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檬:一万小时贫穷定律!
时代始终在快速变化,最重要是,能主动适应这个时代的生存规则,让时间更有价值。注意这两个关键词:“生存规则”和“时间价值”。
比如,你看到很多比你闲的人,远远比你有钱。你会怎么想?这不是公平问题,而是“生存规则”问题。
台湾鸿海精密(下属富士康科技集团)创办人郭台铭有一次去自己工厂视察,其间,有一个工程师当面追问他:“为什么爆肝(加班、劳碌)的是我,首富却是你!”
此时,郭台铭给出的回答简明而震撼:“第一,30年前我创建鸿海的时候是赌上全部家当,不成功便成仁,而你只是寄出几十份履历表,然后到点上班,而且随时可以走人;
第二,从我最早选择的市场切入点,到最后跟苹果合作是因为我眼光判断正确,而你在哪个部门上班是因为学历和考试被分配的;
第三,我24小时都在思考如何创造利润,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数万个家庭生计与数十万股民的权益,而你只要想什么时候下班和照顾好你的家庭。”
比如,你经常看到诸如“机器换人”、“人工智能又淘汰了哪些职业”这类新闻报道,这背后是什么?是你的“时间价值”在被稀释。
很多时候,你认为不公平的事,其实是你的时间正在贬值。你以为你毕业于名牌高校,供职于知名大公司,却天天挤地铁上下班,加班如同蚂蚁,工资的上升总面临天花板,好不容易有点公积金还被无情降了……这样你就很吃亏?你想错了。
自动化和AI(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使人工贬值。麦肯锡发布一份关于全球职业格局的研究报告,其中有一个重要结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近60%职业的30%的工作内容可以被自动化替代,这部分劳动力价值近16万亿美元。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很早就说:“未来10年,人类50%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说交易员,助理,财务人员,中介等,这些事情,它都会比人做得更好。”
让你跟郭台铭竞争,“一万小时定律”有用吗?让你跟AI机器竞争,“一万小时定律”有用吗?所以,要使“一万小时定律”真正产生你想要的效果,姿势一定要正确。这个“正确姿势”是什么呢?我认为是持续积累“社交资产”。
重复做一些低层次的简单工作,永远不能成为专家、永远不会赢得生存优势。要使“一万小时定律”真正生效,在我看来,社交资产就是最务实的“破局点”。你的社交资产主要包括你的人脉资源和流量资源:
你要积累有价值的“人脉资源”,现在是圈层决定成败。你看,大部分的投资银行团队中,或者证券资管团队中,老大基本上是不需要亲力亲为的,只需要通过“社交”将项目的大体情况敲定,剩下的交由下属完成,但是每年分红都会拥有高额的收益。你处于什么圈层,决定了你的眼界、信息质量和财富机会。只有在对的人脉圈层中,“一万小时定律”才会起作用。
你要积累高价值的“流量资源”,在这个社交营销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影响者”。一个普通人的圈层小到几个人、十几个人经常交流的密友圈,多者到上百或者几百个的同行圈,更有甚者可以覆盖几千上万人,而你的流量资源是需要成为你所属圈层的影响者,你的言行、观点、喜好能够影响到他人,在你的人脉圈层中发挥作用,让你成为这个大、小圈层的流量入口。
比如,如果你要创业,你需要明白“创业者本质上就是影响者”。你能影响到更多人,很多人相信你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至于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服务,都只是形式而已。因为更多人愿意相信你,你才有机会输出价值。
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创业公司来说,老板经常要亲自出来吸引“粉丝”进来。如果有500-1000粉丝,千万不要嫌少,照顾好他们,他们可以成为你的种子用户,帮你做好口碑传播;如果有1000-10000粉丝,你的生意就可以慢慢做起来,你需要努力提高转化率,粉丝变成付费用户,证明他跟你关系铁;如果有1万-5万粉丝,恭喜你,你可以开始做社交营销了,你的“影响力”可以给品牌带来增值。
多年以前,我在给创业者做辅导的时候,就反复强调:在“去中心化”的移动互联时代,“社交为王”,无社交不营销,无营销不创业。很多中小创业公司,不可能有大笔预算去做营销,一定会选择低成本、网络化的产品推广方式。创业者自己可以出来当网红,将流量导向产品销售,在持续稳定的“流量积累”中,“一万小时定律”是能发挥很大作用的。
相关推荐
最新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