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找朋网>社会新闻 >杂谈 > 龙脉—纵谈中华帝制

龙脉—纵谈中华帝制

查看:860 / 更新:2022-04-09 20:54

1.中国的大地理

大多数人常看到中国地图(比如CCTV的天气预报时),但很少仔细端详过“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区划图”,总是用现代交通和通讯的速度观念去看待中国的面积,用城市化、全球化的观点去看待地域民情,这都把“理解”历史造成了心理误区。

中国是一个“大地理封闭,小地理复杂”的国家。

中国周边被戈壁、寒林、海洋、丛林、山地、沙漠等天堑所包围。古时候,中国人想出去,外国人想进来都颇不容易。中亚、欧洲兴起的强国,都难以直接的全面的攻占中国,中国军队只需守在沙漠/荒漠边缘,守着粮食和水等着人困马乏的他们来投降好了~~至于大洋对面,当时还是印第安人,他们就算万船齐发,漂洋过海后剩下的也都得沦为难民~~所以外来文化一直难以对华夏文化造成全面“冲击”,而是以“渗透”为先,“溶入”为主,给中华文明注入了持续的活力,还保持了中华文化的根基。新疆、内蒙、西藏虽然受到中亚、寒荒、印度文化影响,但都“背依天堑而朝向中原”,给“华夏文化圈”的形成提供了地理基础。

与此同时,中国内部虽然有“足够大的平原”来支撑统一的资源和心理,但内部地形复杂,三秦、华北、华南、云贵、川蜀、山西、两湖等等区域的地理、物产、民情、生产方式都有较大差异,这就给中国内部的自给自足的内需循环提供了地理基础。当然,这种内需循环会造成技术、经济发达地区/人群对落后地区/人群的“剥削”,但只要政策得当(《道德经》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那么“天子”/皇帝/朝廷就应支持分配,即整体上适当左倾之国策),理智些的皇朝就能维持个200来年的内需而不倒(两汉、明、清)。

如何维持国家整体意义的统一,又能客观对待和促进各地域的发展,同时避免“强制一刀切”的“暴政”和“离心离德”的“乱政昏政”,就是历代王朝永恒的课题。新的说法就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左倾与右倾,分配与创新,普及与发展之间的妥协制衡。

长江黄河自高原横贯入海,成为中原各地的血脉纽带,这与西欧中部高耸,河流成放射状入海是迥然不同的。有云,“水利兴国家兴”,水利一是灌溉农田,二是周转物资,前者维系国家基础,后者维系国家命脉,同样促进了流域地区生产力、道德观的统一,进而升级为国家统一诉求。

有了地理基础,还要经过长时期的艰辛的软件升级(生产力、文化、道德观、政体),才能维持如此辽阔国家的统一,放眼世界,无国能及,这确实值得为祖先们骄傲。同时,也就造成帝国过于庞大,组织和动员困难,政令难以直达基层等等困难,往往朝廷和地方各闭一支眼,互相给个面子,维持“形式上的”统一。

本文要说的就是中国帝制时期各项“软件”的探索升级过程。

标签:中华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