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谁的青春不奋斗
1984年3月,加蓬埃丁布埃州州政府,离任的议长程志平和他刚被任命为“总统民事办公厅主任”的儿子让·平。叶卉供图
1933年,二战的硝烟即将蔓延,非洲加蓬的港口来了一位年轻的中国人。他是一位贩卖瓷器的小货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流浪者。在他过世20年后,这个非洲国家的议员、平民,提起他都亲切地称为“父亲”或“平”。
1985年冬天,20岁的乡村裁缝周成建生意失败,回到了一个叫石坑岭的小山村。20万元的债务对于一个山里人家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但父亲说出的第一句话不是责备,“就把家里的3间老屋卖了吧,先来还债。”
记录这些故事的是一部历时8年拍摄完成的纪录片《我的中国梦·中国温州人的故事》。这部不久前播出的纪录片,也是中国第一部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永久收藏的人文类纪录片。
“我们的两万多小时素材,100多万公里的行程,不仅仅是为了展示18个传奇故事,更是从一个角度叙述百年来中国人追梦的历程。现在,可能很多年轻人觉得生活很被动、慌张,甚至坐立不安,对社会和自己缺乏信心,而这18个普普通通温州人的人生,或许会让我们感动、震撼、激情重燃,找到自己的生命方向。”这部纪录片的导演叶卉说。
加蓬人民爱戴的中国人
1994年秋,“叶丰YF—HEV”概念型混合动力汽车诞生,但此时的叶文贵已耗尽千万资产。叶卉供图
1929年秋,程志平走出温州临江镇的农家院,那一年,他才19岁。自幼父母双亡的他,是姑妈一手拉扯大的。这一天,姑妈为他安排好了行程,送他前往法国。
1929年,程志平身后的祖国肃杀凄凉。当年9月的《申报》记载,持续79天的旱灾加上虫灾,使得米价飞腾,贫民自杀,受饥荒的老百姓达40万之多,“灾情之重,为60年所未见”。不少稍微有点积蓄的人家,都想方设法送子女到海外“碰碰运气”。
程志平乘坐的邮轮从上海启程南下,经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穿过红海、地中海,他就坐在拥挤的底舱。在一二次大战期间,数以万计的中国青年,沿着这条线路远涉重洋,抵达法国马赛港。
叶卉在巴黎找到了仍健在的第一代中国移民厉言先生,老先生已经90多岁高龄。他回忆,那时众多华侨到法国后最初的谋生方法,是从老华侨那里批发来小商品,提一个装着打火机、领带、灯泡、小瓶香水的手提箱子,沿街推销。当时语言也不通,华人们最先学会说的就是“拉乌拉,拉乌拉嘞”(卖东西的意思),还有“先生、太太,不贵,不贵”。
“有时法国人发火了,一脚把你踢出去,皮箱在楼梯上面‘咣朗咣朗’滚到下面,里面的花瓶都打坏了,一个星期赚的钱都打水漂了。”第二代华侨、法国华侨华人会名誉主席林加者说。
程志平在工厂打工,没有挣到钱。临行前,姑妈给他的最后嘱咐是:“不管挣没挣到钱,3年就回来!”因为家里已经为他订下了一门亲事。但他到了马赛港,最终买的船票却不是回中国的。
1933年4月,程志平和他在法国认识的同乡陈松青,成为踏进当时法属殖民地——非洲加蓬的第一批中国人。作出这个决定时,他正和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同龄。不难想象,从异乡法国再去“黑非洲”,需要这个年轻人多大的勇气。
在说法语和甚至完全不懂的当地土语的环境下,他们穿着仅有的西装,打着领带,肩上挑着装瓷器、小五金的担子,从街头叫卖到山村。正当带来的货物渐渐卖完时,让蒂尔港唯一一家面包房的老板去世了。程志平决定接下这家面包房,在加蓬定居。
后来,他用积蓄转做捕鱼业、木材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甚至成为北非盟军的副食供应商。但是,战争也阻断了回家路。
在程志平逝世18年之后,叶卉和摄制组一行6人乘飞机降落在让蒂尔港。70年前他待过的老面包房还在,一日清晨,叶卉沿着湖边散步,甚至见到了二战时期程志平给北非盟军运输副食品的那条老渔船。
令叶卉印象极深的是,在摄像机所拍之处,从参议长到部落民众,从原住民到法国、希腊侨民,大家依然亲切地称他为“父亲”或“平”。57年前他们带到非洲的织网和腌制鲜鱼等技术,如今仍是当地人生活的重要部分。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非洲爆发了使很多人破产的木材贸易危机,长时间停在让蒂尔港的木筏都烂了。欧洲公司纷纷辞退工人,程志平则叫来所有工人,让他们自己作出选择:是留下来一起等待危机过去,还是离开。
“他们没有工资,因为我父亲也已经没钱了,没有任何业务,但是大家一起种点庄稼、捕点鱼,还能有口饭吃。这种情况前后持续了一年。”程志平的儿子让·平说。但当危机过去,欧洲人办的企业因为辞退了员工,恢复很慢,而程志平领着一起患难的工人重整旗鼓,迅速发展为当地最大的木材企业家。
在当地的翁布埃原始森林伐木场,伐木的噪音常常会惊扰猛兽。有一次,程志平和工人们遭到了一头发怒大象的攻击。在四处逃散的人群中,大象卷起了其中一个人,把他扔起来摔了个粉碎。程志平跑的时候摔了个跟头,把鼻梁骨摔裂了。
但是,这个中国人在猛摔跟头中,慢慢学会了非洲的一切,包括土语和怎样去对付大象。“我父亲告诉我,被大象追的时候,你不能跑直线,需要跑‘之’字形。因为大象体积太大,拐起弯来比较困难。他说,这个分寸很难把握,拐早拐晚都有危险。”让·平回忆道。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整个非洲民族独立解放运动风起云涌。1960年,加蓬宣布独立。一直保持沉默的地区首富程志平,出人意料地活跃起来了。
加蓬南部的埃丁布埃州副议长格拉尔德说:“他出资兴建了医疗诊所和学校,还买来了轮船,解决了湖区的交通问题。这在当地都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1972年,埃丁布埃州人民在选举州议会议长时,把选票投给了这位中国移民——程志平。
他的儿子2008年当选为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每一次完成有生命危险的外交斡旋任务,让·平都会来到父亲墓前,静静地待上一会儿。
“加蓬有很多法国朋友劝父亲加入法国国籍,他都拒绝了。父亲一直说:我是个中国人。”让·平说。
今天,程志平的后代、亲友有100多人,在非洲加蓬经商谋生。
相关推荐
最新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