到了一个系列作品中最帅最年轻的姜子牙。
也包括让观众们看到了最为颠覆性的“异色”影像动画世界。
《姜子牙》一开始便有着大量的CG模型动画,
从开片的极寒之地,到地下酒馆的群魔乱舞的怪兽。
影片的整个基调本身就足以证明了“国产动漫”的特效的确上升了一大步台阶。
甚至包括程涛导演也借以“色彩”来完成对“生命与希望”的隐喻,
从影片的0分01秒开始,直到快结束的时候,观众们才第一次看到“绿色”的存在。
这种颠覆性的设定本身就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也令后现代主义解构的影评家们感兴趣,
在“人物解构”方面,《姜子牙》也有了颠覆性的“重塑”。
它让“姜子牙”从封建王朝的统治阶层脱离了出来。
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姜子牙虽具有传奇色彩,但他依旧是密不可分封建统治思想的执行者。
他的“天学”以及“端学”本身就迎合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天人合一”“皇权神授”的统治思想。
但在《姜子牙》里边不是。
当“姜子牙看到”以牺牲一人来救世界的时候,
放弃了修行,以挑战权威对抗天神的意志。
从“封建王朝统治思想的执行者”完成了到“反抗封建王朝勇士”的身份转换。
它把“苏妲己”第一次还原成真实的人物。
在被“群魔乱舞导演们”臆想构成的“狐狸精”中,程涛导演根据封神演义的原著,还原了“妲己小九”:
“苏妲己也是这场权力斗争的受害者,她最初不过是一介凡人,只因女娲派狐狸精去迷纣王,这才被附体,妲己不过是具躯壳”
在《姜子牙》中的'苏妲己”:温热且善良,最后那句“神仙不骗人吧”和“走了”的那丝温存让人动容。
可如今碎片化的时代谁又会管那么多呢,
大家都只记得了故事的后半段的结局,总是选择性的遗忘到达结局的过程。
但我觉得很可惜的是,《姜子牙》尽管频出“亮点”但是前半段的故事过程也是不完整的。
“不救一人,怎救苍生?”
毋庸置疑,正如“我命由我不由天”是《哪吒》的中心主旨,“不救一人,怎救苍生?”也是《姜子牙》的中心主旨。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还能够看到这样的正确普世价值观的导向尤为钦佩。
“救一人,毁千城,失一人,救千城”
类似的命题早已经被哲学家与答辩者们讨论的无数次,
立场不同,给出的答案也不同。
而程涛导演在《姜子牙》中给出的答案是:救一人即救全世界。
在《姜子牙》中,程涛导演否定了“神对于众生的审判”。
对于姜子牙而言,他之所以不顾一切的拯救小九,并非是一种“圣母”的心态,而是源自一种人类本性的纯真与善良,也是人类意识的最高形态。
正如同到达“共产主义”的过程漫长且充满荆棘,但我们愿意为它而不断的努力并赋予实践,
最终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实现人类自我解放的社会。
因为在那个最高形态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能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西方人常说:只有上帝才能够审判人类。
可试想那些那些高高在上的神真的会审判人类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无解的。
但我们假设:我们人类的地球文明已经进入了星际文明,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整星际穿越与星际旅行,我们的科技实力也足以碾压宇宙任何一个已被探知的星球。
如果是你发现了一个还在“铜器”时代的“落后文明”,你会如何面对呢?
对他们进行“仁慈”的统治并加以辅导,还是说会“不插手”它的任何事物,保持它现有的发展规律。
《姜子牙》给出的答案是:让姜子牙破坏“天梯”,切断了人间与神界的联系。
程涛导演用以“个人英雄主义”的模式去让姜子牙对抗天界,选择了让低级文明主动切断与高级文明的联系。
问题最终的答案没有错,但是解答的过程却出现了偏差与问题。
人间没有神仙,但姜子牙却成为了“现世的耶稣”,中国有了上帝。
这也是《姜子牙》备受争议与讨论的关键所在。
我相信,程涛导演的初衷,是试图给出一个:很高的格局,很大的主题的国漫蓝图。
但问题在于,程涛导演还是没能处理好这个大的主题的能力。
在涉及到“宏达主题”的同时,导演与编剧们往往给出的“反抗”与“抗争”的答案。
过去的《大红灯楼高高挂》和《黄土地》《红高粱》也都是在反抗着那些“无形”的封建思潮的压迫与被压抑的个性。
有压迫的地方就有反抗,这样的设定的确符合情理。
但问题在于,这样的粗糙的刻板设定对于正在成长的观众是不太适应的。
第一,观众们早已经对这类主题产生了审美疲劳。
第二,反抗需要共鸣。失去共鸣,则一不下就成为了过去了那些"又虹又砖”的主旋律电影了。
观众们需要见证到人物内心的变化与成长,这样他们才会对那个“反抗”的高潮点产生共鸣。
如果剧情电影无法与观众的内心世界进行链接,那么这注定这部电影只能是半成品。
去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现象级作品,
第一,源自市场的无规律性。
第二,它有真挚的亲情,友情,师徒情所塑造的情感纽带。
如果失去那一段段纵横交错的感情线,《哪吒》也只是个花架子。
我一直认为,“救一人,毁千城,失一人,救千城”这个话题上,
它的答案本身就隶属于哲学的思辨,没有给你写在答卷上的标准答案,但是影视作品有标准答案。
在影像的空间内,你越是塑造“纯粹越发珍贵”。
正如在早在7年前被奉为神作的游戏“《The Last of Us》”,
全球大灾难的背景下,你和你的“女儿”在经历了20年麻木血腥,提心吊胆的生死经历后,突然有人告诉你,牺牲你的“女儿”你便能够拯救全人类,你愿意吗?
这听起来是多么宏伟的主题,多么的英雄主义,大多数的编剧也肯定会把镜头对准“女儿”,父亲的仁慈与“女儿”的自我牺牲。
可《The Last of Us》的游戏编剧偏不:
去你的全世界,去你的老好人,去你的英雄主义。
“Swear to me,swear tome that everything you said about firefly is true.”
“I swear.”
同样是末世背景下的“牺牲一人,换人世间太平”的宏大主题,
七年前的《The Last of Us》被称之为神作。
今年的《姜子牙》却正在深陷"口碑争议”的泥潭。
显然,程涛导演显然还是有着青年导演的不成熟。
有心的观众其实能够了解,程涛导演试图在追求最高形态的“人文主义精神”,但是就这个解答的过程中却还是没有无法令人信服。
在宏大的框架上,心有气而力不足。
在电影的框架内,无论你的隐藏故事线如何复杂交错,它只要永远是为主线服务的,无论作者在传递什么内容,它都会一部分的观众认可。
被“颠覆”的姜子牙还是那个“内敛”的形象,只不过换了一个方向罢了。
如果不能够给不了观众一个信服的答案,就应该少写这种“争议主题”性的答案。
我这里不是说,“有难度”就应该“放弃”,而是要清楚“我们到底所追求的是什么”。
电影,它有着作者电影的个性,
但是当作者尝试把电影商业化,把电影送上大银幕的时候,
台下的是观众,是那些由衷支持中国电影的同胞时,导演应该承担起那份期待泰山与责任。
批评归批评,但被骂也要安利!道路且漫,但能开始以是庆幸。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