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玉女刘亚玲,主动上前线,20个小时没吃喝,救护伤员近40名
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后有“娘子军”刘亚玲主动上前线,只为多救治一名伤病员。刘亚玲1963年生人,21岁毕业后被分到文山军医院,这是多少人在当时想求都求不来的稳定工作,可是她的理想并不局限于在医院里救死扶伤。
因为学过医学统计学,她了解到中国军人的战伤死亡率,远比他国高上许多,无论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志愿军,还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都是如此。
所以,她便一心想去往前线。为了支撑起她这个想法,还特意读了《南丁格尔传》,她希望自己也可以像书中主角南丁格尔一样,坚持救死扶伤。
刘亚玲很快就给医院领导写信,希望同意她去前线。可接连写了7封,都被拒绝了。因为考虑到前线战火硝烟,她一个女同志难免会有不方便之处,这上级对她的一种关心方式。尽管如此,刘亚玲依然选择追求自己的理想。
1984年4月份,轮到她休息时她便把休息日攒着,一段时间后她孤身去了前线。谁曾想她这一去,便直接给医院领导写信,说她不回来了。医院多次找人去找她让她回去,都没能将她带回去。就算而后医院要整党,叫她回去她也不回去。还说什么:开除党籍也不回去,除非抬我的尸体回去。
话语中十分坚决,医院只好让部队出面,可她还是不同意。或许是因为身上有股军人劲儿,于是在部队动员下她回去了,不过她没有回医院待多久。同年12月,她又要求主动要求去前线,还提前给前线通过电话,得到同意的回答,不过不是调动。这也让她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
刘亚玲前后一共去前线6次之多,其中三次都是未经批准的。据不完全统计,她累计下过十几个阵地,还随救护组参加过阵前出击,累计参加救护伤员130多名。
对于这份不顾自身安危的举动,她好似没有想过危险一般,后来还乐呵呵地说:见惨烈战斗场面最多,离得最近,女同志中她算第一个!
若要问阵地上的兵对她印象最深的一次,必然得算1987年1月那次拔点作战。1月6日战斗打响前一天,她就先赶到营地指挥所,提出要去前线救护所,不过副团长没同意。
结果第二天她还是跟着一个录像去了。途中她受了伤,但始终没说。悄悄躲起来自己拔出来弹片简单包扎后,就立马投身于救治伤员行动中。
这一天她熟练地包扎术和穿刺技术(即如今的输液)对救治伤员起到了很大作用,25名伤员无一死亡,连去鬼门关走一遭的都没有一个。
战斗后的第三天,她再次提出前往拔点作战前线的救护所,那时候谁都知道她是个犟脾气,战士们也直接说:得有通行证才能去。不曾想刘亚玲直接掏出了一个防身自卫小手榴弹,也是当时军中所说的“光荣弹”,坚定地说这就是她的通行证。
战斗再次迎来高潮,敌军的炮火不断落在救护所山洞内外,她想都没想多次出洞进洞救护伤员。这一次她足足坚持了20个小时,期间颗粒未进,连水都没喝一口,救护了近40名伤员后。这一次,军中战士们再一次对这个仅有24岁的小姑娘刮目相看。
一个礼拜后,她终究是坚持不住了,伤口疼到无法自已才回到师医院检查。那时候她的伤口已经化脓感染,在被送往野战医院途中,她高烧不退,几近昏迷。还好经过伤口缝合,创面植皮手术后她度过了危险期。
这一次过后,没有人再阻止她实现自己的理想了。每一个听闻她的事迹后,除了感动更多的是佩服。分部党委也给予了她“一等功”荣誉,这是一种肯定。
而后的刘亚玲还是没有按部就班,2004年她放弃了西京医院的优厚待遇,回到了家乡筹建起来乡村医院,做了一名乡村医生。因为她早就了解到家乡农村里的老乡们,看病难,预防意识薄弱等问题。
在她的乡村医院里,有一块牌匾很是醒目,上面写着“老山前线——女神,战时忧国今忧民”。是呀,谁说女子不如男呢?她又曾逊色于古往今来的哪一位巾帼英雄呢?
相关推荐
最新军事历史